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淮山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6-12-16 04:42凌永胜李锦泉黄枝英林富杰张发栋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淮山泉州市发展

凌永胜,李锦泉,黄枝英,林富杰,张发栋

(1.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62212; 2.福建省德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泉州市淮山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凌永胜1,李锦泉1,黄枝英1,林富杰2,张发栋2

(1.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62212; 2.福建省德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总结分析泉州市淮山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建立种薯繁育基地;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加快无公害产地认证;培育壮大市场竞争主体等促进泉州市淮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泉州市;淮山;产业发展

淮山又称山药,有多种别名,是一种传统的粮、菜、药兼用的农作物,其块茎味甘、性平,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以及多糖、尿囊素、皂苷等生物活性成分。《本草纲目》中将其功用概括为“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5个主要方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淮山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力等药用保健功效[1-6]。

我国自夏、商起开始种植淮山,明清以来逐渐形成道地药材,1957年以来有关专家开始对淮山的栽培、分类、成分分析、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7-8]。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日益关注和养生文化的日益盛行,淮山作为一种美食佳蔬和药中珍品,国内的市场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泉州市种植淮山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9-10]。本文对泉州市淮山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1 产业发展现状

1.1生产区域及种植面积

泉州市的安溪县、德化县、永春县和南安市的部分山区都有种植淮山的历史渊源。进入21世纪 ,作为药食兼用的淮山,其市场需求量急剧增加,价格飞速上涨 ,泉州市批发价最高达 12元/kg,经济效益的提高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3年,泉州市已发展淮山专业种植户 8000余户,种植面积约2000 hm2,年产量5万t左右。目前,德化县18个乡镇共种植淮山约867 hm2,年产量在2万t以上。长坑、蓝田、祥华等8个内安溪乡镇种植淮山近1000 hm2,年产量在2万t以上。

1.2种植品种及生产效益

泉州市淮山种植品种繁多,大多为地方品种,占泉州市淮山种植面积80%左右的品种是德化的寸金薯和安溪的中叶种,德化县英山产出的淮山俗称寸金薯 ,历来以品质优 、口感好而享誉一方[10];安溪的中叶种是该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当家品种,肉质致密、适口性好、风味佳[11]。此外,明溪淮山1号和安砂大叶薯等品种的种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0%左右;极少数为野生淮山品种资源,占总面积的1%以下。

近年来,泉州市淮山市场售价均在8元/kg以上,如德化的寸金薯、安溪的山格淮山等地方品种,肥力中等田块每667 m2产量2 t左右,平均市场售价约10元/kg,最高的达12元/kg;野生淮山价格更高,为16.0~20.0元/kg。种植淮山每667 m2经济效益达2万元左右,因此种植户有意愿扩大种植规模。

1.3市场需求变化

据统计,2007年全国药用淮山的需求量在1.2万t以上,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淮山产品在国外市场也日渐受到欢迎,在日本被称为“绿色食品之王”,在韩国被称为“餐桌上的皇帝”,我国已在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鲜淮山出口基地,年出口量在500万kg以上[12]。预计到2017年全国年出口总量将达100万t左右;国际植物药市场每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并且保持在10%~20%的增长率,加工和出口的市场潜力巨大[13]。

1.4独特的区位优势

泉州市淮山主要作药用和蔬菜用,除供应福建省外,还销往港澳台等其他省区,还出口东南亚诸国。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属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人口、产业高度聚集区的中心地带,可承接南北,拓展东西。同时,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泉州籍华侨、华人有60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有44.8%祖籍泉州。因此,泉州在闽、粤、赣、台区域乃至东南沿海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为淮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14]。

1.5政策扶持与产业发展

2000年安溪县长坑乡山格村农户陈主义成功试验、示范推广PVC种植方法,牵头成立山格淮山加工厂并注册了“山格淮山”商标;2010年10月,山格淮山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评为“无公害农产品”。2011年,安溪县成立了首家淮山专业合作社和淮山产业技术研究会。

2012年4月,安溪县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淮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淮山专业合作社或农户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种植规模达13.33 hm2以上的奖励3万元。

德化县出台政策鼓励农户规模化种植淮山,户种植2.00 hm2以上的每667 m2补贴400元;户种植3.33 hm2以上的每667 m2补贴500元;一个村相对连片种植66.67 hm2且总产量达到1500 t以上的,列入“一村一品”,重点村给予3万元扶持。德化淮山已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农业部、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其中,龙浔镇英山村、盖德乡下寮村、雷锋镇蕉溪村3个基地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14年9月,泉州市农业局、泉州市脱贫办、泉州市财政局联合出台文件(泉农〔2014〕115号),每年下拨专项经费,抓淮山品种提纯复壮与原种繁育、淮山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淮山产品深加工和淮山产品市场营销等四大工作重点,促进泉州淮山产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1.6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淮山产业已成为泉州市部分县(市)调整山区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户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

