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

2016-12-15 02:43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医学类医德医学院

李 娟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医学类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

李 娟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构建地方医学院医学类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方法:抽取赣南医学院的专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地方医学院医学类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并采用同时交叉效度法验证胜任力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构建了一个包含4个维度,14个二级指标的地方医学院医学类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统计结果显示模型的信度、效度较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具有医学专业特点,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能够有效地区分和鉴别优秀医学教师和普通医学教师。

医学教师;胜任力模型;地方医学院

2010年,医学教育全球独立委员会在《柳叶刀》杂志发表了题为《面向新世纪的卫生人才:实行转化教育,强化相互依存世界中的卫生系统服务》的报告[1],提出了在以学科为基础的大学教育、以问题为中心的整合教育等两代改革的基础上,推进转化式学习,借鉴全球经验,开始以系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确立岗位胜任能力要求,改进整个卫生系统绩效的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新理念。

在新一轮医学改革背景下研究并构建临床医学教师的胜任力模型,探索符合我国医学教育的胜任力研究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医学教育师资队伍的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医学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加快医学教师的队伍建设,从根本上促进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赣南医学院专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医学专业学生共500名进行问卷调查。选择赣南医学院两届教学标兵入围教师共10名作为访谈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根据“地方医学院医学教师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确定检索词:基础医学教师、临床医学教师、胜任特征、胜任素质、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等。通过查阅资料,学习有关岗位胜任模型和教育科学评价等理论,了解医学教师选拔、评价和培养等现状。

1.2.2 行为事件访谈法 对受访者医学教育生涯中的重大问题和典型事例,尤其是成功和失败事件的前期准备、过程、感受和处理等情况进行访谈,录音并记录成文本,辨别、分析和综合有效的工作表现中最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胜任特征,特别是那些潜在的人格特质,推导胜任要素。

1.2.3 调查问卷法 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教师、教学管理者和学生对医学教师胜任特征的态度(如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重要,非常重要)。按重要程度打分,从1到5分,重要程度递增,即非常不重要为1分,5分代表非常重要。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4.0软件包作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信效度分析、因子分析、AMOS建模等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行为事情访谈结果 对10名教学标兵入围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文本进行词频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教师行为事件访谈词频分析

2.2 构建的胜任力词典 去除词频分析中学生、课堂教学和老师三个非胜任力特征的高频词汇,其余词汇均纳入胜任力词典。另外根据文献研究结果,纳入终身学习等9词,结果见表1。

2.3 问卷调查结果

2.3.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0份,有效回收率98%。490人中,男242人(49.4%),女248人(50.6%);硕士研究生30人(6.1%),本科450人(91.8%),大专10人(2.1%);教学管理人员8人(1.6%),教师22人(4.5%),学生460人(93.9%)。

2.3.2 胜任力模型的指标体系筛选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对胜任力词典要素的态度即打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和表3。

表1 地方医学院医学类教师岗位胜任力词典

表2 与总分的相关性分析

删除与总分相关系数低(低于0.30),区分度较低(低分组、高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六个条目:(专业)知识、人格魅力、创新能力、人际关系良好、敏锐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形成正式量表,包含14个题项: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临床、态度严谨、科研促进教学、PBL教学、学科交叉与融合、人文关怀、语言表达、终身学习、教学相长、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批判性思维、医德教育。

表3 区分度分析

2.3.3 调查表的效度与信度分析结果 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表明:调查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781,大于0.70,说明该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1 608.051,数值比较大,显著性概率为0.000(P<0.01),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教师岗位胜任力调查表的效度结构好,适合做因子分析。

教师岗位胜任力调查表的整体Cronbach'α系数值为0.768,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α值Cronbachα也均大于0.65,因此说明此次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2.3.4 调查表主成分分析结果 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并以正交法(Varimax)进行因子旋转,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结果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共有4个。旋转后的因子矩阵表,可将14个问题选项归类为4个因子,并根据专业知识进行命名:因子一,将题项学科发展前沿、学科交叉与融合、紧密结合临床归纳命名为“专业素养”;因子二,将题项案例教学、小组讨论、PBL教学、语言表达归纳命名为“教学技能”;因子三,将题项批判性思维、人文关怀、医德教育、教学相长归纳命名为“专业态度与价值观”;因子四,将题项严谨、科研促进教学、终身学习归纳命名为“科学素养”。

