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让受众第一时间“看”真切

2016-11-14 16:54彭亚平张峭春
中国记者 2016年8期
关键词:飞手新华网抗洪

彭亚平 张峭春

内容提要 随着无人机技术不断完善,无人机新闻项目逐步走向成熟。此次安徽特大暴雨报道中,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安徽中队“飞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全方位航拍报道,线上线下配合,多平台同时发布,依靠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开展抗洪救灾报道。

关键词 无人机报道 航拍

2016年6月下旬入汛以来,安徽省多地持续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造成合肥、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等10市59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安徽各地抗洪救灾的战斗纷纷打响。新闻媒体与抗洪救灾队伍一起奋战在第一线。

无人机成为重要报道手段

安徽多地汛情发生后,在新华社、新华网的统一部署下,新华网安徽频道密切关注安徽各地汛情发展态势,并及时制定了以无人机肮拍为主要手段的抗洪救灾报道方案。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安徽中队“飞手”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进行全方位航拍报道,同时开通24小时抗洪报道滚动专题,新华炫闻客户端、新华网安徽频道微信公众号同时发布来自抗洪现场的最新图片和消息。线上线下全力配合,多平台同时发布,依靠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报道方式,全方位立体展现了抗洪救灾的方方面面。

本次洪灾报道,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安微中队共派出三名“飞手”,采访报道了10个受灾严重的县市。从7月1日至7月14日,无人机采访报道组共采集航拍图片1000余张,航拍视频素材近200分钟,经编辑处理,对外发布100余张影像。其中,六组图片和一个视频专题在新华网首页刊出,还有很多现场图片成为新华网抗洪救灾专题中的重要素材。

科技在手 全景直击现场

新华网无人机编队采用先进的国产“小型一体化多旋翼航拍飞行器”,能够实现全天候、多地形、全媒体的新闻航拍,这也是首个全国性无人机新闻项目。新华网安徽频道也是安徽省内首家将无人机航拍技术用于新闻报道的网络媒体。2015年8月,在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新闻报道中,安徽中队两位“飞手”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也有不俗的表现。此后,安徽中队的飞手们又多次接受总网的培训,飞行技术日臻成熟,新闻采集能力不断提升。对于这次安微特大洪涝灾害,新闻无人机队抓住机会,发挥自身优势,以独特的视角,飞入灾区,为广大受众提供第一手航拍新闻图片,以全景视角扩大受众的新闻触觉。

与传统地面新闻拍摄相比,无人机航拍具有突破空间限制、新闻视角独特、地形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辅以信息化的地面遥控、播控设备,无人机能快速、实时完成多媒体新闻采集。尤其面对灾害现场、恶劣环境、大场景活动以及重要实时报道任务,无人机航拍能获取地面摄影师难以企及的画面,满足受众对新闻场景即视感的渴望。

相比而言,传统航拍直升机使用成本高昂,对地形环境以及使用场景要求高。小型多旋翼无人机通过云台携带高清照相机、摄像机,不仅能够发挥传统航拍的多视角、大场面优势,还以其机动灵括、适应性强等特点,实现低成本制作,生产出动感、震撼的图文、视频产品。此次安徽频道新闻无人机中队,足迹踏遍重灾区,在抗洪救灾最壮烈的现场,活跃着新华网无人机的身影。

迅速出动 转战抗洪前沿阵地

自6月下旬汛情爆发后,新华网安徽频道所有采编人员密切关注长江、淮河流域水情的变化,迅速做好防洪防汛的前期报道策划。

2016年7月旧,安微多地遭遇暴雨袭击,新华网安徽频道早已准备就绪。7月2日,新华网安徽频道接到新华网指令,新闻无人机队安徽中队立即响应。两名飞手当即出发,前往安徽灾区一线进行航拍报道。经过2个多小时的自驾,记者到达了航拍报道的第一站——桐城市。下午4点,记者和飞手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来到被洪水淹没的村庄。目睹眼前正在转移的群众,记者和飞手便扛着设备冲上前去。此时,天空依然飘着小雨,但是一切都在争分夺秒中。飞手冒雨将无人机起飞,拍下了桐城市孔城镇触目惊心的受灾画面,采集到最新的航拍图片。当晚7点,采访结束,此时新华网和安徽频道的后方编辑在焦急地等待航拍图片和文字的回传。经过1个小时的图片和文字初处理后,前方记者将素材顺利回传给后方编辑,并通过抗洪快速报道通道及时发布稿件。晚10点,新华网和新华网安徽频道共刊发当日航拍图片11张。稿件刊发后,前方记者没有丝毫松懈,继续关注灾情变化,并商议第二天的采访计划。

