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2016-10-09 07:29鲁小波陈晓颖马斌斌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6年8期
关键词:盖州市建昌县实力

■鲁小波 陈晓颖 马斌斌 王 梓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鲁小波陈晓颖马斌斌王梓

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已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带,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旅游业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为了科学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业发展现状,从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旅游市场实力、旅游环境支持力、县域经济实力和县域旅游发展活力六方面构建了包含21个指标、32个具体因子的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体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营口市的盖州市旅游竞争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中最强的。另外,盖州市旅游市场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体第一。北镇市、兴城市、宽甸县和瓦房店市的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环境实力和经济实力分别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体中最强的。从空间上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的格局为“辽东中等偏高,辽南中等偏低,辽中高中,辽西高中低混杂,总体格局为高中低交错分布”。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

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世界各地都提高了对旅游业的重视,旅游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地区不断提升自身的旅游竞争力,努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自从20世纪80年代波特提出竞争力理论之后,关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就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1992年,加拿大学者克劳奇和瑞奇等人开始致力于旅游业竞争力研究。1993年在阿根廷举行的艾斯特会议引起了更多学者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关注。2000年,国际权威旅游期刊——英国Tourism Management(旅游管理)杂志第1期发行了旅游业竞争力专刊。20世纪80年代至今旅游业竞争力研究已经历了30多年,层次分析是国内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的主要方法,如王琪延 (2012)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29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万绪才等 (2001)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江苏省各地区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张陆等 (2002)认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强弱可通过层次分析和象限图法来评价。此外汪德根(2004)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国际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温碧燕、梁明珠(2007)、傅云新等 (2012)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起综合评价模型;还有学者借助模糊综合评价、灰色评价、突变级数法、指数法、位序得分法、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评价了旅游业竞争力。

2009年7月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其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通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不仅可以客观评价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而且通过对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对比以及旅游竞争力与地区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清晰地把握辽宁沿海经济带及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体旅游竞争力的现状、旅游业优势与不足和制约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区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制定切合实际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竞争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县域旅游竞争力是一个相互比较的概念,不加以评价测定,会流于空泛而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建立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不仅为评价县域旅游发展能力提供客观的标准,也为各县域认清旅游业的优势和不足,制定正确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从六个大方面构建了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即县域旅游资源实力、县域旅游基础、县域旅游市场实力、县域旅游环境竞争力、县域经济实力和县域旅游发展活力。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不仅要反映旅游竞争力的市场锋芒,即县域旅游业状况,还应该体现出旅游业未来发展市场锋芒的能力,即县域发展活力,同时还要兼顾县域环境对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县域经济实力与县域旅游竞争力是两个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县域旅游绩效是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外部表现,是县域旅游基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资源,在过去和现在市场竞争中的结果和地位。但县域旅游竞争力不只是一种外部的“卓越”,还应包括内部资源、环境、经济等。测度与评价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县域旅游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并制定出更好的竞争战略。

综上所述,对县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只有从县域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旅游市场实力、旅游环境支持力、县域经济实力和县域旅游发展活力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考虑,才能勾勒出县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全貌。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包括6个方向、21个指标、32个具体因子的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相关研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见表1。

表1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指标权重确定

为了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利用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本研究中选择了旅游专业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等专家学者16人作为专家组,共进行了3轮问卷调查。第一轮向专家说明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让专家独立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通过回收问卷分析,将专家支持率最高的指标权重作为第二轮调查参考标准,让专家进行第二轮指标权重赋值。在对第二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第三轮专家调查,第三轮调查的问卷分析结果显示专家们对于旅游竞争力各指标权重的意见趋于一致,由此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

(三)评价指标体系验证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出版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 《2011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2年发展预测》中的中国大陆地区31省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结果与利用本研究构建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地区31省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为在置信度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值为0.923。虽然评价的指标不同,但是两种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本研究的方法是可信的。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比较

(一)综合旅游竞争力

根据评价的综合结果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的旅游业竞争力可以划分为4个层次:(1)优秀层次的5个县域包括盖州市、兴城市、北镇市、宽甸县和庄河市;(2)良好层次的3个县域包括东港市、凤城市和绥中县;(3)中等层次的6个县域包括长海县、大石桥市、普兰店市、大洼县、义县和瓦房店市;(4)基本层次的4个县域包括凌海市、盘山县、建昌县和黑山县 (表2)。

表2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果

(二)旅游资源实力分析

从旅游资源实力的角度对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北镇市旅游资源实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最突出的,而黑山县的旅游资源实力最弱。从旅游资源实力的角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1)优秀层次的3个县域分别包括北镇市、庄河市和盖州市;(2)良好层次的6个县域分别包括兴城市、宽甸县、绥中县、义县、长海县和东港市;(3)中等层次的5个县域分别包括大石桥市、凌海市、普兰店市、大洼县和凤城市;(4)基本层次的4个县域分别是建昌县、盘山县、瓦房店市和黑山县。

