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10-21 05:39庞春英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提高策略有效性小学数学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实践与生活,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生活知识,数学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抽象”之趣。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究。享受数学的成功之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策略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原则。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主要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学生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学生会得到切实有意义的知识和体验。众所周知,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怎么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有效的知识呢,在多年的小学教学中,我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钻研教材,确保获得有效信息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课程的执行者变成了课程的建构者。对教师使用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对教材内的资源可以有选择性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掘利用“生活”这本丰厚的教科书。取材生活,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钻研教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更显得难能可贵。要做到:① 熟悉教材。弄清教材全部内容。熟悉教材体系与组成结构。了解重点,难点。理清知识系统理解知识内容。对教材内的文字、图像都应该认真体会。② 分析教材、要做到分析内部结构。掌握知识系统,分析知识性质,确定教学目的。③ 分析重点难点,掌握教材的深度、廣度和层次。当然,在钻研教材的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生有什么样的爱好,那么我们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导入。如何联系实际,学生知识水平如何,那么我们就应该设置什么样的问题,这些细节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有效情感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构建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知过程。那么怎样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况呢?① 创设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资源。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② 创设情境要形象,应是可见的,摸得着的,形象的,具体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事物,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③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点,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例如:教学一年级《加减混合运算》一节时,显示情境图,教师演示,停车场上有6辆小汽车,开走了3辆时,老师问有什么变化,当又开来2辆时,老师再问有什么变化,然后把刚才看到的情况连起来说一说,这时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的说:停车场上有6辆汽车,开走了3辆,又开来了2辆,这时停车场上还有几辆汽车?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被带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去了。[2]

三、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有效学习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老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是学生享受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享受快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来。① 以学定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教师是导师,其任务是指导学生当好主人,而不是代替学生当主人,教师的主导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愿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② 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陶行知十分重视学校集体生活的教育作用,在学习上提倡集体讨论,小学生不但要适应课堂教学的场景,适应老师和同学,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独具个性的良好学习行为、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去影响同学,改变班级学习风气,完善班集体的学习规范,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改善提高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③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交流,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合作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对话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教师应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搭建舞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为共同目标,相互帮助,共同分享成功与快乐,同时在矛盾中学会沟通和理解。在矛盾中解决矛盾。

四、教师组织引导,提高有效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课堂上要使整个课堂有效。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去想身边的事情。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交流并进行充分的操作。教师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中获得充分释放。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力。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是真正的授之以渔。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正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的探索反思中,掌握更好的方法和技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李军靠,李延 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管理研究 《教育探索》 2009

[2]廖连娣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读与写》2015

作者简介

庞春英,女,1969年5月生,汉族,吉林省乾安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学历,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腾字小学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省级优秀教师,多次参加各种级别教学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猜你喜欢
提高策略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效益最大化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