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英语专业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
——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2016-12-15 02:45刘传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时专业知识英语专业

刘传江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地方医学院校英语专业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
——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刘传江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以赣南医学院英语专业四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计划中医学英语、商务英语和英语教学三个模块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学时设置满意度开展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对商务英语模块课程的评价比较积极,对英语教学课程模块评价居中,对医学英语模块的评价不如人意;不同年级的毕业生对各模块课程的学时设置评价较为一致,但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生对部分课程的学时设置评价在统计学意义上存在显著差异。毕业生对开放式问题的反馈意见表明,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生对课程设置有不同的期待或要求。医学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宜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纳入考虑范围,将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促进个性化发展。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满意度

教育部2000年发行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要求英语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并建议将英语专业课程分成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大模块。其中,相关专业知识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的知识,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具体课程的开设方面,《大纲》并未做严格的规定,而是预留了充足的自主空间,鼓励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学科特色,开设有特色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培养独具一格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1 医学院校复合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医学院校兴办英语专业起步较晚,普遍在2000年以后,以《大纲》为依据,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开设“英语+医学”的复合英语专业[1]。笔者调查发现,医学院校开设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以医学课程为主,包括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和医学英语等,不同院校开设的课程门类和学时设置有所不同;一些院校还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和商务英语等商务类课程;不同院校在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的学时分配上和《大纲》的建议存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对三大模块课程满意度的个案调查也表明历届毕业生对各类课程的评价并不乐观,学生普遍反映写作、口语和翻译等产出性专业技能课的学时不足,而对医学专业知识课的学时设置则有两极分化的看法[2]。荣鹏涛等对新乡医学院英语专业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所作的专业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也显示,超过60%的学生对医学类课程表示不满意[3]。这些调查结果说明,医学院校的复合英语专业在专业结构定位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建设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关键。为了了解毕业生对这些课程学时设置的评价信息和反馈意见,我们提出如下问题:

(1)毕业生对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学时设置的总体评价如何?

(2)不同年级的毕业生对不同模块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评价是否有差异?

(3)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生对不同模块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评价是否有差异?

(4)毕业生对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建设有何意见和建议?

2.2 研究对象和工具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以赣南医学院英语专业作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2006~2009级4届毕业生对课程的量化评价信息,并辅以毕业生的文字反馈作为质性材料,对调查结果加以佐证。4届毕业生人数分别是56、56、62和68人,总计242人。四个年级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版本相同,教学计划中设置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包含医学英语、商务英语和英语教育三个子模块,各模块课程和学时设置信息见表1。

为了收集毕业生对专业课程的评价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份专业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有专业课程的学时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其中,学时设置有三个评价水平:太少、适中和太多。问卷开头要求填写毕业生的年级和职业信息,末尾有两道可选择回答的开放式问题:(1)您认为我们还需要增加什么课程或者什么类型的课程?(2)您对本专业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问卷放在问卷星网站,将问卷链接发送至毕业生年级群,邀请毕业生通过链接填写问卷。最后回收的有效问卷83份。我们将毕业生填写的工作岗位归为三大类:贸易物流(包括外贸、采购、销售、货代等)、教育培训(中小学和培训机构教师)和文案翻译(文员、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翻译等以文字工作为主的职位)。参与调查的毕业生数量以及年级和职业分布信息见表2。

表1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学时设置

表2 参与调查的毕业生年级和职业分布/人

2.3 数据分析 首先将问卷调查的量化数据录入SPSS软件,对三个模块各门课程学时设置的评价结果作频数统计;然后对不同年级和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生给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卡方检验,以确定毕业生的年级和职业与他们对课程学时设置的评价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最后对两个开放式问题的反馈做文本分析,总结毕业生的反馈意见。

3 结 果

3.1 医学英语模块 医学英语模块四门课程学时设置的评价结果见表3。从学时设置调查的频数分布看,有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认为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和康复医学导论三门课程的学时适中,但认为这三门课程学时太多的毕业生数量均超过五分之一,尤其是康复医学导论,虽然只设置了18学时,却有26.5%的毕业生选择课时太多。可见,虽然身为医学院校的一员,学生对医学课程认可度并不高。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融医学知识和英语技能于一体的医学英语课程,其学时数虽为康复医学导论的两倍,却有36.1%的毕业生认为学时太少。

