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

2016-11-07 01:49储德银宋根苗
财贸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财政补贴战略性新兴产业

储德银  杨 姗  宋根苗

(1.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中国人民银行 蚌埠中心支行,安徽 蚌埠 233000)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

储德银1杨姗1宋根苗2

(1.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中国人民银行 蚌埠中心支行,安徽 蚌埠 233000)

在系统诠释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及其激励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与采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与多维比较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发现: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产生正向激励效应,但对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激励效果要优于人力资本投入;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费用投入的激励效果基本相同,但二者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激励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且主要表现为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并不显著;企业资产规模与负债水平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正相关,企业盈利水平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费用投入正相关但不显著,而与人力资本投入显著负相关。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回顾

在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新常态背景之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与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举措,更是提高综合国力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作为财税政策两大激励工具不仅能直接影响企业创新活动,还能通过影响创新投入与投入结构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间接效应。因此,深入探究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活动之间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针对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关系展开了深入研究,并且形成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正相关(Aerts et al.,2004;Koga,2005;Hussinger,2008;朱平芳 等,2003;柳剑平 等,2005;钱昇 等,2007;程华 等,2008;李平 等,2010;朱云欢 等,2010;姜宁 等,2010;白俊红 等,2011;张宗益 等,2013;邵传林 等,2015),或者负相关(Lach,2002;Gorg et al.,2007;高宏伟,2011),或者存在非线性效应(Lach,2002;程华 等,2008;刘虹 等,2012),以及财政补贴无效论(郭晓丹 等,2011)。与之同时,理论界也从不同维度对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投入间关系展开了深入探讨,但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正相关(Bloom et al.,2002;Lokshin et al.,2013;蒋建军 等,2007;王俊,2011;周克清 等,2012)抑或负相关(陈晓,2001;吴秀波,2003)。

虽然也有文献实证比较了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但结论迥然不同,而且未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进行研究。首先,税收优惠在市场干预、管理成本和灵活程度等方面要优于财政补贴,但财政补贴在公平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优于税收优惠(戴晨 等,2008)。其次,税收优惠不仅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果更大(戴晨 等,2008;方重 等,2011),相比直接财政补贴而言,其对资源配置的扭曲效应更低(张同斌 等,2012)。另外,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投入的短期影响小于长期效应(李爱鸽 等,2013);Berube et al.(2009)研究发现,同时享受财政补贴和税收激励政策的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方面更具积极性,并且在将研发创新商业化的过程中也更加成功。

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创新在于:一是从理论上系统诠释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并全面比较二者激励效应的异同;二是将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纳入统一理论分析框架,实证考察与多维比较两种财税政策激励工具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三是采用沪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考察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两种创新投入的具体效应。

二、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的不确定性、研发过程的风险性、研发成果的公共性以及产品效果的外部性不仅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政府扶持有着较大需求依赖,同时也为政府利用财税激励政策进行扶持提供了理论依据。一般而言,政府支持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主要手段包括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性政策工具,为了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财税激励政策,提高政策运行效率以及提升政策扶持效果,需要从理论上系统诠释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

1.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活动激励效应的差异化比较

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作为政府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两种不同激励政策,相互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它们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势必存在较大不同,主要表现为激励方式、激励对象、项目决策、公平程度、反应速度、执行成本和激励效果等方面。

从激励方式来看:财政补贴属于事前支持,税收优惠则属于事后支持。财政补贴一般发生在企业进行创新活动之前,是指各级政府对企业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评估和立项之后,对通过审查立项的项目企业拨付财政支持资金款项。如果将企业研发活动细分为前期投入阶段、中间转化阶段和后期实现阶段,财政补贴主要在第一阶段发挥引导作用。与之相对,税收优惠是指企业在研发活动发生之后,主要通过优惠税率、税收抵免和税前扣除等方式取得资金收益,且主要在企业研发活动的后两个阶段发挥激励作用。

从激励对象来看:财政补贴对象一般是政府选定具有较大技术创新与较好发展前景的研发领域或研发项目,而这些研发领域和研发项目通常需要拥有一定的资金规模作为坚实的后盾,通常经营规模较大或经营业绩较好的大企业更有机会获得此类补贴。相比而言,税收优惠则可以适用于各类企业,甚至是个体工商户,通常不会因所处地区、行业和发展规模等因素而将某一企业排除出优惠范围。

