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产权、非农就业风险与农业技术效率

2016-11-07 01:49
财贸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地产权劳动力

卢 华  胡 浩  傅 顺

(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农地产权、非农就业风险与农业技术效率

卢华胡浩傅顺

(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利用江苏省苏州、淮安、扬州和徐州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一步法实证检验农地产权、非农就业风险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权清晰能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流转地较承包地和自留地的农业技术效率更高;非农就业风险分散了农户对农业照料的时间和精力,风险越大,农业技术效率越低。为此,进一步深化农地制度改革,鼓励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移,加大非农就业培训,重视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利于提升农业技术效率。

农地产权;非农就业风险;技术效率

一、引言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特征的农地制度安排为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和城乡差距缩小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存在着土地小规模分散*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农户的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为8.94亩,户均拥有地块为5.52块,平均每块面积为1.62亩。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我国人均耕地仅0.1公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约为0.6公顷,远远达不到农业规模经营的门槛。和地块产权*科斯是现代产权理论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在《联邦通讯委员会》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论文中认为:只要产权不明确,外部性将不可避免,明晰产权才能减少或消除外部性(Corse,1959,1960)。威廉姆森(2002)基于交易费用概念,认为产权制度安排对资源配置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德姆塞茨(1990)将产权概念界定为意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并认为清晰的产权界定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首要条件。不清晰的缺陷。地块小规模分散是中国农业生产环境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由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条件所决定的。土地不定期大小调整带来产权不清晰且不稳定,导致农民对土地缺乏长期预期,影响其对土地投资的积极性。多数研究认为,家庭联产承包制下的土地小规模分散和产权不清晰降低了农业技术效率(Tan et al.,2010;Latruffe et al.,2014;田孟 等,2015)。农地产权的排他性和转让性会影响农户土地投资的积极性和土地租赁市场的交易成本,而地权清晰和土地流转机制的不断完善,改变了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和对农地的要素投入结构,必然带来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变。在地块产权不清晰、缺乏排他性时,无法消除农地利用中的外部性,农户在土地上的投资收益往往面临着被产权主体之外的人拿走的风险,进而农户会慎重考虑对流转地的农业投资,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且其所实行的短期投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地资源的长期生产力。Pender et al.(2006)在比较非洲的自由土地和租入土地的土地生产率时,发现后者的土地生产率更低。随着农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地权的清晰和稳定性不断提高,农户会形成对流转地的较长预期,选择流转土地来实现有利于机械作业的连片集中,并采取长期投资替代短期投资,以通过土地市场来获取长期投资的回报。为最大化流转地耕作的短期利益,农户也会对要素投入结构进行最优配置,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农业技术效率。部分承包地则因地块较远或土地质量等原因,农户会减少要素投资或照料时间。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大量劳动力非农转移,农村劳动力存量减少和质量降低造成农业经济的“智力消耗”。青壮年劳动力转移造成主导农业生产局面的主要是留守老人、妇女和小孩,农业劳动供需结构变化势必会使农户对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和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和务农老龄化导致我国农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农业人力资本流失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变得更加艰难,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比例较低。家庭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会改变农户对农业生产要素的需求和投入结构,农户也会因有限的劳动时间而降低对农业的重视,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仅如此,农户风险规避的特征也会使其劳动投入在期望收益和预期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农产品价格波动和气候变化带来农作物产量的不确定性所引致的收入风险会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Mishra et al.,1997;Chang et al.,2011)。非农就业作为农户收入的风险管理工具,给农户提供了稳定的家庭收入,降低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El-Osta et al.,2008),会对农户技术效率产生影响(黄祖辉 等,2014)。但总体而言,我国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较低,超时劳动和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变化不明显。2014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为38%*资料来源:《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非农就业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并不充分,其所带来的就业风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地权的不稳定更使得农户不会完全放弃土地,反而选择将土地作为返回农业时的就业保障,这种离乡不离土或兼业的就业方式分散了农业劳动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未来农业劳动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关注非农就业风险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农地产权市场对非农就业市场同样存在影响,产权的不清晰和不稳定可能会阻碍农民参与非农就业市场,从而对农业劳动力数量产生影响(Deininger et al.,2002)。在农村存在富余劳动力时,劳动力往往不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用于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本流失严重,劳动力已然成为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土地租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时,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无法达到农户边际产出相等状态,通过土地和劳动力的流动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就变得异常困难。