不同年级毕业生对医学英语模块四门课程学时设置的评价结果见表4。从数据卡方检验结果(见表5)显示,不同年级的毕业生对临床医学概论的学时设置评价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8,df=6,P=0.041),对其余三门课程的学时评价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并不显著。

表3 医学英语模块学时设置评价/人

表4 不同年级毕业生对医学英语模块四门课程学时设置评价/人

表5 毕业生年级和医学英语模块学时设置评价卡方检验

四个年级从事三种不同类型职业的毕业生对学时设置的评价结果见表6。

卡方检验结果(见表7)显示从事三种职业类型的毕业生对医学英语模块课程的学时设置评价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并不显著。

表6 不同职业毕业生对医学英语模块四门课程学时设置评价/人

表7 毕业生职业和医学英语模块学时设置评价卡方检验

以上可知,毕业生对医学英语模块四门课程学时设置的评价是一致的,无论他们来自哪一个年级,从事何种职业,都认为医学英语模块的课时设置不尽合理。医学英语模块课程的设置或者存废,值得进一步探讨。医学院校为了突显自身学科特色,在英语专业开设医学类课程,培养“英语+医学”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目标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其中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设置医学课程可能是学校一厢情愿的行为,所谓的医学特色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二是医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充分考虑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按照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学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医学专业知识;另外,在教学计划中,医学英语模块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查,不是考试,学生可能认为这些课程并不重要,因此不予重视。

3.2 商务英语模块 商务英语模块4门课程的学时设置评价结果见表8。从频数分布看,这一模块的学时设置比较适中,涉外经济法规学时设置的适中度最高(80.7%),其余三门课程学时设置适中度也超过60%。不过,有超过30%的学生认为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两门课程学时太少。

表8 商务英语模块学时设置评价

不同年级毕业生对商务英语模块四门课程学时设置的评价结果见表9。

表9 不同年级毕业生对商务英语模块四门课程学时设置评价/人

卡方检验结果(见表10)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四门课程的学时设置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各届毕业生一致认为开设该模块课程是必要的。

表10 毕业生年级和商务英语模块学时设置评价卡方检验

四个年级从事三种不同类型职业的毕业生对商务英语模块四门课程学时设置的评价结果见表11。

卡方检验结果(见表12),除了文秘基础一门课程的学时设置评价会因毕业生职业不同产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生对其余三门课程学时设置评价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并不显著。将毕业生的职业类型归为文秘翻译类和非文秘翻译类,再次对职业和文秘基础的学时设置评价做卡方检验,发现从事文秘翻译类和非文秘翻译类职业的毕业生对该门课程的学时设置评价的差异更为显著(χ2=14.271,df=2,P=0.001,V=0.415)。将职业类型重新归为贸易物流和非贸易物流类,文秘基础学时设置评价和职业类型的卡方检验仍然显示有显著差异(χ2=9.672,df=2,P=0.008)。由此可见,从事相关行业的毕业生对文秘基础课程有更高程度的需求。

表11 不同职业毕业生对商务英语模块四门课程学时设置评价/人

3.3 英语教育模块 英语教育模块本来有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三门课程,但在教学计划中列入公共基础课,调查时未将公共基础课纳入调查范围,所以只能就英语教学法一门课程的数据进行分析。

英语教学法学时设置评价结果:太少8人,适中65人,太多10人。可见,绝大部分毕业生(78.3%)认为该门课程的学生设置适中。不同年级和不同职业毕业生对该门课程的评价结果见表13和表14。

表12 毕业生职业和商务英语模块学时设置评价卡方检验

表13 不同年级毕业生对英语教学法学时设置评价/人

表14 不同职业毕业生对外贸英语函电学时设置评价/人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级毕业生对学时设置评价存在显著差异(χ2=16.550,df=6,P=0.011,V=0.316),而不同职业的毕业生对学时设置评价却没有显著差异(χ2=4.058,df=4,P=0.398)。由于这门课程一直由同一名教师授课,因此,不同年级的毕业生对学时设置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和各个年级从事教育培训职业的毕业生人数分布不均匀有关系。如表2所示,2009级毕业生中从事教育培训类人数最多,有10名(40%),远超过总体中从事该类职业的人数比例(22.89%)。