从项目决策来看:财政补贴本质上属于政府决策,是政府代替企业选择研发项目并对其提供资金支持。而税收优惠更加侧重发挥企业的自主决策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要求和市场需要自主决定是否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项目的研发,从而由此获得研发税收减免与优惠。

从公平程度来看:财政补贴的资助对象由政府部门确定,不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确定资助对象的过程中,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更容易出现寻租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企业间竞争的横向不公平。税收优惠虽然主要对有相应应纳税所得额的盈利企业比较有效,但相比于财政补贴,其覆盖面更广,更具有普遍性,更能体现市场公平。

从反应速度来看:虽然财政补贴效果从企业创新投入阶段到创新结果转化阶段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但由于其政策意图更加明确,针对性较强,使得其反应速度更为迅速、直接、明显,短期激励效果较好。相比而言,税收优惠初期反应速度相对缓慢,效果不明显,但长期效果较好。

从执行成本来看:财政补贴的执行成本相对较低,而税收优惠的执行成本不但包括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和纳税人的纳税成本,还包括税收优惠导致的效率损失。对于先征后退或先征后返等税收优惠措施来说,认定审核环节较多,手续较为繁琐。总体来看,税收优惠的执行成本较高。

从激励效果来看:财政补贴可能产生互补抑或替代两种作用。一方面,财政补贴在直接对企业研发活动提供资金补偿的同时,通过信号效应可以吸引银行和其他社会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财政补贴也有可能挤占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产生替代效应,从而扭曲资源配置。与之相对,企业获得的实际税收优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因适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实际获得的税收减免等,这部分税收优惠一般会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正向推动作用,因为企业几乎不会为获得税收优惠而盲目决定开展某一高风险的技术研发活动。二是名义税收优惠,即因法定税率与名义税率不同而产生的。我国居民企业实行的税率一般为25%,但为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以及提升其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一般给予税率优惠,像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率为15%。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行业企业年报分析得知,大部分企业都可以获得名义税收优惠。根据行为经济学理论,人们通常会潜意识地将不同方式获得的财富划分为不同的账户,即企业会将其获得的名义税收优惠视为自己的经营所得,按照一般边际投资倾向进行投资,而财政补贴对企业而言相当于额外获得的收入,其边际投资倾向会高于一般的投资,所以财政补贴对于企业创新的刺激效应要比名义税收优惠更为突出。

2.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

财政补贴一般是通过对企业创新活动给予现金补贴或贷款贴息的直接方式来发挥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与之相对,税收优惠是政府将企业本应上缴的资金无偿让渡给企业使用,主要包括优惠税率、税收抵免和税前扣除三种方式,本质上属于间接补贴范畴。从理论上来看,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活动及其绩效的作用机制既有相同之处,亦有较大差异。

首先,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均可降低企业创新活动的单位成本与研发风险,进而通过增强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从创新成果溢出效应角度来看:企业创新成果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通常易被其他企业复制和模仿,从而导致企业创新的期望收益下降。此时如果采取财政补贴或实行税收优惠,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边际成本以及增加其期望收益,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风险补偿角度来看: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投资产出与回报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为规避高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势必会减少创新投入,有些甚至不进行创新活动。此时如果采取财政补贴或实行税收优惠,相当于给予企业一定的风险补偿与风险保障。从企业融资角度来看:相比于其他活动,创新活动具有投资额较大、投资周期较长和投资风险较大的特征,企业本身资金规模未必可以完全支撑。另外,因潜在资金供给者也不愿意承担高风险而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投资,如果采取财政补贴或实行税收优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或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

