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阈下的行政管理专业“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探析

2016-12-15 02:43陈华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驱动行政

陈华平,李 佳

( 江西理工大学1.文法学院;2.外语外贸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



建构主义视阈下的行政管理专业“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探析

陈华平1,李 佳2

( 江西理工大学1.文法学院;2.外语外贸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长期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结合”和“不结合”的问题和实践教学内容与政府机关行政管理工作实际不相符合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与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不相符合的“两张皮”现象。“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应用建构主义教育理念重构了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情境和过程,让学生和教师回归本位,通过合作重构和探求知识,较好地解决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两个结合”和“两张皮”现象,创新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行政管理专业;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长期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结合”和“不结合”的问题;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政府机关行政管理工作实际不相符合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与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不相符合的“两张皮”现象。虽然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采取了认识型、案例教学型、实验室模拟型和社会实践型等实践教学模式,这些实践模式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不能很好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两个结合”和“两张皮”现象。

行政管理专业“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模式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规划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长期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结合”和专业人才培养“两张皮”的问题。

本文以江西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为案例,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对行政管理专业“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进行探析。

1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传统模式

1.1 国外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国外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实践教学(育)模式主要有:感知/体察型、适应/经验型和分析/研究型等三类[1]。感知/体察型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见习的方式来了解公共管理的实际情况。适应/经验型主要有实习、挂职和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分析/研究型主要有案例教学、政策分析及讨论会、学习(研究)小组和专题研讨会等方式。其特点是视角国际化、灵活性和规范性结合、公共部门高度参与。对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是:实践教学与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相结合,与公共部门建立密切关系,为实践教学制订系统化方案。

1.2 国内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国内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认知型,也称“走马观花”型(参观、考察或见习);二是案例教学型;三是实验室模拟型(电子政务);四是社会实践型(含挂职锻炼)[2]。“认知型”虽然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了行政管理工作,产生了对行政管理的感性认识,但存在时间短、认识不深、了解不全面等缺陷;“案例教学型”虽然提供了情景模拟和分析素材,但也脱离不了课堂讲授,走上阐述抽象理论的老路;“实验室模拟型”虽然新颖、互动、操作性强,但也难免形式化;“社会实践型”虽然参与性强、参与者众、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但也存在公共部门与学生难以结合的问题,即:公共部门认为学生实践只是看看,不能解决问题,因而不愿让学生深入参与工作,学生由于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加上实践能力不强,实际上也真的不能帮上忙,即使是“挂职锻炼”也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能够参与,不能解决大多数学生的实践要求。

因此,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推行“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模式,重构实践教学情境,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

2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法

2.1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

2.1.1 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3]。既然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那么教学就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教科书。学习是一种积极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学就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或相关的辅助材料,整个社会文化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情境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建构。

2.1.2 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现代教学侧重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因此,教学情境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也要“认识到成为一个自我控制的学习者的重要性”[4],只有在成为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以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2.1.3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者提供者,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否激励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或咨询者、学习的“协助者”[5]。

2.1.4 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学生围绕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6]。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面对问题情境,刺激他们思考、探究,另一方面营造人际互动、互激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

2.1.5 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一个过程。教学应该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因为疑难、困惑而引起主动、探究学习,学生的冲突、混乱、惊奇实质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职责就不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问题”[7],在忍耐、观察中,引导学生成长,这是一个过程。教学评价要趋于多元化。

2.2 “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理念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适宜性 “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团体合作学习的方式, 以获取关于探究与学习的直接经验、发展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直接目的,以个性健全发展为根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有较强的适宜性。

2.2.1 “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基础与建构主义情景学习适宜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构建来自学习情境,“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基础是学生构建行政管理知识的学习情境。实践基础包括实践教学载体和实践教学依托。行政管理专业“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载体指的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社会调查与考察、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形式;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和听证程序设计等形式。实践教学依托是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习的公共管理机关(单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有若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保证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并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增加实践单位,保证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够按计划开出和实施。

2.2.2 “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方法与建构主义学习方法适宜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引导者,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展开、合作和探索的过程。“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是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探求行政管理知识的过程。学生根据“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大纲与指导书,在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项目驱动”实践。经过实习单位、项目指导教师、学生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协商确定“项目”,并填写“项目审查表”;然后组织项目实施;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评估。“项目驱动”实践过程中,项目指导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指导,并监控项目实践教学的过程,保证实践教学成效。项目实践结束后,学生进行实践报告的写作,完成实习报告,填写实习鉴定表。实践教学成绩评价采取多元评价考核体系,由“双学”和“双师”评定,定性和定量进行考核。“双学”评价,是指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双师”评价,是指专业指导教师与聘任指导教师评价。定性考核是指项目实施单位的评价及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定量考核是指项目完成程度及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见图1。