2.3.5 地方医学院医学类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 见图2。

图2 地方医学院医学类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

2.3.6 地方医学院医学类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指标体系及权重 见表4。

表4 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指标体系及权重

3 讨 论

教育领域的胜任力模型研究少有涉及医学高等教育,为数不多的这些医学教育研究还多集中于医学生的胜任力研究,未涉及医学教师。本研究探索出的胜任力模型与目前已经探索出的其他类别职业人群的胜任力有何区别,是否有其特有的鉴别指标,能否体现出医学教育特有的能力要求,对未来模型的应用和推广至关重要。

本研究的胜任力模型是一个多维层级结构系统,包含专业素养、教学技能、专业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素养四个维度。专业素养包括学科发展前沿、学科交叉与融合、紧密结合临床3项胜任力要素。教学技能包括案例教学、小组讨论、PBL教学、语言表达4项胜任力要素。专业态度与价值观包括批判性思维、人文关怀、医德教育、教学相长4项胜任力要素。科学素养包括态度严谨、科研促进教学、终身学习3项胜任力要素。通过与其他高校教师胜任力比较分析,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均具有医学特色,是医学教师独有的胜任力特征。

3.1 人文关怀、医德教育体现医学特色 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生命的卫士、健康的守护神。无论从医学生和医疗卫生系统的自身发展,还是从社会的进步来看,都要求医学生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从伦理、道德、医学与社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高尚医德。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注重医学科学技术层面的训练,忽视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导致医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精神缺失[2]。因此,本文访谈的优秀教师均充分认识到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将医德教育融合于专业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医德信念和医学职业精神,提升人文关怀的能力和水平,形成良好的医德精神风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人文关怀与医德教育也是本研究区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3.2 紧密结合临床开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PBL教学 21世纪医学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使医学生形成必要的信念、知识和技术结构,为以后终身获取医学知识、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3]。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及PBL教学方法能较好地满足上述目标的要求。医学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学习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医学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临床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4]。它不仅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变。小组讨论式和PBL教学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学生针对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程序[4]。这种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这些教学方法均比传统讲授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是医学类教师常用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能否实施也是区别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3.3 (专业)知识、人格魅力、创新能力、人际关系良好、敏锐的观察力、实践能力未能纳入最终量表 这些指标不能区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医学类教师与其他教师,可能是所有教师均须具备的特征,因而没有区分度,不好评价。也可能由于地方二本医学院校的学生与名校医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有差别,使得这些指标未能纳入。

医学院校医学类教师招聘比较重视教师的学历、学术水平和己取得的成就,而忽视“冰山下面”的那些特征。水下部分代表更隐蔽的深层特征,这些特征是决定人们表现的关键因素,如本研究中的专业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素养。因此,处于“冰山下面”的那些因素应该成为院校招聘的核心标准,基于地方性医学院校医学类教师胜任力模型设计招聘考核标准,对应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科学素养和专业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评价,能够使胜任者脱颖而出。

[1] Frenk J, Chen L, Bhutta Z A, 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 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J].Lancet,2010,376(9756):1923-1958.

[2] 王丽荣.论医德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心理养成[J].医学与哲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版),2009,30(2):66-69.

[3] 孙宝志.21世纪新的医学目标与高等医学教育改革[J].医学与哲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版),2005,26(2):24-26.

[4] 肖湘,贺加,赵先英,等.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12-614.

Establishment of Competency Model for medical teachers

LIJuan

(GannanMedicalUniversity,GanzhouJiangxi341000)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competency model for medical teachers in local medical colleges. Methods: We sampled subjects from teachers,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taffs and student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we established a competency model for medical teachers in local medical colleges and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petency model by using cross-validation method.Results: A competency model with 4 dimension and 14 secondary indicatorsn was established.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etency model was of hi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Conclusion: The competency model 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specialty and separating capacity can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excellent medical teachers from ordinary medical teachers.

medical teacher;competency model;local medical colleges

江西省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No.16136)。刘怡(1982-),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工作。Tel:86-797-8266013,E-mail:13576663218@163.com。

G451.1

A

1001-5779(2016)05-0678-04

10.3969/j.issn.1001-5779.2016.05.005

2016-07-05)(责任编辑:刘仰斌)

2015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15YB099)

猜你喜欢
医学类医德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