其次,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活动作用机制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财政补贴除了直接增加创新经费以外,还具有信号效应。政府给予企业创新活动补贴,会向市场和外部投资者释放该企业未来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利好信号,从而可以吸引银行和其他社会资金进入,打造并形成“政-银-企”三者合作模式,间接增加企业创新经费。但无论是直接抑或间接增加企业创新经费,对企业创新投入都可能产生互补效应或替代效应。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甄别企业创新活动或项目失策时,更容易导致企业骗取财政补贴行为的出现。另外,在没有明确界定财政补贴适用范围时,对即使没有政府扶持也会开展的创新活动给予补贴,企业将会把原本用于创新投入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从而导致替代效应的产生(David et al.,2000)。二是相比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在扶持企业创新活动时可以通过更加具体的政策措施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的贡献率,促进创新成果产出。譬如:通过加速折旧等方式降低企业承担的大额固定资产成本,提高企业加大技术创新设备投资的积极性;通过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给予高层次人才专门的优惠或奖励,以减少人才流失与激发人才工作热情,从而引导更多创新人才投入到企业创新活动,进而提高创新活动效率。三是相比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可以通过更加细化的政策设计加快技术转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行对于技术转让实施的所得税及对新产品和新技术实施的增值税、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不仅给企业创新活动带来资金补偿,还可以加快创新成果的转移和扩散,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从而带动企业本身和其他关联企业发展。

三、变量定义、数据来源与统计特征

1.变量定义

表1 变量定义与计算口径

鉴于企业创新活动投入主要包括研发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为全面考察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活动投入的影响,本文采用企业研发费用投入(Pcapital)和企业研发人力资本投入(Hcapital)作为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为财政补贴(Czbt)和税收优惠(Shyh);控制变量包括企业的资产规模(Zcgm)、盈利能力(Yln l)和负债水平(Fzsp)。各变量的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2.数据来源与统计特征

本文主要是以在沪市上市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为研究样本,根据研究需要,对样本企业数据进行如下筛选:第一步,剔除重复样本。因有些上市企业同属于不同行业分类,为防止重复选取将其剔除。第二步,剔除利润总额、实际税率和实际税收优惠等小于零的企业。第三步,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剔除数据披露不完整的上市企业。最后,剔除年报缺失的企业。最终选取137家数据完整的上市企业进行研究,时期跨度为2010—2014年,有效样本点共有685个。所有原始数据均来源于万得数据库(Wind)、巨潮咨讯网(http://www.cninfo.com.cn)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库(www.cnipr.com)。另外,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与增加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将部分变量指标取自然数处理。各变量的具体数值特征如表2所示。

表2 数据统计特征描述

四、实证分析

1.模型构建

为全面考察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本文拟建立以企业研发费用投入(Pcapital)和企业研发人力资本投入(Hcapital)作为被解释变量,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与所得税优惠为核心解释变量的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

Yit=ci+β1Czbtit+β2Shyhit+λ3Zcgmit+λ4Yln lit+λ5Fzspit+uit

(1)

其中:被解释变量Yit包括企业研发费用投入(Pcapitalit)和企业研发人力资本投入(Hcapitalit);个体i=1,2,3,…,137;时期t =1,2,3,4,5;uit为随机误差项,且满足E(uit)=0,E(uitujt)=0, E(uituis)=0(∀i,j,t,s;i≠j;t≠s)。

2.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影响的结果分析

为了消除模型(1)中可能存在的截面异方差问题,采用Cross-Section Weights进行估计,结果见表3。

表3 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的实证估计结果

注:括号内为系数估计标准误;*、**、***分别代表在10%、5%和1%水平下显著。

首先,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产生显著激励效应,即无论是增加财政补贴抑或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均可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为了进一步比较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研发费用投入的激励效应大小,本文进行二者系数是否相等的Wald检验,结果发现,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也接受二者系数相等的原假设,这说明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费用投入具有同样的正向激励效应。

