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聚焦

2016-10-09 07:29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6年8期
关键词:村庄

渤海聚焦

山东省:日照市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黄海之滨,东经118°25′~119°39′,北纬35°04′~36°04′。东临黄海,西接临沂市,南与江苏省连云港市毗邻,北与青岛市、潍坊市接壤。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5358.57平方公里。全市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共11街道、40镇、4乡,1522村委会、168居委会 (其中112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另设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日照国际海洋城三个市政府派出机构。

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低,略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最高点为五莲县境内马耳山,海拔706米;最低点为东港区东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占总面积的19.7%,丘陵占52.9%,平原占19.9%,水域占7.5%。日照海岸位于黄海中部,岬湾相连,北起甜水河口,南到绣针河口,全长168.5公里,属于比较平直的基岩沙砾质海岸。海岸线上有石臼湾、佛手湾两大天然港湾与日照港、岚山港组成的日照港群。近陆岛屿有桃花岛、出风岛;远有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组成的“前三岛”,面积0.321平方公里。

“十二五”时期,日照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发展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全力推动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测算,日照全市GDP由“十一五”末的1025亿元增加到1670亿元,年均增长10.4%。人均GDP达到57980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55.6亿元增加到121.65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0亿元,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13.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17亿元、实际到账外资24.8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8.7%和11.7%。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比例预计由9.8∶54.8∶35.4调整为8.7∶48.5∶42.8。特色种植业面积突破15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1%。建成了威亚发动机三、四期,派沃泰变速箱一、二期,日钢高档薄板,大H型钢,森博液体包装纸板等一批临港工业大项目。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到123个。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3.6%提高到6%。互联网经济迅速兴起。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实现重大突破。日照机场建成通航。日照港跻身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世界港口第十一大港,货物吞吐量由2.27亿吨增加到3.61亿吨。瓦日铁路、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青临高速、疏港高速、613省道和山海路西延工程建成通车。高标准建设了城市规划展览馆、淄博路道路及地下工程。“沭水东调”工程实现应急调水,日照水库向岚山调水等工程建成通水,市区日供水能力比“十一五”末新增15万方。500千伏巨峰等53项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社会建设全面进步。新改扩建幼儿园488处、中小学466处,整建制、一次性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圆满承办了“十艺节”有关赛事。沂蒙画派跻身全国十大知名画派。公共体育、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通过结项验收。“六五”普法依法治理任务圆满完成,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健全,食品药品综合监管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现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民生持续改善。各级财政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的投入达529.5亿元,是“十一五”的3.26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200元和12300元。新增城镇就业24.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8万人。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9.7万名达到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农民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751公里,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十三五”时期日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山东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转型升级工作主基调,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突破园区、旅游和县域经济,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日照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创新能力、发展活力,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北京:朝阳区2016年清退45家污染企业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朝阳区区长王灏介绍,截至6月底,朝阳全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8.3%。今年朝阳四环路内地区将基本实现“无煤化”的目标,并计划投入10亿元资金,对2.2万户燃煤户实施改造。到2020年,朝阳预计建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王灏介绍,今年是完成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全区重点开展了5个领域42项综合治理措施,截至6月底,全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8.3%。“今年我们计划投入10亿元资金,对2.2万户燃煤户实施改造。2017年将对四环路外剩余居民户进行改造,实现全区用煤户清零。”王灏还表示,针对未纳入全市改造范围内的燃煤户,区里安排专门资金,同时实施改造工程。目前,四环路内6个村完成“无煤化”改造。

面对辖区城乡结合部面积大、污染企业较多的情况,今年朝阳还将结合疏解功能、人口调控、棚户区改造、拆违控违、造林绿化等工作,加快推进污染企业治理,预计年内退出污染企业45家,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500余家。此外,在机动车治理方面,年内全区将淘汰更新老旧机动车3.65万辆。同时,开展自行车道、步行道环境整治,新增公共租赁自行车站点70个、自行车2000辆,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在燃气锅炉改造方面,王灏表示,今年内完成300家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到2017年底完成全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到2020年全区建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除了在节能减排方面下功夫,朝阳区在城市增绿方面也有大动作,朝阳区正着力打造城市公园带和郊野公园带,让绿地成片、绿网相连。今年,重点是加快推进孙河湿地公园建设,2018年全面建成后,公园面积1200多公顷,约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2倍,成为北京中心城最大的湿地和城市公园。预计到“十三五”末,朝阳的绿化覆盖率达到48.3%,新增和改造10处郊野公园,新建和改造100个大中小微型公园。

