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12-06 07:04宋宇锋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脊髓发病率康复

张 勇,宋宇锋,赵 斌*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

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勇1,宋宇锋2,赵斌2*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接受治疗并符合筛选标准的60例脊髓损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30例,均在术后2周出院,门诊随访至研究结束;早期康复组(B组)30例,均在术后1周内转康复科开始康复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内和顺延3个月后进行评价。结果:A组经过早期、正规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较B组提高(P<0.05),而在并发症方面,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日常生活能力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功能障碍[1,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数量逐年增高,城市化建设逐年加快,脊髓损伤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还会对家庭及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现代医学认为,早期科学的康复治疗对SCI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利用所有残存的功能,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新开始自理的、创造性的生活,重返社会[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接受治疗并符合筛选标准的60例脊髓损伤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a)均由该院骨科脊柱组赵斌主任医师完成手术;b)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均经MRI证实;c)患者受伤前均身体健康; d)术后随访超过3个月的。排除标准:a)合并有四肢骨折的;b)术后脊柱不稳定者;c)存在意识障碍,不能配合者。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30例,术后2周出院,门诊随访,直至研究结束。早期康复组(B组)30例,均在术后1周内转康复科开始康复治疗;男52例,女8例,年龄16~55岁,平均32.4±12.17岁,颈髓损伤20例、胸髓损伤22例,腰髓损伤18例。按照2000年美国SCI学会SCI残疾分级标准(ASIA):A25例、B15例、C12例、D8例。A组30例,B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故两组研究对象在统计学上具备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方法

A组:接受常规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应用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术后2周出院,门诊随访至研究结束。

B组:接受常规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应用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术后1周内入住康复科,介入康复治疗。

1.3康复治疗方案

B组康复治疗方案:

卧床期(术后1~4周)的训练包括:a)关节被动活动。每日活动关节2~3次。b)床上坐起训练; c)主动肌力训练;d)膀胱直肠功能训练,呼吸肌训练,排痰训练、学习并掌握间歇导尿方法;e)物理治疗:包括(中频,气压等);f)传统针灸治疗。

轮椅期(手术4~8周)训练包括:a)转移训练。b)坐位平衡训练。c)电动起立床上站立训练:30分/次,1~2次/d。d)肌力训练。e)物理治疗:包括(中频,气压等)。f)传统针灸治疗。

步行期(8~12周)训练:给患者配戴髋膝踝足矫形器及助行器,进行步行训练;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治疗性步行。

1.4评价

对A组和B组患者,进行以下指标的评价:a)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的评价:采用ASIA指数评分来评定。b)平衡能力评定采用Lindmark法中的平衡评定标准。c)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比较,包括压疮、肺部感染、泌尿感染。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录入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运动评分、平衡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能力评分、平衡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能力评分、平衡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运动功能评分 平衡功能评分 Barthel 30治疗前 42.93±17.93 2.35±1.62 28.23±8.60治疗后 52.60±17.11 5.30±2.10 39.21±8.34 B组 30治疗前 43.11±18.12 2.49±1.84 27.40±8.98治疗后指数评分A组62.40±19.94 8.12±2.47 58.10±12.20

治疗前后感觉评分比较: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感觉平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感觉平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感觉平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两组患者SCI常见并发症的比较:压疮发病率的比较,B组发病率为3.33%,A组发病率为36.67%,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部感染发病率的比较,B组发病率为10%,A组发病率为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泌尿系感染发病率的比较,B组发病率为10%,A组发病率为40%,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评分(±s) 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感觉评分(±s) 分

注:1)与治疗前相比P<0.05;2)与A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124.87±25.26 127.94±24.281)2)B组 125.93±25.31 130.65±26.311)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 例

3 讨论

如何使SCI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SCI治疗最终目的。

3.1脊髓损伤后有诸多并发症

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僵直是脊髓损伤后卧床期(术后至4周内)的常见并发症。B组中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均发生在卧床期。患者术后2周出院,没有专业的康复人员给予专业的指导,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一旦有并发症发生,就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延长患者康复时间,给社会、家庭加重负担[4,5],所以,早期康复介入相当关键。

3.2脊髓损伤后生活能力下降

患者生活能力下降主要与肌力、感觉及平衡能力丧失有关,而脊髓损伤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通过早期的多元化的康复训练,患者肌力、平衡功能及感觉功能均可明显提高。

本研究B组经过早期的科学的肌力训练,四肢及腰背部肌力明显好于A组,全身肌力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B组患者早期就进行了坐位平衡能力、站立位平衡功能的训练,为后期步行训练做了准备,活动能力较A组明显提高。本研究中训练后两组感觉功能改善不明显。本研究,B组有20例采用髋膝踝足矫形器均实现训练性步行,其中最远可行150 m,最差者可行20 m。使得T4以下的完全性胸髓损伤患者应用步行矫形器进行训练性步行成为可能。通过步行功能训练,可改善消化功能,预防骨质疏松,预防压疮发生,预防泌尿系感染,改善大、小便功能。A组10例采用髋膝踝足矫形器均实现训练性步行。但3个月时步行能力较B组差,与患者未行早期康复有很大的关系。可见早期的康复介入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后期的功能恢复影响很大[6]。

本研究证实了早期多元康复治疗可以提高SCI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平衡功能,可以降低脊髓损伤的并发症,最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尽可能地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新开始新的生活,降低了医疗费用,节约了医疗资源。

[1]张卫军,洪毅.脊髓损伤ASIA神经学分类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3): 241-245.

[2]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社,2000.

[3]黄勇.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2,12(6):39-41.

[4]关骅.重视脊髓损伤旱期康复,提高脊髓损伤治疗水平[[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2):278-282.

[5]彭慧,毛容秋.早期康复治疗对减少脊髓损伤后痉挛发生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28):287-288.

[6]陈江华,王成云.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3,2(1):46-47.

本文编辑:周文超

R683.2

B

1671-0126(2016)02-0026-03

张勇,男,医师,从事骨科康复临床工作,硕士研究生在读

赵斌,男,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E-mail:zzbb2005@tom.com

猜你喜欢
脊髓发病率康复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