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惠英 夏秀萍 沈志萍 张维维
黄渡社区腹膜透析试点的建立与初步评价
顾惠英1夏秀萍2沈志萍2张维维3
目的 探讨在社区建立腹膜透析试点的模式。方法 利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口支援模式,依托上级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在社区建立腹膜透析试点,培训腹膜透析专业医疗护理技术人员。按照卫生部腹膜透析标准化操作规范等行业文件,制定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管理流程,并对该模式的推广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通过3年多时间试点模式的建立,随访患者按时复诊人次数从2012年的205人次增加至1150人次,就诊率从53.2%上升为87.9%;随访患者对就医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各方面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结论 在社区建立腹膜透析试点,合理配置了医疗资源,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可推广价值。
腹膜透析;社区;试点;评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疾病相关风险因素的快速增多,终末期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1],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等血液净化治疗是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腹膜透析安全、简便、经济[2],其独特的治疗形式更适合我国众多的尿毒症患者[3]。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和设施等资源的匮乏,腹透技术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较少,需要利用现有的大型腹透中心的各项资源,实现对广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和辐射[4],从而提高社区腹膜透析的医疗服务能力,让更多患者受益。本研究是根据卫生部医政司出台的相关政策[5],通过上、下级医院之间的医疗对口支援体系,建立了社区腹膜透析试点单位,对此种模式进行了初步尝试,现报道如下。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4月~2015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腹膜透析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以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口支援模式为依托,在社区建立腹膜透析试点,开展腹透患者随访管理服务。通过对社区医护人员、社区随访患者及家属的反馈评价来探讨在社区建立腹膜透析试点的效果。
1.2.1人员培训(1)由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对中心选派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腹膜透析培训、指导、考核、监督,在培训结束后经过考核取得相关证书。(2)检验室负责人赴上级医院检验科进修学习关于腹膜透析方面的检验方法和技术,以提高社区检验室管理质量。(3)对于中心护理人员,由专职护士进行培训,所有护士掌握腹膜透析知识及护理技巧,有广泛的肾科知识和临床护理知识、技能、耐心、灵活性、沟通能力、判断力等职业素质[6],充分发挥护士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作用[7-8]。
1.2.2建立规范的腹膜透析室按照《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高质量的完成了腹膜透析室的标准化建设,腹透室各功能区域划分合理,操作流程规范。
1.2.3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根据《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结合中心实际,修订与完善了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1.2.4腹透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1)2012年4月,中心对安亭地区的腹膜透析患者开始进行规范化的随访管理。依托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口支援模式,规范腹透患者双向转诊的条件和流程,对病情复杂、危重的患者予以转诊,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和规避医疗风险[9]。(2)每周六上午由上级医院专家开设肾病门诊,腹透专职医护人员参与腹透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通过“传、帮、带”进一步提高腹膜透析专项诊疗水平和专业技能。(3)通过家庭医生的知识讲座、上街义诊、社区站点讲课,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腹膜透析相关知识,介绍腹膜透析在社区开展的临床意义。
1.2.5评价标准通过实施社区腹膜透析,以提升腹膜透析患者就医依从性,有效降低患者就医费用和时间成本,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技能,提高患者满意率。
2.1基本情况
50例患者基本情况,本研究选择上海市某区腹透中心的50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尿毒症患者,其中男性29例,占58%,女性21例,占42%,年龄(57.77±14.79)岁。见表1。
表1 患者基本情况
2.2腹膜透析患者复诊情况
自腹透试点建立以来,随访患者的按时复诊人次数从2012年的205人次增加至1150人次,就诊率从53.2%上升为87.9%,就医依从性提高。见表2。
2.3腹膜透析患者满意率情况
对50例腹透随访患者进行满意率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就医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各方面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见表3。
表2 患者复诊情况
表3 患者满意率调查表
2.4降低就医费用、缩短就医时间
从中心收治的腹透随访患者及家属的反馈来看,在社区建立腹透试点,便利了周边地区患者的就医,在时间上来讲,社区随访一次来回只要60 min,二级医院要120 min,三级医院更是将近240 min,极大的缩短了患者往返于大医院就医的时间和路程;在费用上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零差率”及医保报销比率的关系,每次比二级医院便宜15%,比三级医院的花费便宜30%,减轻了经济负担。
2.5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
在基层社区开展腹膜透析,分流了一部分患者,缓解了上级医院的工作负荷,使患者能更好的随访。另外,通过对专职医护人员的培训,将腹透的知识、技术传递到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和辐射,扩大了腹膜透析覆盖面,提升了社区的专项医疗服务能力。
目前我国腹膜透析患者比例仅为 10%,甚至低于周边一些亚洲国家水平[10],原因之一是基层医院缺乏规范化专科腹膜透析诊疗与管理知识[1]。大部分患者因交通不便,造成随访费用高,经济负担重,长期依从性下降。从整个腹膜透析试点工作实施过程来看,让患者就近在基层社区就诊与日常随访,有问题时能及早发现并及时解决,节约了患者自身的费用和时间,大大降低了感染的机会,提高了透析效果和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了患者对腹膜透析治疗长期依从性的可能[4-11],真正的方便了百姓。