山格淮山作为福建省安溪县“一叶三金四银”农产品中的“银牌农产品”,成为继安溪铁观音后又一绿色产业;德化英山村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实现了淮山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带动全县各地淮山规模种植,并带动了全市的农资、深加工、贮藏、保鲜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吸纳了一定数量的农村劳动力。据统计,泉州市淮山种植业共吸纳农村相关从业人员5万余人,常年活跃在销售一线的人员3000人,运销大户48户。但是,目前泉州市淮山销售仍以原料为主, 加工产品少。外销主要以鲜品销往湖南、河南、安徽等地;初级加工的资金和技术门槛较低,现有加工企业 45 家,年加工能力 12.6 万 t ,实际加工量 10.2 万 t ,已建成各类冷库 30多座。

2 存在问题

淮山作为泉州市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种植面积扩大了,农户收入增加了,部分山区县域经济增强了,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种源缺乏,种性退化

种植淮山用种量较大,每667 m2用种量约需350 kg,大面积种植的种源不足,制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类型的种源各有优缺点:零余子需繁殖2年才能育成合格种薯,效率低;龙头的繁殖系数低,不能满足全部生产用种需要;用块茎种植的病虫害较严重,影响到产量和质量[15]。

同时,种性退化也是制约泉州市淮山产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造成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利用同一品种的龙头或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且忽视对块茎的提纯复壮;二是生产中不正确的人工选择造成某些优良性状丧失;三是受高温、干旱和不良栽培措施等影响引起基因突变,导致品种变异。

2.2种植规模难以扩大,组织化程度低

当前,泉州市淮山种植规模难以扩大,究其原因:首先是耕地资源紧张,可供流转使用的土地少;其次是农户经济条件有限,资金负担不起大规模土地经营;再次是淮山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少,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此外,种源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植规模。

由于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低,多数单打独斗,大多数农户受传统观念影响,以高产为首选目标,较少考虑产品的质量,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未能大面积示范推广,导致成本增加、产量降低 、品质参差不齐,影响到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3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下游薄弱

泉州市的淮山产品加工主要以专业户式的作坊、小加工厂初加工产品为主,一般是通过脱水烘干加工淮山干片、干粉类的中药材,或者提取淀粉。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而且在销售上比较依赖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合作关系不稳定,存在一丰产就滞销的风险。

3 发展对策

泉州市淮山产业要做大做强,应将工作重心由过去的重产品轻市场、重生产轻流通、重产量轻效益,转到重市场、重流通、重效益上来;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种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

3.1加强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

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和品质。例如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淮山长期营养繁殖造成产量低、病害严重、品质变差等问题,选择安溪、德化等地的部分地方品种,通过组织培养试管繁殖技术使其得到复壮,改善了品质、提高了产量,取得预期效果。

今后泉州市科研机构的研究重点:多渠道引进、评价并利用种质资源,以有性杂交、栽野杂交等方式开展育种工作;确定丰产、抗病、优质的育种目标,实现良种本地化;以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引进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两高一优的新品种。

3.2建立种薯繁育基地

安溪县、德化县、永春县,以及南安市的翔云、九都等部分山区乡镇为泉州市淮山传统适宜栽培区域,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因此,通过搜集整理地方品种的龙头和零余子,每隔2~3年选择长势好的植株上形成的较大零余子进行冬季冷藏,翌年春季按行距20 cm、株距8 cm 混合播种,用秋后形成的小淮山作为下一年播种的种薯,提纯并扩大繁殖。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种薯繁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在德化县雷锋镇蕉溪村建成淮山科研试验与良种高优配套技术示范基地100 hm2,其中种薯繁育基地6.67 hm2,可为泉州市淮山产业化发展提供优良的种源。

3.3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生产实践表明,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是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要鼓励淮山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发展规模经营 ,以承包、转包 、股份等形式,把分散的土地连合起来 ,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食品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16]。

3.4提高种植管理水平

一要加强对淮山质量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广大农户的质量意识。二要在主产区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进行宣传引导。乡镇技术站可定期举办培训班,聘请农业院校的专家 、教授作科学种植技术讲座;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三要帮助农户组建各种专业技术协会,相互观摩,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四要扶持一批种植专业户,以点带面,通过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帮助广大农户提高种植水平。