其次,财政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显著正相关,而税收优惠虽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正相关,但激励效果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也不明显。财政补贴可以显著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因为给予企业创新投入补贴一方面可以向市场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良好的利好信号,不仅可以促使企业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还可以提高研发人员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增加自主性的人力资本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予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来提高研发人员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创新活动。税收优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但效果并不明显。税收优惠的回归系数估计值仅为0.0067,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也未通过t检验,这可能与目前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其次,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促进效果相比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更为明显。根据表3可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回归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0615和0.063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通过了t检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回归系数估计值仅为0.0172和0.0067,而且税收优惠的回归系数估计值并不显著。二者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针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的补贴一般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或企业申请的研发项目,而且作为事前支持的补贴激励效果更加明显。二是从创新投入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可能会更偏好于创新活动的物质资本投入,因物资资本投入相比人力资本投资更加显性化,从而相对忽视创新人才方面的投入。三是现行针对企业人力资本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屈指可数,有关研发人员可以直接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仅在个人所得税中略有涉及,所得税其他优惠政策多与企业的费用扣除情况直接挂钩。譬如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按照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标准进行扣除,因此,为了减少不可扣除的费用列支,企业可能会削减职工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再次,企业资产规模、负债水平和盈利能力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具有激励效应。一是因为企业资产规模越大其引进新技术与新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的能力越强,而且企业规模越大越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企业的创新能力就越强。二是企业负债水平与研发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负债水平越高,研发费用投入就越多。这是因为企业资产负债率水平越高,说明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或其他途径获得的外部融资越多,理论上外部投资的增加同样可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力度。三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虽然也能增加其研发经费的投入,但效果并不显著,这说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更多地是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而缺乏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

最后,企业资产规模、负债水平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存在正向关系。其中,负债水平的回归系数估计值明显较大,对人力资本投入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说明外部融资的增加有利于企业加大人力资本这一创新活动要素的投入。另外,企业盈利能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不利于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入。这是因为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获得的净利润息息相关,为此,企业可能会刻意压缩或忽视对员工专业技术培训等的投入,也意味着针对企业成本费用扣除的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产生正向激励效应,但对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的激励效果要优于人力资本投入;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费用投入的激励效果基本相同,但对人力资本投入的激励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且主要表现为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并不显著;企业资产规模、负债水平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正相关,但企业盈利水平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费用投入正相关但不显著,而与人力资本投入显著负相关。

以上结论对于如何利用财税激励政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丰富财政补贴方式与形式。现行财政补贴多数属于先审批后拨款的事前补贴,在相关监管制度和效果评估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往往会引发企业利用虚假项目骗补现象的发生,大大降低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应在现行事前补贴与事后奖励制度统一的基础上,将一次性事前拨付的大额补贴改成事前、事中和事后多次发放。除了直接使用现金或实物补贴以外,还可以资助国家科研机构或民间科研机构与企业密切合作,为企业研发活动提供专业指导与技术支持。

其次,完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尤其是有关企业人力资本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一是提高对企业人力资本支出的税前扣除标准,加大对研发人员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力度,引导与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二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活动的优惠力度,给予企业研发全程优惠政策扶持,形成以产业税收优惠为主、区域税收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精准程度与激励效果。

最后,加强资金监管以及建立健全财税激励政策效果评估机制。为了掌握补贴资金的实际用途和真实流向,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补贴资金可以完全用在“刀刃”上。财税激励政策效果评估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可为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决策提供参考,对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激励效果比较差的财政补贴抑或税收优惠政策,可予以取消或降低政策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效果。

白俊红,李婧. 2011. 政府R&D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6):181-193.

陈晓. 2001. 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在提升上市公司业绩中的作用探析[J]. 会计研究(12):20-28.

程华,赵祥. 2008. 企业规模、研发强度、资助强度与政府科技资助的绩效关系研究[J]. 科研管理(2):37-43.

戴晨,刘怡. 2008. 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对企业R&D影响的比较分析[J]. 经济科学(3):58-71.

方重,赵静. 2011. 政府公共财政行为激励企业R&D的效应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3):102-111.

高宏伟. 2011. 财政补贴对大型国有企业研发的挤出效应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8):15-20.

郭晓丹,何文韬,肖兴志. 20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补贴、额外行为与研发活动变动[J]. 宏观经济研究(11):63-69.

蒋建军,齐建国. 2007. 激励企业R&D支出的税收政策效应研究[J]. 中国软科学(8):65-70.

姜宁,黄万. 2010. 财政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J]. 科技政策与管理(7):28-33.

李爱鸽,钟飞. 2013. 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定量分析[J]. 管理现代化(4):13-15.