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和农业转型时期,农地产权改革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带来的就业风险同时存在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大环境中。农业技术效率受要素投入和产出结构的影响,非农就业风险会带来农业劳动力结构和劳动时间的变化。农地产权改革影响农户拥有的土地资源,以往研究集中于分析某一要素变化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而忽略了要素相互配置之间的作用,使被忽略的因素进入模型扰动项,模型内生性而带来有偏估计。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基于某一年份地块层面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控制不同地块的产权差异,探讨非农就业风险和农地产权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二、研究假说

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被按人头均分给农户,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民只享有使用权,这种两权分离、地权不清晰且不稳定的土地使用状况使农民对土地缺乏长期预期,影响农户长期投资土地的积极性。并且这种均分方式忽略了农户在农业生产上的异质性,使得农地边际产出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农地“三权分置”和土地确权登记的逐步推进,农户不论对承包地还是流转地都拥有了较为清晰的产权。马贤磊(2008)认为,农地产权排他性和转让性的提高及完善都将促进农业生产绩效的提高。由于承包地在地块质量和位置远近等方面存在差异,若土地租赁市场不活跃,农地流转不足,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农地细碎化现象。土地大小的频繁调整更是加剧了这种细碎化和地权的不稳定性,进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卢华 等,2015)。因此,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产权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冀县卿 等,2010)。地权清晰和流转机制的完善有利于农户自由改变土地经营规模和增加地块的连片程度,带来可能的地块规模经济,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帕累托改进,有效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近年来,土地经营权从低效率农户向高效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移的速度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根据农地产权或所经营面积来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从而提高了农业技术效率,使农地边际产出趋于一致。因此,提出:

假说1:农地产权越清晰,越有利于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使农业劳动力不断向非农部门转移,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双下降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本下降,改变了农业生产的资源禀赋情况,带来要素投入结构变化,影响了农业技术效率。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波动也较为频繁,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个体,在追求收入最大化的过程中,出于农业收入的不确定性会选择非农就业,而一旦出现就业风险,则选择返回农业,将农业作为最终的生计保障。出于分散风险考虑,家庭成员非农就业和从事农业生产均是农户多元化生计策略的一部分,是在更高风险和更低收入水平下综合权衡的结果,这种劳动配置的多样化更多表现为青壮年从事非农产业,老人及妇女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人力资本的流失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采用与扩散。在农业劳动供给有限和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非农就业风险总是抑制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供给(李亚青 等,2012;陈帅 等,2014)。非农就业风险的存在使得农户并不会完全脱离农业,而是采取普遍兼业,兼业占用了农业劳动时间,导致农业粗放经营的概率增大。且非农就业风险越大,所分散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对农业照料就越少,农业生产效率也会越低。据此,提出:

假说2:非农就业风险越高,农业技术效率越低。

三、实证模型构建

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分配效率一般均可用于分析农业生产中的效率问题(Coelli,1996)。技术效率测量的是在一定要素投入情况下农业生产所能实现的最高产出,也可用于说明在一定产出条件下农业生产所能实现的最小要素投入。本文借鉴Battese et al. (1995)开发的效率损失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来估计技术效率,模型设定如下:

Yi=f(Xi;β)exp(vi-ui)

(1)

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时,需重点考虑对生产函数的选择,明确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具体函数关系。传统C-D函数尽管假定生产弹性为常数和替代弹性为1,但在计算和解释现象方面存在优势。超越对数函数对样本自由度和数据质量有较高要求,并且如果投入要素较多会造成回归结果异常复杂。Taylor et al.(1986)认为,如果研究兴趣在于测量技术效率而非具体生产技术形式,则C-D函数可以充分代表一般的生产技术。Kopp et al. (1980)也指出,生产函数的设定形式对技术效率估计的准确性并没有多大影响。因此,本文依然使用传统C-D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来估计农业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有“两步法”和“一步法”两种估计方法。“一步法”不仅可以具体报告农户的技术效率值,还能同时报告各外生变量对农业技术非效率的影响方向及程度,并有效避免“两步法”中因对技术效率分布假设不同而带来的估计偏差。在“一步法”估计中,ui的均值假设均由外生变量zi决定,其扰动项服从均值为0的截断正态分布。本文为有效避免“两步法”在估计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时有偏,利用Stata 11.0软件包进行“一步法”随机前沿估计。