3.5加快无公害产地认定

无公害产地认定是产品认定和市场准入的前提。淮山的食用块茎生长在50~150 cm的地下,不直接接触各种农药和化肥,受污染程度低,较容易成为无公害或绿色蔬菜。泉州市淮山主产区均为山区,环境未被污染,具有先天地理优势,只要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容易建成无公害、绿色,甚至是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因此,要大力支持、鼓励企业依托生产基地积极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认证,重点是加快无公害产地认定步伐。

3.6培育壮大市场竞争主体

采取多种途径培育壮大市场竞争主体,实施质量、品牌、加工、科技的战略规划,形成种植有基地、生产有标准、加工有龙头、服务有协会、销售有市场的产业格局,形成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保障泉州市淮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7]。

3.6.1提高组织化、信息化程度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是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增加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保障。行业协会不仅能够根据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有效地协助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引导政策,促进本行业的发展;而且能够通过调研分析、信息发布、业务咨询和协调服务等方式,使生产 、加工、销售各环节形成利益共同体。各主产区已鼓励、帮扶一些种植面积大、发展起步早的村,按照“自愿入会、自理会务、自聘人员、自筹经费”的原则,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加强自律与互律,提高管理水平。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现有的集贸市场和地区性专业批发市场,将淮山市场和流通网络纳入到泉州市南菜北运的大网络之中。充分利用泉州市产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的优势,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特别是加强镇、村级网络终端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及时沟通产销信息,促进产前和产后产业链的形成。

3.6.2产学研结合、协作攻关、创新产品科研机构要与企业结合,加强协作攻关,为各种深加工产品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市场需求,按药用、食用和工业原料等用途开发新的加工产品,持续开发休闲食品、保健食品、中药制剂及化工原料等新产品,不断开拓新市场,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3.6.3扶持壮大本地企业,发展龙头企业一要培育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壮大加工业;二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支持、鼓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加工企业,依托生产基地,积极申请各类安全卫生认证,创品牌、树名牌;三要通过 “请进来”的方式链接渠道,通过与省外客商等的合作,充分利用其现有营销渠道,打响泉州淮山的品牌。

[1]赵国华,王赞,李志孝,等.山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J].营养学报,2002,24(2):187-188.

[2]赵国华,李志孝,陈宗道.化学改性对山药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04,4(1):39-42.

[3]工林丽,孟德胜.山药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业,2005,14(5):77-78.

[4]宋君柳.山药品种资源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9(6):1-5.

[5]马越,赵晓燕.药食同源话山药[J].蔬菜,2004(12):36.

[6]孔晓朵,白新鹏.山药的活性成分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79-5981.

[7]李月仙,黄东益,黄小龙,等.山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9):91-96.

[8]杜韧强,马淑霞,周婷娣.山药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4(1):24-25.

[9]许成杰.淮山生长槽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1):40-41.

[10]马丽娜,陈阳,李金贵.德化英山淮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8):14-15.

[11]杜荣州.安溪中叶种薯蓣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1(3):36-37.

[12]高国栋,赵冰.中国山药产业现状浅谈[J].作物研究,2007(3):179-181.

[13]黄洪河.福建省山药发展前景分析与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63-65.

[14]黄岑. 探求具有泉州特色的发展之路——泉州发展的优势、机遇与战略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131-133.

[15]汤洁,戴兴临,涂玉琴,等.淮山药新品种及栽培新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9):57-59.

[16]汤化昌,张灿宏,陈如恩,等.无公害淮山药标准化生产技术[J].作物杂志,2005(2):41.

[17]汤洁,戴兴临,张锼,等.江西旱地农作物绿色食品产业优势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156-158.

(责任编辑:杨小萍)

Status of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yam industry in Quanzhou City

LING Yong-sheng1, LI Jin-quan1, HUANG Zhi-ying1, LIN Fu-jie2, ZHANG Fa-dong2

(1.Quanzhou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FujianProvince362212;2.Dehua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Fujian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d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yam industry in Quanzhou City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strengthen breeding and popularization of new variety, building seed yam multiplication bases, promoting scale and standardized cultivation, improving planting and management level, accelerating pollution-free certification of provenance and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in market in order to advance sustainable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yam industry in Quanzhou City.

Quanzhou City; Chinese yam; industry development

2016-01-01

凌永胜,男,1972年生,副研究员。

泉州市推进淮山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泉农〔2014〕115号)。

10.13651/j.cnki.fjnykj.2016.03.029

猜你喜欢
淮山泉州市发展
阳春淮山卖高价 种植户喜笑颜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小厨师成长记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的讨论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金田淮山标准化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