(三)旅游基础实力分析

从旅游基础实力的角度对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兴城市旅游基础实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最强,而建昌县的旅游基础实力最弱。从旅游基础实力的角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1)优秀层次的3个县域分别包括兴城市、大石桥市和宽甸县;(2)良好层次的7个县域分别包括北镇市、庄河市、普兰店市、凤城市、东港市、长海县和盖州市;(3)中等层次的5个县域分别包括大洼县、瓦房店市、义县、绥中县和凌海市;(4)基本层次的3个县域分别是盘山县、建昌县和黑山县。

(四)旅游市场实力分析

从旅游市场实力的角度对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盖州市旅游市场实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最强,而凌海市的旅游基础实力最弱。从旅游基础实力的角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1)优秀层次的5个县域分别包括盖州市、宽甸县、大洼县、凤城市和北镇市;(2)良好层次的5个县域分别包括东港市、庄河市、瓦房店市、盘山县和兴城市;(3)中等层次的5个县域分别包括大石桥市、普兰店市、绥中县、长海县和义县;(4)基本层次的3个县域分别是建昌县、黑山县和凌海市。

(五)旅游环境实力分析

从旅游环境实力的角度对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宽甸县旅游环境实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最强,而建昌县的旅游发展活力最弱。从旅游基础实力的角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1)优秀层次的6个县域分别包括宽甸县、建昌县、盖州市、绥中县、凤城市和兴城市;(2)良好层次的5个县域分别包括庄河市、北镇市、长海县、义县和东港市;(3)中等层次的5个县域分别包括大石桥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黑山县和凌海市;(4)基本层次的2个县域分别是盘山县和大洼县。

(六)经济基础实力分析

从经济基础实力的角度对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瓦房店市经济基础实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最强,而建昌县的经济基础实力最弱。从旅游基础实力的角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1)优秀层次的4个县域分别包括瓦房店市、长海县、庄河市市和普兰店市;(2)良好层次的4个县域分别包括东港市、凤城市、大石桥市和大洼县;(3)中等层次的8个县域分别包括凌海市、盘山县、兴城市、宽甸县、绥中县、黑山县、盖州市和北镇市;(4)基本层次的2个县域分别是义县和建昌县。

(七)旅游发展活力分析

从旅游发展活力的角度对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盖州市旅游发展活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最强,而建昌县的旅游发展活力最弱。从旅游基础实力的角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1)优秀层次的2个县域分别包括盖州市和绥中县;(2)良好层次的5个县域分别包括兴城市、义县、东港市、凤城市和宽甸县;(3)中等层次的9个县域分别包括凌海市、大石桥市、普兰店市、大洼县、长海县、北镇市、庄河市、黑山县和瓦房店市;(4)基本层次的2个县域分别是盘山县和建昌县。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综合评价已经得出盖州市旅游竞争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最强的,进一步分析盖州市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实力、旅游市场实力和旅游环境实力和经济基础实力以及旅游发展活力来看,盖州市旅游市场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第一,旅游资源实力和旅游环境实力也处于优秀层次,排名18个县域中第三名,而旅游基础实力处于中等水平层次,排名18个县域中第10位。盖州市旅游竞争力的短板是经济基础实力,处于基础层次,排名18个县域中的倒数第4。综上所述,盖州市突出的旅游市场实力和强劲的旅游发展活力以及实力不俗的旅游资源实力和旅游环境实力形成了其突出的旅游整体竞争力。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旅游竞争力第二的兴城市,其旅游基础实力最为突出,高出第二位的大石桥市20多分,旅游发展活力、旅游资源实力和旅游环境实力也具有一定优势,分别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的第三、第四和第六位,兴城市的旅游市场实力和经济基础实力处于中等排名18个县域中的第十和第十一位。综上所述,在具有绝对优势旅游基础实力和比较具有优势的旅游发展活力、旅游资源实力和旅游环境实力推动下,兴城市旅游竞争力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的第二位。

北镇市旅游竞争力为辽宁沿海经带18个县域中的第三位。在分指标中,北镇市旅游资源实力为18个县域中的第一位,高于第二位的庄河市10分。北镇市的旅游基础实力和旅游市场实力也比较突出,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的第四和第五位。北镇市的旅游环境实力处于中等水平 (排名第八位),而旅游发展活力和经济基础实力是北镇市的短板,排名倒数第六和第三。综上所述,在旅游资源实力带引领下加之旅游基础实力和旅游市场实力较强实力形成了北镇市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第三的旅游竞争力。

