发挥同伴的影响力

2016-09-05 07:43李竹平
湖南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电脑游戏小组长组员

李竹平

竹平治班

发挥同伴的影响力

李竹平

童年是需要伙伴的,这是交往的需要,也是精神和心灵成长的需要。在童年拥有怎样的亲密的同龄伙伴,往往会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打下鲜明的“伙伴烙印”,甚至对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的学习生活是给人生打底色的,在同一间教室里,拥有怎样的成长伙伴尤其重要。

澍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小男孩,痴迷历史读物,博闻强识,却受家庭影响,懒散随性,耽于电脑游戏,在教室生活中思、辩积极,遇上动笔就马上紧锁眉头,磨磨蹭蹭,常常一节课时间才写出二十来个字。当然,迟到是常态,他妈妈说已是多年的习惯,改不了。我深入了解了家庭情况,明白了澍的心思,取得了他的信任后,针对性地采取过一些措施,澍的确有所改变,虽然字写得依旧龙飞凤舞,却不再排斥动笔;虽然还会向往电脑游戏,却能主动努力抵抗游戏的诱惑了——至于迟到,不得不接受现实,果然是“改不了”。

突然有一个星期,澍每天都早早地到了学校。我装作随意地问他一句:“澍,这周你怎么每天来得这么早啊?”他放下正在整理的书本,既兴奋又认真地说:“我不能拖我们组的后腿啊。怡每天都会在我耳边叨叨,说我们组每个人的表现不仅代表自己,还会影响到大家……”

这是怎么回事呢?学期初,为了让孩子们能进一步学会自我管理,我们重新进行了小组划分。小组长和组员实行双向选择,先全班同学推选出6名小组长,再通过双向选择成立4~5人小组。组长选组员要经得组员同意,组员选组长要经得组长同意。最后没能通过双向选择的,由老师和大家一起商量安排,这些“被安排”的组员要积极争取信任。组长和组员都是自己选择的,每个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组长要主动为组员服务,要带好自己的组员;组员要积极响应组长号召,争做“自我管理之星”。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大家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一起进步。对小组的自我评价和班级评价以小组内每个人每天的自我管理情况为依据。

以往虽然也有小组,但因为组长和组员不是自己的选择,心理上没有认同感,相互间没有基于同伴关系的信任感和责任意识,所以几乎没有任何积极的教育意义。基于自主选择组建的小组,成员们上课会相互鼓励,下课会相互提醒,活动时会积极协作,不分男孩女孩,他们成了真正的成长伙伴。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样的选择和伙伴关系中学会了自我反思。个性突出的彤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人一个小组。她告诉我,她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一个组长的服务和监督,她只能努力管理好自己。她虽然只是三年级的小女孩,却强烈地向往“独立”,有时又表现出“不一般”的责任感——见到旁边的同学表现不好,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提醒”。她清楚自己采取的方式不合适,在努力改变,有时却控制不了自己,所以这次她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选择了一个人一个小组。令人欣慰的是,几个月来,她一直在进步,还曾主动尝试选择伙伴一起成长。

婕一直是让老师和同学头疼到无语的女孩,当其他组长都不肯选择她时,善良的曼选择了她作为组员。开始的一个月,因为她,曼的小组从未被评为优秀小组,曼自己躲着流过泪,却没有埋怨过组员。曼清楚,这是自己的选择,自己就要承担责任。渐渐地,婕变了,开始学习收拾自己的物品,上课不仅不找人聊天,还主动与曼探讨学习问题,积极举手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这样的同伴故事还有很多。如果我们将教室里的成长伙伴简单看成一个班集体里的所有成员,对于每个个体的儿童来说,这是很抽象的——整个班集体、班风只能是成长的背景类环境,起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到个体,作用的大小会有很大差别。在教室里,针对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需要,为了具体的成长目标选择合作型伙伴,发挥同伴的影响力,会很自然地激发儿童的内驱力,让他们乐意朝着“更好的自己”前进。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电脑游戏小组长组员
俄讨论设立电脑游戏黑名单
分餐小组长
为什么玩电脑游戏时要适可而止?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还是不错的
手游或将取代电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