图1 “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法

2.2.3 “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过程与建构主义知识构建过程适宜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认为知识是学生在情境中自我重构的过程,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在社会文化和问题与情境中的探求过程。“项目”是借鉴工程项目中的“项目”含义,它运用在公共管理工作中,是指公共管理机关为履行职能而从事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任务,既包括日常管理工作,也包括专项或突击性工作任务或重点工作任务,这是学生行政管理知识自我构建的情境。学生根据实习接受单位工作的具体情况和实习目标、在项目指导老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项目进行选择,确定要实施的项目;实习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运用合适的方式与方法,推进“项目”,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符合预定目标。“项目”运行是一个项目“选择-实施-终结-评估”的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及监控,保证“项目”实施效益;“项目”终结后,要对“项目”实施结果进行评估,检验“项目”的实施效果。如图2。

图2 项目运行过程

2.2.4 “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中的“双师指导” 与建构主义教师教育价值适宜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其价值就在于能否激励学生寻求知识,成为学生成长的辅助者。“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中的“双师”一是指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二是从实习接受单位的领导或干部中聘请的“教师”。“双师指导”,一是指学校专业教师全面负责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二是指聘请实习接受单位领导或负责人担任“项目驱动型”实践指导教师来指导学生具体开展“项目驱动型”实习。如图3。

图3 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双师指导

2.2.5 “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中的多元评价考核体系与建构主义多元评价适宜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评价要多元,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忍耐、观察中引导学生成长。“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中的多元评价考核体系包括“双学”与“双师”评价及定性与定量考核体系。如图4。

图4 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多元评价考核体系

3 行政管理专业“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的成效

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行政管理专业“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又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检验,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完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并创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 构建了“校政合作” 培养人才的机制,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凝炼出人才培养的“能力、需要、结合与转变”模式 学校与政府机关(部门)建立了“校政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以“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为平台,每年定期安排专业大三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不定期安排专业大二和大四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社会调查和就业创业实习。行政管理专业在政府机关(部门)建设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通过“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凝炼出人才培养的“能力、需要、结合与转变”模式,即“一个能力本位”、“两个需要”、“三结合三转变”。 “能力”包括理论能力、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是指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要和满足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需要;“结合”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转变”是指“人才培养由理论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由知识积聚型人才向能力开发型人才转变、由传统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8]。

3.2 夯实了“校地联动” 培养人才的路径,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培育了学生职业意识,增强了学生职业技能 “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夯实了“校地联动”培养人才的路径,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发挥了学校培养学生理论能力与地方公共管理机关(部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两条路径的作用,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把学业与就业联系起来,增强了自身未来就业竞争力。培育了学生职业意识。学生以准工作人员身份参与地方政府管理工作,按时上下班,体验工作流程,感受工作压力,了解上下级关系,从而使学生由从前对政府机关工作的模糊认识变得清晰起来,培育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了学生职业技能。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掌握了文档处理方法、公文写作与处理方法、会议组织程序、人际交往与协调方法等办公技能,提高了公共管理和行政执法能力。

3.3 发挥了“两个课堂”教学的优势,转变了师生的“教与学”观念,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解决了 “两张皮”与“两个结合”的问题 “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联结了“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发挥了“两个课堂”教学优势,转变了师生“教与学”观念,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问题为中心”转变,教师教学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学生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任务的压力及不断出现的问题迫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寻找办法及时解决,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中对项目运行的不断监控和评估,“项目”中不断出现和提出新的问题给学生带来了新压力和挑战,促使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全方位思考问题,重视理论知识,更重视问题解决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超越和创新”[9],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要和满足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需要,较好地解决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两张皮”现象。

增强了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教师通过项目参与地方政府机关(部门)管理工作,实现了“以学校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的视野转变,“以理论为中心”向“以问题为中心”的格局转变,增强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而且,教师深入公共管理实践当中,“只有获得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师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经验”[10],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知识体系结构,成为“双师”型教师,较好地解决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两个结合”的问题。

[1] 沈勇,王有强.国外公共管理实践教育:模式、特点及借鉴[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72-76.

[2] 陈振明.公共管理前沿[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12):395-402.

[3] 王沛,康延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5):17-21.

[4] 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9(9):19-23.

[5] 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90-93.

[6] 王竹立.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4(5):5-11.

[7] 孔宪遂.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0):128-133.

[8] 陈华平.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能力-需要-结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2012(10):35-37.

[9] 周丹阳、王璐璐、黄文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管理观察,2014(18):142-144.

[10] 周成海.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师专业发展[J].大连大学学报,2015(12):127-130.

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课题(JXJG-15-7-4)

G642

A

1001-5779(2016)05-0759-04

10.3969/j.issn.1001-5779.2016.05.028

2016-09-20)(责任编辑:敖慧斌)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驱动行政
行政学人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