四、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3年8月底在江苏省内组织的“江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江苏各地区域经济发展、地貌特征等均存在差距,在综合考虑各地农业基础水平上,选取苏州市、淮安市、扬州市和徐州市为样本研究地区,在每市随机选取2个县,每县随机选取2个镇,每镇再随机选取2个村。针对本文研究重点,问卷包含以下方面:(1)户主及农户家庭的一般特征,如户主年龄及其教育、家庭常住人口、家庭劳动力、老人及小孩数等。(2)农业生产的基本信息,如土地及地块产权情况、生产要素投入情况、农作物产出及销售情况等。为保证调研质量,正式调研之前先对调研员进行集中培训,内容经过预调查后进行了多次修正,正式调查采取调查员和农户面对面交流,并由调查员代为填写问卷的形式,调查结束后对问卷进行自查、互查及集中检验。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68分,回收有效问卷399份。

(二)变量说明与描述性分析

在传统C-D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中,需确定具体的投入产出变量。本文用农户种植业总产量来反映产出变量,用种植面积、劳动力投入、种子支出、化肥支出和机械服务费用*本文各单项成本是依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和实际研究需要而划分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将生产成本分为人工成本和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包括自投工工日和雇工工日。土地的小规模分散化带来地块边界和田埂增多,运输过程造成生产要素的泄漏或蒸发,因此将物质与服务费用细分为化肥成本(商品肥+农家肥)、种子成本、机械服务费用四大类,其中农家肥按出售给其他农户所能获得的收入进行估算。等表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要素投入。农药和除草剂投入并没有放入生产要素投入之中,因为无法确定其使用是为了预防还是控制病虫害和杂草。若是预防,投入量增加会提高种植业总产量;若是控制病虫害和杂草,则会降低种植业总产量。

在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本研究重点关注农地产权变化和非农就业风险对其影响,为此,选取合适的代理变量尤为重要。为准确反映农地产权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本文将农户不同地块分为自留地、承包地和流转地。承包地是农户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制分得的土地;流转地是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租入的土地;自留地是当时由生产大队划出耕地面积的5%~7%分配给社员家庭,用于开展家庭副业生产,家庭只有使用权,不得出租、转让或买卖。农户对不同农地产权会形成不同土地预期,从而形成差异化的农地投资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技术效率。对于非农就业风险,Ito et al.(2009)在研究气候变化对非农劳动供给影响时,利用降水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农业气候的不确定性。部分学者还利用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农业和非农就业风险(Mishra et al.,1997;Bezabih et al.,2010)。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本文同样利用变异系数(CV)来衡量非农就业风险,以反映非农劳动市场上客观存在的就业风险,该值大小不仅受该变量离散程度的影响,还受其平均水平影响。农地细碎化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基本事实,细碎化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粗放经营,生产要素投入越不均匀,越会给农业技术效率带来负面影响。结合我国小农经营的现实和受数据质量的限制,本文采用地块数来反映农地细碎化情况。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其它控制变量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农业技术效率,如户主年龄、教育、是否受过非农培训等。由于并非家庭所有成员都从事农业劳动,非农劳动力对家庭决策的影响甚微,因此本文选择主要负责农业生产的成员年龄和教育来标识农户特征。年龄作为农户农业生产经验的代理变量,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取决于随年龄增大是更有经验还是更加墨守成规。教育作为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代理变量,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越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非农培训会影响农户对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减少农业的精细照料。非农收入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不确定,一方面非农就业减少了家庭用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农户可利用非农收入来克服信贷和保险市场约束,及时购置农资和雇佣劳动力等,增加农业生产投资。家庭常住人口和家庭劳动规模,16岁以下小孩及65岁以上老人占家庭常住人口的比例均会影响家庭农业劳动力的时间禀赋和有限精力。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注:根据调研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表1列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结果。就农地产权变量来看,每户拥有的家庭承包面积最多,平均达到4.295亩,户均拥有的自留地面积为1.707亩。尽管当前农地流转比较活跃,但从样本地区来看,农户之间发生正式流转的相对较少,平均为0.743亩,可能的原因是农地产权不稳定使得流转更多地发生在亲朋之间,而这种帮忙耕种或代耕并没有发生地租行为,因此未计算在正式的农地流转中。非农收入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2.52,一定程度上说明非农收入波动性相对较大,可能的解释是农户接受的非农培训较少(仅占14.90%),掌握的非农就业技能不足,一旦非农就业市场出现波动,对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户影响最大,就业稳定性较差。样本地区平均种植业总产量达到11643.15斤,户均土地面积6.715亩,每户拥有3.615块土地,平均每块面积不足2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年龄偏大,平均58.063岁,表明务农老龄化情况较为严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绝大多数仅为中学教育。家庭常住人口平均每户3.314人,其中拥有劳动力仅2.828人。老人小孩占比达到39.7%,意味着平均每户至少拥有1个小孩或老人需要照顾。农业劳动力素质参次不齐及劳动时间禀赋影响农户对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进而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五、实证检验

