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水平、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016-12-06 05:25杨树旺孟楠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责任水平经济

杨树旺,孟楠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经济发展水平、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杨树旺,孟楠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当经济发展水平对公司治理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都有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公司治理结构越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也越好;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正向作用也是显著的。因而,通过渐进的市场化改革,完善制度环境,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将社会责任的履行内化为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的主动行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整体水平的提高及信息披露情况的改善是很有裨益的。

经济发展;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中介效应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肇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但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争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究竟是什么,尚没有一个可以被广泛接受的答案[1]。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使得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比单纯从理论角度探讨定义更为重要的事情。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客观呈现,在研究企业是否履行了社会责任、履行的方式以及程度上提供了可供参考和比较的必要资料。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行为度量的参考工具,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自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领域。一方面,由于企业基础经济特征的存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企业投融资效率的关系在研究中得到重视,如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影响因素对企业融资成本、投资效率的作用机理[2](p25-p29)[3](p103-p108)。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呈现出系统化的特点,从披露内容界定、计量方法探讨、披露质量判断,逐渐向信息披露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的关系等实证的论证角度上延伸,如政府干预、法律环境和市场化程度为代表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信息披露的影响[4](p59-p68),制度环境变迁对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机制探究[5](p61-p73),国际化程度与信息披露的关系,公司特征、企业家人口背景、公司治理等内部因素对信息披露程度差异化的解释等。

现有文献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于理论和实证方面都有较为成熟的论述,然而,宏观外部环境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产生影响时,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是否存在,并没有相关的研究和明确的结论,即缺乏宏微观层面的并行探究。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

基础上,从宏观环境和微观格局两方面入手,试图探寻经济发展水平对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同时对公司治理是否存在中介效应进行验证,以此探究企业社会责任更好的实现方法。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在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改革是最受推崇的原因之一。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其背后是计划经济的传统思路向市场化道路的逐渐并轨。而贯穿这一过程、释放中国经济发展活力的,是从未间断的行政体制变革。政府的简政放权从微观层面是减少了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从宏观视角则是减少了对经济领域的干涉。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经济转轨、经济发展水平很可能反映地方政府对辖区企业干预程度的国家而言[6](p81-p88),政府对企业及经济领域干预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市场化及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已经得到实证层面的证明[7](p4-p16)。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政府干预之间也存有紧密的关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及披露相关信息是企业对其所根植外部环境的一种行为反馈,当一个地区政府质量越高、政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干涉越少,政府与企业的相对关系就越透明和直接,企业不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用于政府关系的打理,也无需承担本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社会义务”[4](p59-p68),因而可以在履行好企业经济责任的同时,专注于企业对社会层面的责任和贡献,更好地实现社会责任履行及信息披露。

通过对政府干预与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关系的探讨,本文认为,政府干预程度的下降会带来地区市场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披露信息提供了动力,因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可能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研究假设:

H1: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越好。

(二)经济发展水平、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1.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司治理。

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是使经济发展与公司治理得以连接的内在逻辑。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包含经济规模、结构关系、经济能力在内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政治和法律环境以及文化、技术变革,而这正是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所依托的外部环境。

当前对公司治理影响因素的探讨认为,制度环境会对公司治理产生深刻影响,良好的公司治理得益于较少的政府干预、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较高的法治水平[8](p30-p38),一个地区产权保护和金融发展程度亦是公司治理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9](p106-p108)[10](p25-p36);根据哈里森和圣约翰对企业运营环境的定义,社会文化力量、技术变革、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及法律力量也是公司治理所依存环境的重要延伸[1],于是,通过外部环境的传导,建立起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司治理的逻辑关联。

较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伴随着开明的政治法律环境、运转良好的市场机制,是企业较强发展潜力的重要外部保障[11](p18-p27)。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研究假设:

H2: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公司治理就越完善。

2.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

企业生存根植于外部环境,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因素的影响,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相关信息,则是对公司治理外围的利益相关者一个必要的信息反馈。在这样一个彼此关联的影响机理中,公司治理将外部经济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贯通起来,成为连接宏观外部环境和微观企业行为的中介变量。

经济发展水平是公司治理所依存的宏观外部环境,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公司治理效力的提升;公司治理结构越完善,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相关信息披露就会越发成熟,因为履行社会责任、披露信息已经内化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对外围经济发展程度、制度环境的被动响应。

对公司治理中介效应的探究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披露相关信息动机的探讨并不矛盾。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披露相关信息是信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战略制定者立足企业长远发展做出

的合理战略规划。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动机,或基于工具性的观点,即为维持组织合法性的地位、“不情愿地”对利益相关者“予以恩惠”[4](p59-p68);或基于企业公民的义务,从道德层面主动对利益相关者负责[5](p61-p73)。而从实用主义的视角来看,现在更容易被认可的,是“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信息披露纳入公司治理结构更加符合企业战略的需要”这一折中的观点。

从企业社会责任“战略需要”的视角出发,我们认为,可能存在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会带来公司治理结构及水平的差异,而公司治理结构越完善,企业纳入公司治理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就会越好,企业外围的利益相关者得到较好的反馈信息,又会对公司治理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

H3: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越好。

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公司治理为中介效应的理论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8—2012年度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并被润灵环球①“润灵环球”(RKS)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权威第三方评级机构,本文所使用的度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的数据来源于此。责任评级纳入评价范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剔除变量缺失样本后,共有1950个。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来源于润灵环球责任评级机构公布的2009—2013年度数据;作为解释变量、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GDP,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年鉴,剔除地区通货膨胀因素计算后得到;另一解释变量——公司治理涉及的企业董事会情况、高管薪资、股权集中度等数据,以及作为控制变量的企业规模、财务状况、成立时间等,都来自于CSMAR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

