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16-11-03 09:37谢松铭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5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临床疗效

谢松铭

【摘要】 目的 探究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如神经营养药物、镇静安神药物、抗抑郁药物、止痛药物、维生素类药物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头痛、头晕、失眠、抑郁、焦虑等方面评分变化及总体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头痛、头晕、失眠、抑郁、焦虑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 对照组为80.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愈后, 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脑外伤后综合征;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5.133

脑外伤后综合征是在颅脑器质性损伤的基础上, 再加上患者的身心因素及社会因素而形成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颅脑损伤无论轻重都将引起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 但是患者的身心因素、社会影响及生活的稳定都与本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因脑外伤后综合征往往迁延不愈, 给患者生活、工作及日常人际交往带来了巨大影响, 而西医对症治疗往往效果不佳, 故而必须寻求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院对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辨证治疗, 获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45例。观察组男29例, 女16例, 年龄21~70岁, 病程8个月~3年, 平均病程(12.7±8.3)个月, 车祸伤26例, 殴打伤11例, 高处坠落伤8例;其中包括脑震荡患者18例, 硬膜外血肿患者9例, 硬膜下血肿患者7例, 脑挫裂伤患者11例。对照组男27例, 女18例, 年龄17~65岁, 病程5个月~2.6年, 平均病程(13.1±6.7)个月, 其中车祸伤21例, 殴打伤14例, 高处坠落伤10例。包括脑震荡患者15例, 硬膜外血肿患者11例, 硬膜下血肿患者9例, 脑挫裂伤患者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诱发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脑外伤后综合征诊断标准参考王忠诚主编的《神经外科学》[1], 诊断要点如下:①患者在脑外伤后3个月以上, 仍有自觉症状, 但神经系统检查无客观体征的临床表现;②头痛性质不一, 发作时间不定, 常在额颞部或后枕部, 头痛发作可因失眠、疲劳、工作不顺利或外界喧闹而加剧;③头昏, 思维不够清晰, 有迷糊感觉;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患者常情绪不稳定, 易疲劳, 失眠多梦,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 易激动, 焦虑, 抑郁, 可有耳鸣、心悸、性功能下降和月经不调;⑤无确切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⑥CT、MR等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⑦脑电图可轻度异常或正常;⑧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及化验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大致正常。

1. 2. 1 纳入标准 临床诊断明确, 年龄15~7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本研究;神志清晰, 可自主交流。

1. 2. 2 排除标准 神志混乱, 自主交流障碍者;合并心、脑、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药过敏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神经系统检查显示有神经缺损体征者;精神病患者;伴有身体残疾者;参加其他药物实验者。中途治疗退出者;失访者;拒不配合相关治疗者;治疗过程中因其他疾病而退出治疗或治疗未满4周者。

1. 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依据病情给予神经营养药物、镇静安神药物、抗抑郁药物、止痛药物、维生素类药物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基本方为桃仁9 g、红花9 g、赤芍9 g、川芎12 g、生地12 g、牛膝9 g、柴胡12 g、枳壳9 g、桔梗12 g、麝香3 g、甘草6 g;头痛甚者加天麻12 g、地龙9 g和全蝎9 g;头晕、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 g、生姜15 g;失眠多梦者去红花、川芎、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 生地换熟地9 g, 加天麻12 g、丹参12 g、菖蒲12 g、远志12 g、南星12 g、木香9 g、全蝎9 g、僵蚕9 g;焦虑为主者加栀子12 g、龙胆草12 g、竹茹12 g;水煎服, 1剂/d, 两组均治疗4周。

1. 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显效: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但遇情绪激动等偶会发作;有效:相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但偶有不适;无效:相关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应用相关评分量表评定疗效:头痛:应用头痛(偏头痛)疗效评分表;头晕:应用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量表;失眠:应用阿森斯失眠评定量表;抑郁:应用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定;焦虑:应用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定。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无中途退出者, 45例患者均全部完成治疗过程;观察组患者因失访中途退出1例, 44例完成治疗过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 对照组为80.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外伤和脑外伤后综合征作为神经系统常见的四大疾病( 脑血管病、癫痫、偏头痛和脑外伤) 之一, 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脑外伤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10%~20% , 仅次于躯体损伤, 而其中至少有 40% 的脑外伤患者受到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困扰[2]。脑外伤3个月后, 患者仍存在头痛、头晕、情绪不稳、焦虑、抑郁、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易激惹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表现, 但神经系统检查及CT、MR等检查亦无异常发现, 若经过长期治疗仍无好转, 则成为脑外伤后综合征。