表2报告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回归结果。种植业总产出随种植面积、化肥、种子、劳动力及机械服务费的增加而增加,各参数的产出弹性之和为0.97,样本地区农业生产接近于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征。种植面积、种子投入及化肥投入均在1%水平上显著,其产出弹性分别为0.551、0.211和0.117。播种面积的高弹性说明,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对作物产出的贡献很大,也侧面反映了调研地区依靠土地扩张来增加产量的现象相对较多。其次为种子费用,多数农户对能够提高产量的新品种需求迫切,调研也发现,江苏主要推广的农业新技术恰好是新品种。劳动力投入及机械服务费用支出均在5%水平下显著,其产出弹性分别为0.045和0.053。计量单位不同使得两者无法进行直接比较,但由于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及农业生产季节性特征,加之雇工存在的卸责倾向和监督成本较高,使得机械替代劳动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非农就业工资的提高也降低了自投工对农业的细心照料。

表2还列出了技术效率影响因素模型的回归结果。流转地在10%水平下显著为负,农户转入土地越多,农业技术效率越高,表明减少农地市场流转障碍,让愿意租入土地的农户能够顺利租入土地,可提高农户农业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在农地确权登记和流转市场不断完善的环境下,流转地也能给予农户较为稳定的预期。农户会通过流转土地来弥补小规模分散土地对农业生产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地块连片,形成规模经营,实现农业要素的帕累托改进。为最大化流转地耕作的短期利益,农户也将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最优配置,不会减少对流转地的有效投资。自留地和承包地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尽管产权相对较为稳定,但因家庭联产承包下来的土地在地块质量及位置远近上有差异,农户对土地质量较差或位置较远的地块会相对减少投资,宁可选择流转土地进行农业生产,以改善农业技术效率,也不会使用部分质量较差或较远的地块。因此,提高流转地的产权稳定性有利于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假说1得以验证。非农收入变异系数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系数为正,说明非农就业风险越大,农业技术效率越低。可能是因为非农收入波动使得家庭无法形成稳定预期,而已外出青壮年劳动力又无法完全返回农业抑或不愿返回农业,非农收入波动分散了农户对农业照料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非农就业风险越大,农户越不愿放弃手中土地,导致离乡不离土或兼业的广泛存在,从而不利于农地流转。非农收入占比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农户家庭非农收入越高,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越大,农户越倾向于外出务工以获取更多的非农收入,进而实现家庭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青壮年农业劳动力的流失更使得农业经营出现老龄化和妇女化,寄回家庭的非农收入可能更多地用于改善家庭生活而非继续投资农业。外出务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地流转,改善农业技术效率。

表2 随机前沿和技术效率影响因素模型的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

农地细碎化的客观存在妨碍了机械化使用,导致机械对劳动的有效替代不足。家庭劳动力规模回归结果显著为负,表明家庭劳动力供给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农业生产季节性缓解了劳动力供给瓶颈,拥有劳动力越多,越能灵活处理农业生产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越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率。地块数回归结果与预期相反,可能的解释是,地块数较多,农户可在不同地块进行多元经营,利于传统农业中农户发挥精耕细作的优势,有效降低自然和市场风险,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教育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户主的受教育水平越高,接受农业新技术的概率越大,越有利于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小孩老人占比尽管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系数为正,说明拥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占用了农业劳动力的时间禀赋,分散了对农业的细心照料。

六、结论及相关启示

在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本文利用江苏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测算了农地产权、非农就业风险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得出结论:(1)随着农地产权的清晰和稳定性提高,流转地的农业技术效率水平会不断提高。自留地和承包地由于土地质量和位置远近差异,农户会相对减少对土地质量较差或位置较远地块的投资,而宁可选择流转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改善农业技术效率。(2)非农就业风险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这并不说明非农就业风险对农业技术效率没有影响。一般而言,非农就业风险越大,农业技术效率越低。非农收入波动使得家庭收入无法形成稳定预期,而已外出的青壮年劳动力又无法完全返回农业抑或不愿返回农业,家庭收入波动分散了农户对农业照料的时间和精力。非农就业风险越大,农户越可能将农地作为返回农业时的就业保障,因而越不利于农地流转。

农地产权改革可以提高地权的稳定性。随着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以及农地确权登记的不断推进,地权的稳定性不断提高。此时,应进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稳定所有权、明晰承包权,使农户形成长期稳定预期,促进土地租赁市场发展,鼓励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形成规模经营。针对当地农户及农业生产的差异化特征,必须要强化非农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技能,并不断创造更多有效的非农就业机会。同时,还应重视劳动者权益保障,增强非农就业的稳定性,降低非农收入风险,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使土地成为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要素,逐渐使部分农民放弃土地,为保留土地的农民提供更大的经营规模,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来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此外,也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及种植结构特征,统筹考虑小规模农户在不同地块上的精耕细作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连片规模经营,以实现农业技术效率的有效提升。

陈帅,葛大东. 2014. 就业风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6):27-40.