综上所述,在社区建立腹膜透析试点是有效和可行的,这个模式非常值得推广,但是由于试点开展时间较短,宣传力度有限,导致腹透患者在社区就诊数量不多,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评价指标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体系,加强上下级医院的联动,不断扩大患者的数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予以完善,为推广腹膜透析及提高腹膜透析的整体医疗质量提供可行的科学的依据。
[1]Tesar V.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of renal replacementtherapy[J]. Vnitr Lek,2011,57(7-8):603-606.
[2]薄天慧,高秀,赵伟,等.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与临床意义[J]. 华西医学,2013, 28(6):844-846.
[3]吴冰.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1):3201-3202.
[4]么丽春,刘俊青,王路红,等. 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社区管理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 (8):2531-2532.
[5]岳凌菊,刘永泉. 基层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组建与管理[J]. 临床内科杂志,2013,30(2):87-88.
[6]谌璐,刘云,尹飞挺,等. 持续质量改进在腹膜透析中心质量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29(11):3973-3975.
[7]林如. 专科护士对腹膜透析患者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 福建医药杂志,2014,36(2):151-152.
[8]郭玲玲,胡雁,费锦萍,等. 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36-438.
[9]刘运杰,王艳红,张智勇,等. 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住院患者双向转诊路径初探[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701-703.
[10]陈再彬. 国际与我国血液透析发展概况[J]. 健康向导,2009,1(3):12.
[11] 肖月,宋文舸,赵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透析服务管理现状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2013,29(8):17-20.
Establishment and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Huangdu Community Pilot Peritoneal Dialysis
GU Huiying1XIA Xiuping2SHEN Zhiping2ZHANG Weiwei31 Nursing Group, Shanghai City Jiading District Anting Huangdu Subdistric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Shanghai 201804,China,2Administration Section, Shanghai City Jiading District Anting Huangdu Subdistric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Shanghai 201804,China, 3 Department of General Medical, Shanghai City Jiading District Anting Huangdu Subdistric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Shanghai 201804, 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attern of the peritoneal dialysis pilot established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medical strength of the superior hospital and using counterpart mode of the tertiary hospital-secondary hospit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to help to establish community center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to train professional medical care technicians of peritoneal di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occupational documents on standardized operating specifications of peritoneal dialysi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to formulate operating and managing procedures suitable for th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model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 of peritoneal dialysis more than three years,timely referral of patients who were followed up from 2012, 205 passengers increased to 1150 passengers, the attendance rate increased from 53.2% to 87.9%; all the satisfaction rate on the hospit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service attitud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were above 90%.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 of peritoneal dialysis can promote reasonable disposition and utilization for medical resources, which brings the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refore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Peritoneal dialysis, Community, Pilot, Evaluation
R656.41
A
1674-9308(2016)14-0212-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6.14.148
1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组,上海 201804;2行政科;3全科
夏秀萍,E-mail:xxp61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