7月3同,安庆市灾情进一步加剧,前方记者进入了更加紧张的报道状态。早上6点,得知潜山县王河镇红光村被洪水淹没,当地村民紧急转移的消息。记者立刻驱车赶往受灾地点,对受灾现场进行肮拍,进入灾民安置点进行采访,并不问断地向后方传送第一手信息,用图片、文字、视频的全方位报道模式还原现场。

7月4日,前方记者赶往受灾严重的岳西县。采访途中遭遇山体滑坡,记者的第一反应并不是顾及自身安危,而是拿起相机,冲上前去拍摄,并及时配上文字发回后方,在新华炫闻上参与新华网聚焦全国的抗洪直播报道。当天,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安徽中队的另一名记者也赶往受灾的马鞍山和县进行航拍报道。记者在这里亲眼目睹了被洪水淹没的农田与村庄,看到一位位满身泥水的战士在一线奋力抗洪抢险。在雨中,无人机冒雨起飞,以不同视角拍摄洪水淹没的田地与村庄,拍完之后立即赶往汛情严重的运粮河流域的枣林圩。但雨越下越大,无人机实在无法“起飞开工”,无奈只能等待雨停。在等待中,记者端起相机,拍摄在雨中抗洪抢险的解放军官兵。拍摄完成时,已是当日中午一点,记者目睹了一百多位抢险官兵挤到一个地方吃盒饭,几口扒完后又转身投入战斗。

拍摄任务一个接着一个,前方记者随着灾情的变化,转战备地。当记者完成和县航拍报道后,坏消息也随之而来:合山县一个圩破了,整个村庄被淹,所幸的是人员已早早转移。记者扛着无人机设备迅速赶到现场,拍摄了被淹的村庄。随即,记者搭乘当晚24时的火车,记者终于到达枞阳,与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会合。此时,小雨淅沥,新华网无人机再次起飞拍摄。

无人机航拍 让报道如虎添翼

记者在前方获得的一手消息均在第一时间发送到后方,值班编辑根据信息源进行整理,将信息整理成简短文字,率先发送给新华网新华炫闻编辑,在新华网APP滚动推送。

新华网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快速、精准地实施抗洪报道计划。如此滚动、高强度的报道节奏,一直延续了两周。在这场抗击洪涝灾害的采访中,新华网记者快速、有效地进行采访、拍摄,让广大受众全面真实了解灾情,看到身处一线抢险的党政干部和武警官兵的事迹,展示抗洪救灾中的人性光辉,这正是新华网每天用焦点大图来聚焦抗洪现场的初心。

此次安徽洪涝灾害中,由于受灾现场条件限制,记者无法正常拍摄到被淹村庄的群众通过冲锋舟转移等重要画面,也留下不少遗憾。

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安徽中队记者在得知灾情后,第一时间选准报道题材、迅速执行提前做好的拍摄策划、设定好飞行轨迹,抵达现场后迅速选好拍摄角度,及时全景航拍受灾现场,为救援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次采访为新华网利用无人机报道洪灾,全网联合作战,提供了最有力的协同和策应。

这次历练,既显示了无人机新闻航拍的力量,也为重大事件中新闻无人机发挥其独特作为增添又一个成功样本。

(陈扬、汤兴安对本文亦有贡献。本文作者分别是新华网安徽频道总编辑、数字影像部副总监)

猜你喜欢
飞手新华网抗洪
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的夫妻档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从5G“管家”到无人机“飞手”:农村新业态激发新活力
随着无人机飞防的普及
——“飞手”成了农村热门新职业
我当直播网红、你做麦田飞手 “乡村中关村”会不会来
世界智能无人机大赛竞速赛 国内国外飞手津门冲刺
中自协、新华网、行者,共同发布骑行大数据报告
抗洪中的共青团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