德姆塞茨. 1990. 关于产权的理论[J]. 银温泉,译.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6):49-55.

冀县卿,钱忠好. 2010. 中国农业增长的源泉:基于农地产权结构视角的分析[J]. 管理世界(11):68-75.

黄祖辉,王建英,陈志刚. 2014. 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11):4-16

李亚青,吴联灿,申曙光. 2012. 企业社会保险福利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来自广州珠三角地区的证据[J]. 中国农村经济(9):61-73.

卢华,胡浩. 2015. 土地细碎花、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利润和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苏农户的微观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7):4-15

马贤磊. 2008. 现阶段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生产绩效影响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田孟,贺雪峰. 2015. 中国的农地细碎化及其治理之道[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 88-96.

威廉姆森. 200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和市场签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BATTESE G E, COELLI T J. 1995.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function for panel data [J]. Empirical Economics, 20(2):325-332

BEZABIH M, GEBREEGZIABHER Z, GEBREMEDHIN L, et al. 2010. Participation in off-farm employment, risk preferences and weather variability: The case of Ethiopia [C]. Aaae Third Conference/aeasa Conference.

CHANG H H, WEN F I. 2011. Off-farm,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rice production risk in Taiwan [J]. Agriculture Economics, 42(2):269-278.

COASE R H. 1959.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1):1-40.

COASE R H . 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1):1-44

COELLI T J. 1996. A guide to Frontier Version 4.1: A computer program for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and cost function estimation [R]. Working Paper, Centre for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nysis,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Armidale.

DEININGER K, JIN S. 2002. Land rental markets as an alternative to government reallocation? Aquity and efficiency considerations in the Chinese land tenure system [R].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930, Washington, DC.

EL-OSTA H S, MOREHART M J. 2008. Deternminants of poverty among US farm households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40(1):1-20.

ITO T, KUROSAKI T. 2009. Weather risk, wage in kind and the off-farm labor supply of agriculture household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 91(3):697-710.

KOPP R J, SMITH V K. 1980.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estimates for steam electric gener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J]. Econometrics Journal, 47(4):1049-1059.

LATRUFFE L, PIET L. 2014. Does land fragmentation affect farm performance? A case study from Brittany, France [J]. Agricultural Systems, 129(7):68-80.

MISHRA A K, GOODWIN B K. 1997. Farm income variability and the supply of off-farm labor [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 Economics, 79(3):880-887.

PENDER J, FAFCHAMPS M. 2006. Land lease market and agriculture efficiency in Ethiopia [J]. Journal of Africa Economies, 15(2):251-284.

TAN S, HEERINK N, KUYVENHOVE A, et al. 2010. Impact of land fragmentation on rice producers′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South-East China [J]. NJAS-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 57(2):117-123.

TAYLOR T G, SHONKWILER J S. 1986. Alternative stochastic specifications of the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in th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credit program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1(1):149-160.

(责任编辑彭江)

Land Property, Payrolls Risk and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LU HuaHU HaoFU Sh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Based on the one-step Random Foreword, the paper empirically analyses the impact of land property and payrolls risk on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y using the survey data from Suzhou, Huai′an, Yangzhou and Xuzhou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lear property rights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technology effectively, and transfer land has higher efficiency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acted land and plot. The payroll risks disperse the time and effort of farmers' care for agriculture. The greater the risks, the lower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eping the reform of farmland system, encouraging the transfer of land to the new agriculture entities, increasing the training of non-farm employment, and emphasizing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will b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technology.

land property; non-farm payrolls risk; technology efficiency

2016-03-04

卢华(1990--),男,江西九江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F321.1;F323.3

A

1001-6260(2016)05-0075-08

胡浩(1964--),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顺(1992--),男,安徽六安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

*本研究获得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心” 和江苏省2015年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ZZ15_0167)的资助。

猜你喜欢
农地产权劳动力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何处去?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