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北与食用菌生产相关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2016-12-16 04:42马求凤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盖菇菌棒大球

马求凤

(福建省宁化县食用菌生产开发办公室 365400)



闽西北与食用菌生产相关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马求凤

(福建省宁化县食用菌生产开发办公室365400)

发展与食用菌生产有关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不仅解决了食用菌的污染问题,而且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的经济与生态效益。该文总结了食用菌一作物套种、食用菌废菌棒再利用、畜禽排泄物再利用的生态循环模式生产特点。

食用菌;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只有30%左右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被土壤固定或淋洗进入水体等,造成耕地退化、水体土壤污染,不仅造成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农产品质量下降,也污染了生态环境。近几年中央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提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闽西北多为山区农业县,稻草、畜禽粪便、食用菌废弃料等农业废弃物较多。充分利用这些农业废弃物,发展与食用菌生产密切相关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对宁化县几种与食用菌生产密切相关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归纳总结。

1 “食用菌—作物”生态循环生产模式

1.1“菇稻轮作”模式

在闽西北的宁化县推广应用“大球盖菇—水稻轮作”模式:利用水稻冬闲田种植大球盖菇,实现菇稻生产两不误。宁化县10月中旬收割水稻,稻秆晒干后用于栽培大球盖菇。大球盖菇于10月下旬播种,至出菇约40 d,其培养料以稻草、谷壳为主,可就地取材。次年4月下旬大球盖菇采收结束。其废菌料是优良的有机肥,直接回田后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为下茬水稻丰产打基础。近几年对农户的跟踪调查发现,该模式每667 m2可少用水稻专用肥15~25 kg,增产稻谷20~30 kg。

1.2“竹荪—木薯套种”模式

2013年宁化县进行“竹荪—木薯套种”模式试验,取得成功。竹荪1月中、下旬堆料, 3月上中旬播种,5月底6月初出菇;木薯2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移栽,11月中旬采收。木薯为竹荪出菇提供遮阴环境,竹荪培养料深埋田地,既疏松土壤、培肥地力,又提高木薯产量和品质。对农户的跟踪调查发现,该模式每667 m2可节省遮阳网成本500元(3年折旧),少用复合肥10~15 kg,木薯增产30~40 kg。该套种模式既有利于净化环境,解决菇场霉菌污染严重的问题,废弃菌料直接回田腐熟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实现食用菌和作物双丰收。

2 废菌棒再利用生态循环模式

食用菌是宁化县的农业特色产业,每年香菇、金针菇、茶树菇、木耳、杏鲍菇生产规模在1500万袋左右,年产废菌棒3750 t,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为此,积极探索食用菌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实践,形成3种可推广的循环利用模式。

2.1“废菌料—蘑菇”模式

金针菇、杏鲍菇产季结束后, 废弃的菌棒添加牛粪经过二次发酵,可用于生产蘑菇、姬松茸,每平方米节省成本3~5元,蘑菇产量、品质与新培养料生产的差别不大。

2.2“废菌料—饲料—牛羊”模式

金针菇、杏鲍菇出菇后,废弃的菌棒经过生物发酵生产菌糠蛋白饲料,以代替常规粗饲料用于肉牛、羊育肥,节约饲料成本30%以上。牛、羊粪便用于栽培蘑菇、姬松茸等食用菌。

2.3“废菌棒—有机肥—经济作物”模式

以香菇、木耳等废菌棒为主要原料堆积发酵生产有机肥,供给茶、果园等作物生产使用,不仅增加土壤有机质,而且提高作物的品质,同时大大减少杂草的发生,降低除草剂使用量。

3 畜禽排泄物再利用的生态循环模式

“畜禽粪便—食用菌(沼气)—经济作物”模式:在果园、茶园、毛竹园等园地中科学布局,建设生态养殖场,大部分牛、羊、猪和鸡等畜禽粪便及时晒(凉)干,和饲料残渣、稻草、玉米秸秆经二次发酵作为蘑菇、姬松茸等食用菌的栽培料,部分畜禽粪便用于沼气原料,产生的沼液用于果、茶、毛竹等生产,食用菌下脚料用于果、茶、毛竹冬翻土基肥。该模式通过食用菌的纽带作用,形成养殖场与经济作物之间内部循环,不仅实现养殖场减量化排放,而且提高了果、茶、竹产量与品质。

这几种模式的生产链条相互关联、层层利用,形成一个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食用菌发挥了纽带作用,不仅实现农药、化肥的减量使用,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责任编辑:刘新永)

Production modes of edible fungi in North Fujian and exploration on ecological recycling agriculture mode

MA Qiu-feng

(NinghuaEdibleFungusOfficeforProductionandDevelopment,FujianProvince365400)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cycling agriculture mode related to the edible fungus production, can not only solve the pollution problem in edible fungus production, but als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ste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agriculture. In this paper,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s of ecological cycle of edible fungus-crop interplanting, reuse of edible fungus waste and reuse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waste were summarized.

Edible fungi; recycling agriculture;production modes

2016-02-03

马求凤,男,1969年生,农艺师。

10.13651/j.cnki.fjnykj.2016.03.020

猜你喜欢
盖菇菌棒大球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竹木屑主基质配比菌棒对香菇出菇效率及品质的影响
华北平原地区香菇菌棒越夏关键技术
数理:大球和小球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慈溪林下大球盖菇试种成功
有多少盏灯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