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形气神论”在工艺品与工具对比研究中的运用—以陶瓷餐具和陶瓷刀具为例

2016-09-15 02:48
陶瓷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用功能工艺品刀具

龙 洲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工艺形气神论”在工艺品与工具对比研究中的运用—以陶瓷餐具和陶瓷刀具为例

龙 洲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以陶瓷餐具与陶瓷刀具为例,通过使用“工艺形气神论”对比研究工艺品与工具。探析二者经常被混淆的原因。并以两者在“功能形态”上的细微差别为切入点,明确工艺品与工具之间的差异性。辨证看待同属功能事物范畴的工艺品与工具,两者之间的“和而不同”的亲密关系。为今后“手工艺术”、“大工艺”这类新时代背景下的泛工艺思潮建设,提供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持。

工艺品;工具;工艺形气神论;功能形态;陶瓷

0 引 言

伴随着精密陶瓷技术的发展,陶瓷材料与工艺的运用已从传统的工艺品领域,发展到工具的领域。其中陶瓷刀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以其高硬度、抗氧化、耐高温的特点,获得了市场广泛认可。但当我们面对市场上各类的陶瓷刀具时,我常常会因其设计的精巧、质感的轻便和装饰的现代感,而将它与同样具有这些特点的陶瓷餐具混淆,看作是同类。事实上,陶瓷餐具与陶瓷刀具之间的这种模糊并不是特例,在传统和习惯上我们确实经常会把制作精美,有装饰的小刀、叉子、勺子等工具作为工艺品来看待。针对这样一个问题,本文以陶瓷餐具和陶瓷刀具为例,通过“工艺形气神论”对其二者背后的工艺品和工具范畴进行对比,探析两者容易被混淆的原因,以及它们作为两种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差异。

1 通过“工艺形气神论”考察陶瓷餐具与陶瓷刀具

“工艺形气神论”是以“天人合一”这一中国传统思想核心作为“理性”逻辑,将与人类造物活动有关的“知性”内容分类重组于“形”、“气”、“神”这三个相互影响牵制的范畴之下,解构出的一套反映中国传统造物观的新型理论体系,强调造物者、器物、使用者三者的统一性;造物活动的“自然性”与“自由性”内容的非对立性;以及设计思想、材料属性和制造过程的重要性。

Correspondent author:LONG Zhou(1988-),male,Ph.D.,Lecturer.

E-mail:legolaslong@163.com

“工艺形气神论”中,“形”指的是功能形态和装饰形态。“气”指的是造物所需的材料,生产力和工艺技术及规律,以及造物成形后弥散在工艺品周围的“匠气”。“神”指的造物者的意识与精神,即我们常说的“匠意”和“匠心”[1]如果将陶瓷餐具与刀具置于该理论模式中,我们可以得出表1。

通过该表我们可以发现存在于所有工艺品与工具的普遍特点,即这两种人造物在“形”“气”“神”三个范畴中,不存内容空缺的情况。不像装饰品和纯美术品一样,在“形”的方面没有功能形态,在“气”的方面没有功能形态材料,在隶属“神”的匠意中没有关于功能构思设计的内容;也不像纯机械自动化产品和3D打印产品那样,在“气”的方面没有手工生产力和工艺技术规律的内容,在“神”的方面没有匠心即匠人精神的存在。

除此之外,陶瓷餐具和刀具在“形”“气”“神”三个方面非常相似,在视觉所能捕捉到的“形”方面,两者都可以同时具有功能形态和装饰形态,在反映造物过程的“气”方面,在陶瓷餐具上能使用的材料、生产力和工艺同样可以使用在陶瓷刀具上,只是技术性和精确性被要求提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陶瓷刀具的配料、成型、烧造工艺确实也是从生产陶瓷餐具的传统陶瓷工艺上继承和发展而来。在反映造物精神的“神”方面,关于功能的设计构思和通过装饰进行信息传达的两部分都无本质差异,只是在匠心部分,陶瓷刀作为一项现代创新产物,不仅具有传统造物所崇尚的“人本主义”色彩的匠人精神,还包含了近现代社会独有的“科学理性主义”色彩的科技精神。

