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与古诗词教学的整合

2016-12-02 09:48胡启翠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50期
关键词:名句少教多学古诗文

胡启翠

中国文化一直是瑰丽雄奇的,俗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足以看出我国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古诗词教学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所选入的教材里,诗词篇目增多了,新课标中还明确要求,初一至初三学生必背诵古诗文80篇,这其中绝大部分就是诗词。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也不乏部分老师认为,古诗文教学并不重要,只要会背诵、会默写名句就行了,还说什么要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不可受古人思维的限制,因而便放弃了精赏。

我们来回顾一下初中教材的古诗词,由初一至初三,难度是由浅入深,虽然每一册课后的古诗词均未作强制性讲析,但并不代表不重要。对于一个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人文素质并不高,对于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往往只有通过诗词才能达到真正的意境。那么,对于这一类题材又该如何办呢?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在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现状。在我的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中,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记,要求落实到每一字,每一句,甚至还将对名句的赏析用固定的语言、格式固定下来,美其名曰:为了考试。殊不知,这样才是真正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时间一长,也就养成了不愿动脑的习惯。

我记得我在教学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先梳理诗歌内容,包括诗人在内,足足花去了20分钟的时间。然后告知他们本诗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甚至还要求学生写下赏析:预示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样一来,老师倒是痛快了,总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而这样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测试得到印证,半数以上同学根本不明白什么意思,因而临到考试也是想不起答案的。这样岂不很失败。

捷克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所提出的教学理想“少教多学”,即让老师少教,学生多学,甚至自学,这就是新的教学方法,老师的懒也行之有效。

现在我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少教多学”在古诗文鉴赏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第一、做好诗词的教学导语设计。上课伊始,用符合诗词作者的语调来导入本课,这样会事半功倍。往往我们的老师总会忘记这一点,一开始上课便直奔主题,这样是欠妥,一部分同学都还沉浸在上一节其他的氛围中,甚至还沉浸玩耍的愉悦中无可自拔,那我们就唤回他们的灵魂。例如我在教学《望江南》时,我站在讲台上,沉默了片刻,便用一位哀怨女子的口吻说道:一位与爱人分别已久的妇人期盼着爱人的归来,精心打扮的她盼了一日又一日都失望而归……,说着说着,全班静悄悄的,似乎已经被这位女主人公的痴情所打动。这样,之后的教学环节就轻而易举了。

第二、将课本还给学生,让他们各有所思。在诗词教学中,内容往往都很短,语言精练,所以放开手,让他们自由发挥,而我们就只管做好掌舵之事即可。当然,这个过程重在培养他们自学,多学,只有发挥他们合作之力及自己的闪光思维,才能真正挖掘其才干。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方法里,就强调儿童参与的主动性,“凡是儿童喜欢的东西,只要对孩子没什么坏处,就应当让他们从玩中得到满足。”他主张在实践中让儿童通过自己的体验,观察进行学习。只要这样,通过自己研修得出的结论,体会才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相信他们,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以往总是忽略他们的能力,什么都担心,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不自信了。所以在“少教多学“课堂里,就是要放他们大胆去想、去理解、去探究、去学习。这种放手型的鼓励式教学不仅能激励学生,同时也会让其产生成功的喜悦,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教育效果。

第四、诗词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个人素养的熏陶。语文这门学科以其独特的文字教育功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生探究合作、自学之后,老师做好适时的引导,把培养人文素养作为首要任务,以达到语文学科的教育目的。

当然,在“少教多学”实践中,这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与做法,要想有更大的突破,还需要进一步钻研,争取更大的收效。

猜你喜欢
名句少教多学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封底:·英诗名句·花儿
《中庸》名句节选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中华名句
高考英语名句展播及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