3.4 开放式问题反馈 毕业生建议增加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主要是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企业文化、社交礼仪、公共管理等。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多数从事贸易物流类职业,因此,他们对职业相关的课程有更为强烈的需求。不仅如此,有不少毕业生还建议减少和英语无关的课程,有的甚至直书临床医学概论和康复医学导论等课程没有必要。也有毕业生反映,应该给学生选择的空间,不必要求他们面面俱到,因为“有些科目确实没有必要,会分散学生的心思,种类多了自然就杂乱了”。

毕业生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方面,特别是自主选课问题。很多毕业生反映课程安排太杂,要求学习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过多,因而本末倒置。他们建议英语专业在大三或大四分为不同的方向,比如医学方向、商务方向和教学方向,或者实行专业分流,给学生空间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这样才能“学得精,避免泛泛而学”,同时也能“办出医学院校的特色”。

毕业生关于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可总结为:(1)不宜将所有模块的课程设置为必选课,应该给学生以更大的自主空间,选择符合自己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现学校学科特色的医学课程也应如此;(2)应该加强商务英语模块课程建设,开设更多和商务实践相关的课程,比如国际贸易实务、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跨国公司文化等。

4 结 论

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赣南医学院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医学英语、商务英语和英语教学三个子模块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毕业生对商务英语模块课程的学时设置满意度最高,对英语教学法的评价其次,对体现学校学科特色的医学课程的满意度最低。

毕业生普遍反映开设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过杂过多,而且全是必选课,限制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大多数毕业生建议减少医学课程的数量和学时,增加商务实践课程的数量,并且建议英语专业设置医学英语、商务英语和英语教学等不同的专业分流方向,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修某个方向的课程,促进个性化发展。

以上问题并非个例,在其他院校所做个案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即医学院校开设必修课过多,限制了学生的选择空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3-4]。实际上,自从2000年《大纲》发布以来,有关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大模块专业课程的学时结构平衡问题一直受到关注,因为这关系到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专业内涵[5];课程结构不合理,会导致专业教学质量滑坡和学生缺乏思辨能力等问题[6]。面对这些问题,专家学者提出英语专业要回归其人文学科本位,在坚持英语专业人文学科本位的前提下探索多元复合的路径[7]。一些综合性大学采取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学时比例、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和开设辅修专业或第二学位等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优化专业结构的作用[8]。

然而,医学院校的学科门类相对单一,而且英语专业的办学历史较短,不一定能够复制综合院校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实行学分制和开设辅修专业或第二学位等办法。尽管如此,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宜将毕业生对专业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纳入考虑范围,认准办学定位,发挥学科优势,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依据,开设结构合理、学时适中、弹性充足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与此同时,要狠抓课程教学质量,特别是要把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和英语语言技能有效结合起来,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

[1] 王璁, 吴青, 陈铸芬. 谈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9,(8):38-40.

[2] 刘传江, 焦培慧. 医学院校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个案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5):740-743.

[3] 荣鹏涛, 王兰英, 黄培芳, 等.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2):209-230.

[4] 原灵杰. 高等医学院校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8):683-684.

[5] 戴炜栋. 第四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思路[J]. 外语界,2007,(6):2-5.

[6] 黄源深. 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7] 胡文仲 孙有中. 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243-247.

[8] 张雪梅 戴炜栋. 试析中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之演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1-5.

(2016-06-03)(责任编辑:敖慧斌)

A satisfaction survey of subject-related courses of provincial medical university English major programs: a case stud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LIUChuan-jiang

(GannanMedicalUniversity,GanzhouJiangxi341000)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taken by GMU English major graduates of four grades (2006-200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students' satisfaction of three modules of subject-related courses offered by the English program, which are oriented towards Medical English, Business English,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hi-square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quantitative data and the informants' grade and their professions indicates that the Business English courses are relatively more satisfactory than the ELT module, which is followed by the Medical English module. After a close reading of the informants' responses to the two open questions,it is suggested that students' professional needs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curriculum design so as to ensure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Medical universities; English Programs; Curriculum design; Subject-related courses; Satisfaction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3WX303)

G642

A

1001-5779(2016)05-0782-06

10.3969/j.issn.1001-5779.2016.05.035

猜你喜欢
学时专业知识英语专业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