根据上述两点,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习惯传统中,常将具有装饰美观、工艺繁杂、设计精巧、选材独特的工具误判成工艺品,但两者在“形”“气”“神”上的相似,并不代表就能因此将两者视为本质上的同类。特别在“形”的问题上,虽然两者都有服务于功能的“功能形态”,但将人造物的“形”分化为功能与装饰形态,是基于康德的“功能/非功能”“非艺术/艺术”的美学二分法原则进行的,即基于美学、艺术哲学研究的需要,将所有功能打包成了一个整体,借助这个整体所呈现的形态,与非功能的、美的形式进行对比,进而方便凸显美的、艺术的独特性。如果就事物的目的与功能而言,功能事物的形态在“功能形态”这个宽泛概念之下,其实还可以细分,如工艺品是“实用功能形态”,刀具是“工具性功能形态”。工艺品与工具在“功能形态”这一点上的差异,可以作为区别两者的关键点进一步探析。

表1 陶瓷餐具与陶瓷刀具的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ceramic tableware with ceramic cutting tools

2 工艺品的“实用功能形态”与工具的“工具性功能形态”

功能是事物能够满足人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凡是满足使用者需求的任何一种属性,无论是现实需求的,还是潜在需求的,都属于功能的范畴。功能形态就是功能在空间层面上所呈现出的外形。功能形态是一种抽象概念,不是仅凭视觉就能判断确定的。功能事物的形态被人的外感官捕捉后,需要再通过内感官和知性的判断,将与功能无关的其他内容形态进行层层剥离,直到剩下纯粹与功能相关的部分,那就是功能形态。

事实上,我国古人很早就关注到了功能形态,并对不同的功能形态进行了详细的命名,创造出的单词瀚若星辰。这些类似缸,碗,盘,坛,瓶的名称单词,其实就是抽象的功能形态被概念化的表现,每一个单词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功能形态。西方虽然在个体功能形态的概念化上不如中国精细,单词量也不丰富。但在区分事物功能类别的这种基础性研究领域成果斐然。

在关于工艺品的研究方面,霍华德 · 里萨蒂在其《工艺理论:功能与美的表现》一书中,从工艺品的功能角度出发,将工艺品的范围明确在有关装盛,覆盖和支撑三大“实用功能”的人造事物范畴之内[2]。 按照这样的逻辑,工艺品对应的功能形态就是装盛功能形态,覆盖功能形态和支撑功能形态三种“实用功能形态”,可以整理成下表(表2):装载功能形态的事物即容器,占据了工艺品领域里相当大的部分,陶瓷餐具就大多隶属此范畴。包含的事物有碗、瓶、包、橱柜和盒子等。覆盖功能形态存在于具有遮盖人类身体或生活用品功能的事物上,包括衣服、毯子、屏风、窗帘等。支撑功能形态存在于具有支持和支撑人体和生活有关的功能事物上,包括桌子、椅子、书架、床榻等。

在关于工具的研究方面,牛津词典定义工具为:“是手工作业所使用的器具,一般情况下直接用手把握住来使用”。所以可以把锤子、刀、斧子等这类事物划分到工具的范畴,它们都具有将材料增加或减少或变形的实用功能。根据功能目的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将工具分成下表所示(表3)的6个类别,即:截断,戳破,削刮,敲击,碾磨,增减6类[3]。 截断功能的工具是以线形施力的方式将承受对象拦腰截断、一分为二;戳破功能的工具是以点为切入,直接戳破或穿透承受对象;削刮功能的工具是将承受对象的表面与主体进行分离;敲击功能的工具是对承受对象的表面施力进行击打;碾磨功能的工具是用摩擦或碾压的方式改变承受对象;增减功能的工具或是增加或是减少承受对象的材料数量,或是将其他材料填充或添加于承受对象。