脑外伤后综合征是轻中度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稳定后恢复期出现的一组以头痛、头晕及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为主的症候群[3]。颅脑损伤无论轻重都将引起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病理生理改变, 但是患者的身心因素、社会影响及生活的稳定都与本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认为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生与以下情况相关:外伤破坏了脑组织的细微结构;脑外伤后脑血管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亦或是脑组织损伤后瘢痕的牵拉[4]。同时, 临床脑血流及脑代谢的研究则提示脑外伤后出现脑缺血、脑血流值减低, 颈静脉氧饱和度监测发现脑外伤后发生非饱和状态及缺血;TCD监测脑血流速度也已明确外伤后动脉血管痉挛的潜在不利影响。

西医对于脑外伤后综合征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其治疗多采用综合疗法, 以药物治疗配合心理疏导, 主要包括营养神经、镇静安神、抗抑郁、止痛、补充维生素、体育锻炼及心理疏导等, 而这些治疗措施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往往难以完全控制, 致使病情缠绵难愈。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导致副作用增加, 甚至加重临床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状况。

祖国医学认为, 头为人体诸阳汇集之处, 乃髓海之所在, 又为清阳之府, 是司令之官。人体五脏精华及六腑阳气皆上注于头, 是人体阴阳汇集之所。脑外伤后综合征则属于“头痛”、“头晕”范畴, 其病因病机为外伤跌倒致头部内伤, 则气血逆乱, 阴阳分离, 瘀血阻络, 气滞血瘀, 脑脉瘀阻, 瘀血内停, 脑脉失养, 清窍不开, 神明失司, 故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若病久不愈则耗气伤阴, 严重者气血阴阳俱损, 伤及肝、心、脾、肾等脏器, 继而出现消瘦、乏力、纳呆、烦躁不安等症状, 因而其治疗当以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适时加减, 本方中桃仁、红花、川芎逐瘀活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柴胡、枳壳理气活血;桔梗开通肺气, 和麝香共同引诸药入脑窍, 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 既行血分之瘀滞, 又解气分之郁结, 活血而不耗血, 以达到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 桃仁具有祛瘀血、抗炎功效, 可直接扩张血管壁, 增加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红花具有扩张血管、降低颅内水肿, 强化脑组织的耐缺氧能力, 同时还具有一定镇痛及镇静作用;赤芍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 扩张血管的功效, 同时具备抗惊厥作用;川芎富含生物碱、挥发油, 能够调节机体免疫机能, 促进血肿吸收;生地黄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具有抗炎、镇静、抗凝功效;牛膝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及抗炎镇痛功效;柴胡具有抗炎及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枳壳则可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桔梗则具有抗炎、扩张外周血管及镇静功效;麝香能够迅速通过血脑屏障, 强化大脑皮质活动能力, 增强脑细胞抗缺氧能力, 并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甘草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 同时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现代研究认为, 血府逐瘀汤具有扩张头部血管, 降低血液粘稠度, 抑制血小板凝集, 改善血循环, 纠正脑缺氧,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功效[5, 6]。本研究过程中,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 对照组为80.0%,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头痛、眩晕、失眠、抑郁及焦虑等五方面的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充分证实血府逐瘀汤在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方面的有效性。李汝森[7]认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 具有止痛效果好、瘀血吸收快的特点, 对改善脑循环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

总之,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 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89-490.

[2] 江涛, 鄢泽然, 疏欣扬, 等. 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探讨.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 26(6):1-3.

[3] 葛波涌, 黄建松, 刘郑和, 等. 118例脑外伤后综合征诊治体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10):68-70.

[4] 毛丰. 血府逐瘀汤治疗脑外伤综合征53例的临床观察. 心理医生月刊, 2012(9):53.

[5] 葛建敏. 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举隅. 河南中医, 2011, 21(8):23.

[6] 吴栩. 血府逐瘀汤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进展. 光明中医, 2013, 28(3):635-637.

[7] 李汝森. 血府逐瘀汤治疗头颅外伤综合征38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 2009, 41(11):47-49.

[收稿日期:2016-05-31]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临床疗效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及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效果
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与合并症的临床整合证据链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血府逐瘀汤联合托吡酯对难治性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