李平,王春晖. 2010. 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研究:基于中国2001—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 中国软科学(8):138-147.

刘虹,肖美凤,唐清泉. 2012. R&D补贴对企业R&D支出的激励与挤出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管理(4):19-28.

柳剑平,郑绪涛,喻美辞. 2005. 税收、补贴与R&D溢出效应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2):81-90.

钱昇,武健. 2007. 政府补贴对知识溢出条件下竞争企业R&D合作收益的影响[J]. 东岳论丛(6):165-169.

邵传林,邵姝静. 2015. 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果评价: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6):5-11.

王俊. 2011. 我国政府R&D税收优惠强度的测算及影响效应检验[J]. 科研管理(9):157-164.

吴秀波. 2003. 税收激励对R&D投资的影响:实证分析与政策工具选拔[J]. 研究与发展管理(1):36-41.

张同斌,高铁梅. 2012. 财税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J]. 经济研究(5):58-70.

张宗益,陈龙. 2013. 政府补贴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R&D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6):15-20.

周克清,景妓. 2012. 税收优惠政策对R&D的激励效果检验: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例[J]. 税务研究(6):20-24.

朱平芳,徐伟民. 2003. 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6):45-53.

朱云欢,张明喜. 2010. 我国财政补贴对企业研发影响的经验分析[J]. 经济经纬(5):77-81.

AERTS K, CZARNITZKI D. 2004. Using innovation survey data to evaluate R&D policy: The case of Belgium [J]. Centre for European Economic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 No. 04-055.

BERUBE C, MOHNEN P. 2009. Are firms that receive R&D subsidies more innovative [J]. View Issue TOC, 42(1):206-225.

BLOOM N, GRIFFITH R, VAN REENEN J. 2002. Do R&D tax credits work? Evidence from an international panel of countries 1979-1997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5(1):1-31.

DAVID P A, HALL B H, TOOLE A A. 2000. Is public R&D a complement or substitute for private R&D? A review of the econometric evidence [R]. NBER Working Paper, No. 7373.

GORG H, STROBL E. 2007. The effect of R&D subsidies on private R&D [J]. Economica, 74(294):215-234.

HUSSINGER K. 2008. R&D and subsidies at the firm level: an application of parametric and semi-parametric two-step selection models [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23(6):729-747.

KOGA T. 2005. R&D subsidy and self-financed R&D: The case of Japanese high-technology start-ups [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4(1):53-62.

LACH S. 2002. Do R&D subsidies stimulate or displace private R&D? Evidence from Israel [J].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50(4):369-390.

LOKSHIN B, MOHNEN P. 2013. Do R&D tax incentives lead to higher wages for R&D workers? Evidence from the Netherlands [J]. Research Policy, 42(3):823-830.

(责任编辑刘志炜)

Fiscal Subsidies, Tax Incentives and Innovative Investment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HU DeYin1YANG Shan1SONG GenMiao2

(1.School of Fina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2.Bengbu Branch, People′s Bank of China, Bengbu 233000)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explains the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effects of fiscal subsidies and tax incentives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activities, positively analyses and compares incentive effects of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 o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nnovat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panel data model by using micro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The study has found three cases. Firstly, fiscal subsidies and tax incentives have positive incentive effect o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nnovation investment, but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R&D investment is superior to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Secondly,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 o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R&D investment is basically the same, bu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on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hirdly, the size of enterprise assets and the level of deb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novation invest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n addition, the profit level of the enterprise an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R&D investment is positively correlative, but not significant, the enterprise profit level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fiscal subsidies; tax incentive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nnovation investment

2016-06-10

储德银(1976--),男,安徽岳西人,经济学博士后,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财税政策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机制与效应比较研究”(16AJY0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研究”(15YJCZH020)。

F812.45

A

1001-6260(2016)05-0083-07

杨姗(1992--),女,安徽亳州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

宋根苗(1981--),女,安徽岳西人,管理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蚌埠市中心支行。

*感谢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激励政策研究”(ACYC2015002)的支持。

猜你喜欢
财政补贴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财政补贴不是产业发展的唯一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湖北:村卫生室费用纳入财政补贴
新兴产业
财政补贴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