从旅游竞争力弱的县域来看,黑山县、建昌县和盘山县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倒数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的县域。从倒数第一的黑山县来看,其旅游资源实力倒数第一,旅游基础实力和旅游市场实力都为倒数第二,旅游环境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倒数第四,经济基础实力倒数第五。综合来看,黑山县旅游竞争力的分指标没有突出的,中等水平的分指标都没有,导致旅游竞争力在18个县域中排名倒数第一。旅游竞争力倒数第二的建昌县的旅游基础实力、经济基础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都为倒数第一,旅游市场实力倒数第三、旅游资源实力倒数第四,但由于其旅游环境实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的第二位,弥补了部分不足,使其旅游整体竞争力仅领先于黑山县。倒数第三的盘山县,旅游环境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倒数第二,旅游资源实力和旅游基础实力倒数第三,仅有旅游市场实力和经济基础实力为中等水平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的第九和第十位。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

整体空间布局中可以看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的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比较均衡,辽东、辽南和辽西都有旅游竞争力高、中、低的县域分布。从辽东来看,丹东的宽甸县为排名第四,而东港市和凤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分别为第六和第七位,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所以辽东地区的分布可以概括为“辽东地区县域旅游竞争力中等偏高”。辽南地区的庄河市排名第五,长海县、普兰店、瓦房店市排名第九、第十一、第十四位,可概括为“辽南地区中等偏低”。辽西地区的兴城市、北镇市为第二、第三的县域,绥中县为第八位,黑山县、建昌县、盘山县和凌海市为旅游竞争力在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中排名倒数第一至第四的县域,因此辽西滨海地区可谓“高中低均有分布”,可概括为“辽西高中低混杂”。辽宁中部滨海的营口市两个县域盖州市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第一位,大石桥市为第九位,一个最高、一个正好中等,所以概括为“辽中高中格局”。综合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的格局可以总结为“辽东中等偏高,辽南中等偏低,辽中高中,辽西高中低混杂,总体格局为高中低交错分布”(图1)。

图1 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格局

小结

通过综合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的旅游业竞争力可以划分为4个层次:(1)优秀层次的5个县域包括盖州市、兴城市、北镇市、宽甸县和庄河市;(2)良好层次的3个县域包括东港市、凤城市和绥中县;(3)中等层次的6个县域包括长海县、大石桥市、普兰店市、大洼县、义县和瓦房店市;(4)基本层次的4个县域包括凌海市、盘山县、建昌县和黑山县。盖州市是辽宁经济带18个县域中旅游竞争力最强的,另外,盖州市的旅游市场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也是18个县域中最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在空间上呈现“辽东中等偏高,辽南中等偏低,辽中高中,辽西高中低混杂,总体格局为高中低交错分布”的特点。

参考资料

1.刘宇峰,孙虎,李娜,原志华.省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93-97.

2.郭清霞,秦张.国内旅游竞争力研究进展与评述[J].世界地理研究,2011,20 (3):155-162.

3.皮佳倩,杜靖川.国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7,22 (12):80-87.

4.王琪延,王湛春.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J].统计研究,2012,29(7):49-53.

5.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省各地市实例分析[J].经济地理,2001,21(3):355-358.

6.张陆,夏文汇,徐刚.旅游区域竞争力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2(9):113-117.

7.汪德根.我国各省份国际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管理,2004(21):65-70.

8.温碧燕,梁明珠.基于因素分析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2):18-22.

9.傅云新,胡兵,王烨.中国31省市旅游竞争力时空演变分析 [J].经济地理,2012,32(6):144-149.

10.王娟.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综合定量评价[J].人文地理,2006,21(3):78-82.

11.徐淑梅,陈才.区域旅游竞争力数字化评价体系研究 [J].地理科学,2008,22(5):42-48.

鲁小波,渤海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陈晓颖、马斌斌、王梓,渤海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孙铁铭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目号:41301137);2014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WJQ2014022)研究成果之一;2015年辽宁省社科规划项目“新一轮东北振兴背景下的辽宁旅游业发展战略”(L15BGL012)的研究成果之一;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一般项目“基于地脉文化的辽宁旅游形象体系研究”(2016lslktxxjc-01)。

猜你喜欢
盖州市建昌县实力
实力抢镜
建昌县水栒子园林苗木培育与紫草间作高效经营技术
【辽宁】建昌县农业农村局召开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会议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On“TheBeltandRoad”fromthePerspectiveofaSenior HighSchoolStudent
建昌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浅议
盖州市汛期气象灾害现状分析
给“匠人”更大的舞台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