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6-10-21 05:39王海霞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生能力培养方法小学语文

王海霞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能力的培养早已成为我们当前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能力 培养方法

改革多年,身在身在教学一线的我,历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潮,我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究,用自己的智慧在课堂上运用新的教育观念,破旧立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说课堂上呈现出了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火花。下面就试谈一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切比较完整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认识,第二阶段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发展阶段,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体现一个根本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联系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就难于理解知识,更不容易把知识学到手。在讲解寓言《自相矛盾》时,关于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学生没见过,不容易理解,有挂图,学生一观察就清楚了。如果能用一把锥子当矛,一块纸板和一块木板分别当盾,用锥子分别扎纸板和木板,锥子会扎透纸板却扎不透木板,这样一演示,自相矛盾的意思就十分清楚了,学生通过观察对“自相矛盾”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了。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加深学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认识事物的必要显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抽象、概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才能推理想象、有所创新。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讲解课文《老铁牛》时,怀丙和尚说:“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和尚在说这句话时,他有把握将铁牛捞上来,为什么又说:“我来试试看?”我启发学生思考、想象、进行讨论。进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分析了怀丙和尚的思想活动过程:因为怀丙和尚还没有取得成功,他说试试看,说明他很谦虚、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教育目标的理解。在讲解说话写话《尊师爱生》时,学生在说话过程中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带雨具了,为什么只有那个小女孩没有带雨具呢? 我马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想象、讨论,有的同学说:“那个小女孩家离得远,她出门上学的时候,天还没有下雨呢。”有的说:“她爸爸妈妈离婚了,没有人关心她,她自己也不知道拿伞。”……这些想象都比较合理,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他们的作文变得更加生动了。我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课本知识。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讲读教学和作文训练来进行。再结合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讲《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中体会董存瑞的崇高献身精神,我采用课堂微型舞台的教学方式,让一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时让另一名同学根据朗读的内容配上动作表演,其他同学观看,通过观看表演,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董存瑞勇敢机智、英勇顽强的性格和他的崇高献身精神,就会很轻松地用语言复述出董存瑞是怎样舍身炸暗堡的,要求重点词句完整,然后留下口头小作文题:“假如我是董存瑞”让学生思考,展开想象,并把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课上发言后,课后再形成文学小作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讲解课文《登上》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体会,鼓励学生列举出文中的实例、想法同列宁同志比一比,在谈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帮助地修改用词不恰当的地方,然后再以文学形式形成读后感,我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學中,随机地把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三者结合起来,既能丰富学生的口头表达范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很快。

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能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获取知识。(2)学会自学的方法,能依靠各种学习工具独立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能够通过写摘记、写读书心得等方式消化这些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储存在自己的记忆里。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着眼点来组织课堂教学,把预习作为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途径。为了切实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我将课文预习与课外预习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课文《登上》时,我留下了这样的预习:读课文思考列宁同志几次走过贴近深渊的那条小路?是怎样走过去的?他为什么这么做?请同学们回家收集一些有关列宁同志是怎样工作、革命的资料,并把你认为值得向同学们介绍的地方摘录下来,下节课我们将有5分钟的时间进行信息交流,看谁摘录的资料新颖而又有意义。在讲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我对学生提出的预习要求是: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思考:黄河发生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查阅有关我国话说黄河的资料,并设想一下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治理黄河?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之后将写一篇随想性作文《我与黄河》,看谁能找到选材真实、恰当,想法新颖、独特具有可行性,我们将择优寄给《少年报》,把我们对黄河的忧与思告诉给全国的小朋友!通过类似的预习,教师可指导学生怎样选择书目,怎样泛读、精读,怎样的阅读札记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我发现,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上是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点滴体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我确实感觉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不成熟与不当之处,希望与同行们交流、共勉。

猜你喜欢
学生能力培养方法小学语文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