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生活化教学”的构建策略

2016-10-21 07:08李立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初中思品构建策略生活化教学

李立

摘 要: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中学思品课的本源,打造生活化课堂,对提高教育教学非常重要。所用方法就是要依托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情境,拓宽教育渠道,搜集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教育资源;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去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明理导行,树立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职业幸福之感,情趣盎然、幸福快乐,这是我们师生的共同追求。

关键词:初中思品 生活化教学 构建策略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始终是中学思品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所以我们要努力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学生的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之源,也是焕发中学思品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的源泉。生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包括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学生身边以外的生活。我们从生活中精选其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有深刻内涵和教育意义的素材,经过教师的重新整理、提炼和编写,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引发问题的材料。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有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生活,思考问题,在过程中感悟知识,在分析中提升能力,在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知行合一,达到提升学生道德品行的目的。[1]

由此,在多年的思品课教学生涯中,有这样一些认识和经历,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导入生活化、有新意。

1.活动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上,用一首歌、一个小品、一个故事,又或是一个问题、一则新闻、一个游戏,来导入新课,通过这个素材引出主题,这样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学生心弦,把他们的目光吸引到课堂上,把他们的思维集中到教学上,让他们自然而然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一节课在开始时就索然无味,会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的。

2.情境性: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

新课程要求教育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而不虚化,所以我在日常教学情境的创设上下了较大的功夫,选取教学资源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精心围绕教学主题,结合具有系列性、发展性、典型性的学生生活问题情境进行设计,在精心的预设中成就课堂的精彩。

在讲《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针对学生生活实际,精心建构情感体验性课堂,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拍了执教班级学生身边的父母、教师、医生、交警、环卫工人、门卫、爱心公益人士无怨无悔承担责任的形象和画面,触动了学生的情感,给其以心灵的震撼。这些被学生平时忽略的“镜头”在教师生动的讲述中被定格,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达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认同,其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得以升华,教学目标有效

达成。

二、問题生活化:可提升学生的能力与道德情感。

在讲《我知我家》这节课时,可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家”的模样,并且说出“家”给你带来的切身感受?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感受与父母亲密无间的亲情;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看父母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如何关爱我们的,由此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继续提出问题:1.父母对你在家的表现满意吗?2.同学如何评价你对父母的态度?如果不行,你如何改正?3.你为父母做过什么?4.你今后想为父母做些什么?通过这些尊亲孝亲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使其从思想上去爱家、爱父母,并且落实到孝亲的实际行动中,从而使我们的优秀传统美德得以薪火相传!

三、作业生活化:

学生通过做生活化的作业,我相信他们的感触会更深,理解的会更加明白透彻,学生问题的解决会毫不费劲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了生活才是我们思品课程理论与问题的本源。

1.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自然和社会。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活,所以我们要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是为了每个学生能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并能在其中获得自己的生长资源。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直接参与,直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就能在活动中获得真实丰富的直接认识,对政治生活产生极大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把更好的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尝试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消极的地位,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个具有独立精神、敢于发表自己意见和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思品学科应该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它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使学生的情感、心智得到共鸣和启发,更需要使他们真正的把思品课中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实际的行动,让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全面辨析看问题的能力、判断评价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2.小调查:增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身心体验。

在讲《身边的诱惑》时,给学生一个让其到社会中去调查的问题,并让其填好一张表格,内容为:1.同学的姓名?2.该同学受到哪些诱惑的影响?3.这些诱惑有何危害?4.我对同学的寄语?5.教师对同学的寄语?最后写上:填表人?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增强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危害的能力,从而达到净化社会环境,让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总之,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其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打造生活化课堂符合当今德育发展的趋势,这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决定的,正如胡云琬老师所说,打造生活化思品课堂需要以现实生活与学生生活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为基础,所以,教学活动要做到:导入生活化、问题生活化、作业生活化!

参考文献

[1]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胡田庚主编

猜你喜欢
初中思品构建策略生活化教学
初中思品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实践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