对应到呈现功能的形态上,就是截断功能形态、戳破功能形态、削刮功能形态、敲击功能形态、碾磨功能形态,增减功能形态6种“工具性功能形态”。

3 “实用功能形态”与“工具性功能形态”的差异

表2 工艺品的功能形态分类Tab.2 Classifcation of craftworks on the basis of functional forms

表3 工具的功能形态分类Tab.3 Classifcation of tools on the basis of functional forms

按照实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将不同工艺品的不同功能形态分为:装盛功能形态、覆盖功能形态和支撑功能形态三大类别,统称为工艺品的“实用功能形态”。

根据其所承载的功能具有的“实用性”,可以得出“实用功能形态”的以下3个基本特性。第一,具备“自给自足”的独立性(Self-sufficiency),不以依附于其他事物为前提,也不需要借助外部能量或操作系统的介入,仅凭其形态自身就能为自己存在的意义做担保,完成制造它时所预想达到的目的。

第二,具备可见的物理性功能,即使用者一看见它,就明白它所具有的意图性。就像空杯子通过其中空可见的物质形态,向使用者显露和提醒它是可以用来盛装液体。

第三,具备与之功能对应的物体属性(Thingness),即材料选择方面并不自由,往往与一些特定材料对应,就像炊具可以用石料、金属,但不能用木材或丝绸,被子能用丝绸、棉麻但不能用金属或陶瓷一样。

相比“实用功能形态”,工具性功能所呈现的6种形态即“工具性功能形态”,则具有以下四处本质差异。

第一,工具性功能形态是作为手和胳膊等人体功能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反映的是人类肢体的运行动作[4]。 就像锤头是拳头的一种延伸、耙子是指甲的延伸、锥子是指尖的延伸、斧子是掌刃的延伸一样,人在使用工具时,其运行轨迹也都与人的手腕和手臂的运行方向保持一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工具的功能形态更像是被武装的更加锋利、尖锐、坚硬、粗糙、沉重的人类肢体。

而工艺品没有这个特点,就像容器的原型是蛋壳、水坑、贝壳;篮子的原型是鸟巢、蜂窝;衣服的原型是动物毛皮、树叶一样,工艺品的形态原型来自于外界自然,不是人体的扩展而是自然物形态的衍生。

第二,工具性功能形态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依赖于由“人—工具—承受对象”三者建立的一个操作系统。它需要借助使用者和承受对象来宣示它的目的,即工具形态自身不具有目的性。以刀为例,事实上它那薄而平的长方形形态,除了用于切割目的以外,还可以用于铲东西和拍东西的目的,只有当人在操作它具体作用于某个承受对象时,我们才能知道它的具体目的。

相比之下,工艺品的形态则非常独立,不需要借助外界就能无时无刻都在发挥功能和展现目的。以碗为例,其敞口中空的半球体形状,不需要借助人和某个具体的装盛内容,就能展现其能装盛东西的能力,让人一看它的形态就明白这个事物是可以用来装盛东西,即形态自身能体现目的性。

第三,工具只有在被人使用它进行“工作”时,才能显示其工具性功能的意义,也只有在这时,工具的形态才能被真正意义上称为“功能形态”。人借助工具进行“工作”,需要向它不断的输送能量。一旦外部停止对工具注入动力的话,能够完成“工作”的潜在“工具性”虽然仍存在于工具的形态之上,但工具的功能却立即终止。所以具有功能的工具形态一定是被注入能量且运动着的事物。且只有当工具在“工作”时,能量和工具通过运动的方式统一在一起,完成实际的、实用的目的,进而显现其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而工艺品不做“工作”,即不必外部能量的投入,就能运转、发动自身所具备的实用功能。这是因为其形态自身具备容纳能量的能力,可以通过与工具相反的、非运动的方式启动功能。通过拒绝运动来防止能量的分散或者转换,将能量保存于自身形态的内部。例如:静止的“容器”形态因为自身具备承载内容物重量的结构,进而能自己提供抵制内容物重力的反作用力,所以可以装下内容物。