天津:租赁业占全国1/4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

近日从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一季度末,天津全市总部型法人租赁公司达到773家,注册资本3233亿元。租赁公司总资产超过77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00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飞机、国际航运船舶和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分别占全国的90%、80% 和100%。

据介绍,天津市积极推动政策制度创新,支持租赁公司和租赁业务创新发展,形成了租赁业聚集区和创新基地,成为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的亮丽名片。工银金融租赁、民生金融租赁、兴业金融租赁、渤海租赁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天津并发展壮大。华运金融租赁公司作为全国首家民营金融租赁公司,中铁建金融租赁公司作为大型制造业央企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先后落户本市。同时,天津市率先开展了保税租赁、跨境租赁、离岸租赁、转口租赁、联合租赁、基础设施租赁、批量中小企业租赁、租赁资产交易等数十种创新业务模式,大部分已向全国推广。天津租赁业机构实力、业务规模和创新成果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对全国租赁业发展起到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下一步,天津市将依托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租赁业发展环境、规模实力、发展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建设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推动租赁业取得更大发展。

河北:2020年60%以上行政村成为绿色村庄

近日,河北省住建厅、河北省美丽乡村办、河北省林业厅、河北省农业厅联合印发 《关于开展绿色村庄创建工作的通知》,确定河北省绿色村庄创建的目标为:到2020年,河北全省6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绿色村庄的标准,到2025年90%以上的村庄达到绿色村庄标准。各市、县 (市、区)要制定绿色村庄创建的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通知》确定了绿色村庄的具体标准。在村庄规划方面,要科学合理,尊重自然生态,村庄绿化严格执行规划。在村庄绿化方面,村内道路两侧和坑塘河道沿岸已全面进行绿化;公共场所绿化科学合理;农户房前屋后、庭院适宜绿化的地方,已全部进行了绿化;村庄周边形成了绿化带,有条件的村庄实现了绿树围合;古树名木实现调查、建档和保护;建立有效的种绿、护绿机制;村庄绿化率不低于20%。在村庄建设方面,农房建设积极应用绿色建材和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利用太阳能、沼气等绿色能源,村容村貌及环境卫生整洁、有序。

山东:力推低碳转型 明年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实施方案》)进行解读,记者了解到,山东拟2017年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魏建强表示,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事关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工作大局。根据 《实施方案》,山东分别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进低碳试点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提出了十三五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任务。

魏建强介绍,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国碳市场建设分3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 (2014—2016年),完成设计和建设,建立队伍,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基础能力,做好碳市场启动前的准备;二是运行完善阶段 (2017-2020年),2017年正式启动市场交易,以后逐步摸索运行规律,完善市场制度,稳步发展市场。三是稳定深化阶段 (2020年后),扩大覆盖范围,增加交易产品,探索国际链接。“应该说,2016年是推进碳市场建设的重点攻坚期,做好碳市场启动前期基础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魏建强还提到,省发改委目前已确定报送控排企业近500家,下一步将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对企业排放数据进行现场核查,尽快报送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为配额分配奠定基础,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

辽宁:发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

辽宁省政府日前发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明确了辽宁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意见指出,到2020年,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将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将显著增强。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辽宁省的大原则是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改善供给,科学增减,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生态友好,绿色发展。通过增强生产经营主体改善供给的责任意识和主导地位,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紧扣制约农业提质增效、品牌建设、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发挥科技进步的引领作用,推进农业节本增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立足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发展资源匹配较好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减少过度消耗资源和化学品投入,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意见要求,要大力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引导农民尊重和适应市场变化规律,积极引导调减非适宜区玉米种植面积,开展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试点,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加工业,以优势农产品资源和“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为基础,加快产品创新升级,增加优质农产品加工品种供给,延长粮油、果蔬等产业链条。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功能,力争到2020年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竞争力、地域特色鲜明、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高标准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意见强调,要着力强化农业供给侧科技和物质的支撑,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2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种养加全面机械化水平将大幅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超过80%。

猜你喜欢
村庄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雪后的村庄
村庄
村庄及其他
村庄
我的小村庄
村庄在哪里
真的是村,村庄的村
村庄治理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