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CSR)使用的是润灵环球责任评级机构公布的评分数据。该数据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对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社会责任报告整体性、内容性、技术性和行业性做出的评价值。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是四个评价值的加总数据,为了方便比较和衡量,对原始数据做了对数变换。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多年来中国农村的性别秩序一直践行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在家庭领域,女性负责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男性负责外出挣钱。在这种性别分工的影响下,家庭中妻子一直承担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的角色,成家的男性显示出婚姻生活的优越性。在这种模式下,老年男性丧偶之后,由于婚姻的解体,子女忙于生计,丧偶老年男性比丧偶老年女性显示出老年生活的凄凉。出于对生活照顾的需求,农村的丧偶老年男性比丧偶老年女性显示出更多的对再婚的需求。

2.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为了验证研究假设,本文使用地区实际GDP(Real 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2012年统计年鉴中各省市的名义GDP数据,进行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处理后,得到的实际GDP更能够测度一个地区的真实经济发展水平。

公司治理总指数(CG index),对公司治理系列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其中包含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总人数),独立董事规模(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监事会规模(监事会总人数),高管薪酬(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股权集中度(持股比例最高的前三名持股人所持股份的总比例)。

此外,为使样本数据更加具有可比性,加入了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财务状况(Dar)、公司年龄(Age)等。变量的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定义

(三)研究模型设计。

根据上文对相关变量的分析,为验证本文提出的三个假设,分别设计模型如下: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是对变量进行的描述性统计。所选研究样本的企业社会责任得分的平均值为33.08,中位数为30.85,说明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不佳。最高得分82.44,最低得分为13.33,不考虑成长因素,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的差距较大。作为解释变量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原始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各省市实际GDP均值为45377元,最大值为88125元,而最小值只有9855元,差距悬殊,可以预见其对公司治理及其外部制度环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的影响也是有较大差异的;另一解释变量公司治理指数因是在相关变量降维处理的基础上得到的,数据因而不具有描述性的必要,就未在此呈现。

在所选择的1950个样本数据中,国有控股企业数量为700,占总样本的36%;隶属于重污染行业的企业数目为1061,占总样本一半左右。

(二)多元回归分析。

表3是变量多元回归的分析结果。从模型给出的分析结果看,模型(1)——检验经济发展水平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系中,地区实际GDP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呈正相关关系,实际GDP与预期符号一致,在0.05的统计意义上显著,证实了假设H1,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越好。从模型(2)的结果来看,作为解释变量的地区实际GDP在0.0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并且与预期符号一致,假设H2得到了验证,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公司治理越完善。模型(3)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为被解释变量,检验公司治理作为中介变量时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从模型(3)的回归结果看,实际GDP和公司治理指数都与预期符号一致,且分别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和0.01的检验,假设H3得到验证,即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越好。

模型同时检验了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关系。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越大,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情况越好,这与既有文献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就实际情况而言,大企业的组织机构比一般企业更完善,也更加注重企业战略的实施效果和企业在利益相关者中

建立起的形象。完善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企业战略实施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披露相关信息提供了保障。资产负债率方面,模型(1)和(3)结果与预期一致,即企业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负向相关。一般而言,企业负债越高,在资金状况和组织结构运行方面就会越“捉襟见肘”,往往无暇顾及社会责任的履行及信息披露。模型(2)显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公司治理水平呈正向关系,与预期并不一致,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掩饰其公司不良资产状况的工具。模型同时还检验了企业的产权性质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国有控股企业并没有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国有控股企业比其他企业掌控更多资源,优势地位的存在使得它们或许并不需要依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这方面的努力来博得利益相关者的好评;另外,从样本数据的比例来看,国有控股企业在全样本中所占比例较低,这也是导致模型结果与预期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所在。

表3 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8-2012年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情况、并被润灵环球评级机构纳入评价范围的1950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公司治理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中介作用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公司治理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都有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公司治理结构越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就越好;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中介效应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亦有正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越好。

实证分析的结果从定量角度证实了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增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效果的作用。以往的以股东利益为核心、以代理理论为基础的公司治理和战略模型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及经济发展模式[13],当代的社会依存结构及逐渐凸显的社会矛盾也使得“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信息披露嵌入公司治理结构”成为企业的战略新方向。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社会责任从对立到逐渐融合,是基于“责任”的共同内核,Freeman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支持者也从概念分析和实证角度证实了这一观点[1]。而从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来看,减少政府干预、简政放权,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律制度并严格执行、为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形成良好公司治理外部环境和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意识的必要条件。

[1]Freeman R.E.利益相关者理论:现状与展望[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2]孟晓俊,肖作平,曲佳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互动关系——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一个分析框架[J].会计研究,2010,(09).

[3]唐鹏程,杨树旺.利益相关者满足能缓解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吗?[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4]周中胜,何德旭,李正.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10).

[5]唐跃军,左晶晶,李汇东.制度环境变迁对公司慈善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2014,(02).

[6]黎文靖.所有权类型、政治寻租与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一个分析性框架[J].会计研究,2012,(01).

[7]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09).

[8]余耀东,冉光圭.企业外部环境对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1).

[9]罗党论,唐清泉.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制度环境与绩效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9,(02).

[10]李延喜,曾伟强,马壮等.外部治理环境、产权性质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J].南开管理评论,2015,(01).

[11]周建,方刚,刘小元.制度环境、公司治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9,(05).

[12]Hoje Jo,Maretno A.Harjoto.The Causal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2,106(1).

责任编辑 郁之行

D64

A

1003-8477(2016)01-0080-05

杨树旺(1964—),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孟楠(1991—),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矿产资源战略研究”(12JZD034);2013年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青海南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容性研究”(2013GXS4B067)。

猜你喜欢
责任水平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张水平作品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