第四,使用工具时需要专业知识和手工技能。工具形态的效能优劣,不仅取决于工具的制造者,还与使用者的操作技能有关[5]。就像一只名家制作的好毛笔,即便材质与工艺优良,但若落在不会写毛笔字的人手上,依然写不出好的字来,相反,工艺品形态效能的优良,只与生产它的匠人有关,制造时所使用的材质优良和工艺精湛与否,是保证其日后发挥功效的决定性因素。

综上所述,工艺品与工具在功能形态方面,有着本质的差异,而这样的差异正是区分两者的重要关键。

4 结 论

通过使用“工艺形气神论”的内容对比陶瓷餐具与刀具,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形”“气”“神”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也是为什么大众容易将工艺精美的刀具视为工艺品的原因。如果只纯粹站在“非艺术/艺术”“功能/非功能”的二元论角度下来看,工艺品的“实用功能形态”和工具的“工具性功能形态”确实是同归于更高一级的“功能形态”之下,工具确实能作为具有广泛意义上的“大工艺”或“泛工艺品”来看待,但如果对两者有关“形”的“功能形态”内容进一步细究,陶瓷餐具所具有的工艺品“实用功能形态”和陶瓷刀具所具有的工具“工具性功能形态”则存在本质的区别,而这样的区别是很难用外感官来进行直观判断的。

以陶瓷餐具与刀具为例,通过“工艺形气神论”对工艺品与工具进行对比研究,辨证的解释了工艺品与工具之间这种“合而不同”的关系,为今后 “大工艺”、“手工艺术”这类工艺新思潮的“内涵外延”建设提供启示。

[1]LONG Zhou.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 and Modern Craft∶Focused on the Form-Qi-Spirit Craft Theory [D].Seoul∶Hanyang University,2015∶208-209.

[2]하워드 리사티 지음 허보윤 옮김,공예란 무엇인가〔M〕.서울: 미진사,2013∶88-89.

[3]하워드 리사티 지음 허보윤 옮김,공예란 무엇인가〔M〕.서울: 미진사, 2013∶101.

[4]ROBB P.Midnight in Sicily∶On Art,Food,History,Travel,and La Cosa Nostra [M].Boston∶Faber and Faber,1996∶72.

[5]Collingwood R G.Art and Craft [A]// The principles of Art [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15-19.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orm-qi-Spirit Craft Theory to the Contrastive Research between Crafts and Tools: Taking Ceramic Tableware and Ceramic Cutting Tool as Examples

LONG Zhou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 333403,Jiangxi,China)

Taking ceramic tableware and ceramic cutting tools as examples,this paper uses the form-qi-spirit craft theory to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rafts and tools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why they are often confused by people.From the subtle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form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works is clarifed.It provides the support for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handicraft and broad craft,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ideological trends for generic craft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emporary time.

crafts; tools; the form-qi-fpirit craft theory; functional form; ceramics

date: 2015- 12-10. Revised date: 2016-03-21.

TQ174.74

A

1000-2278(2016)03-0321-05

10.13957/j.cnki.tcxb.2016.03.021

2015-12-10。

2016-03-21。

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留金发[2014]3029)。

通信联系人:龙洲(1988-),男,博士,讲师。

猜你喜欢
实用功能工艺品刀具
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工艺品开发中的应用
无织构刀具与织构刀具铣削性能对比研究
华安玉工艺品雕刻
切削刀具刃口形貌对刀具使用寿命的影响
浅析包装设计中如何将审美要素和实用功能融合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COLLECT 2018——当代工艺品国际艺术博览会
Office2010的实用功能分析
多功能刀具
漫谈藏书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