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行唱法高音训练的意义与特定乐句练声训练法

2016-12-17 08:19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练声母音高音

王 韡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4)



论流行唱法高音训练的意义与特定乐句练声训练法

王 韡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4)

流行唱法中涉及的演唱方法与技巧较多,其中高音技巧的训练与掌握尤为重要且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流行唱法中特定乐句练声训练法,对于歌手高音的解决有很大的时效性作用。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三条较为典型的特定乐句练声条目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流行唱法;高音训练;练声训练

由于中国流行音乐本身产生较晚,因此相对于西方传统音乐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来说,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很缓慢,成果也不多。现有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对历史的梳理、对流行歌曲曲目的整理和分析等方面,有关唱法以及高音训练的探讨和研究并不多见。在著作方面比较有影响的有付林的《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潘乃宪的《声乐实用指导》、《流行歌曲演唱的探讨与研究》、《圆你歌星梦:现代通俗歌曲唱法探秘》、《声乐探索之路》,徐竞存的《跟我学唱歌:通俗唱法卷》、《跟我学通俗唱法练声曲集》、《通俗唱法名师指点》,杨玉蓉的《青少年学通俗唱法》,刘天礼的《通俗唱法歌唱要领》、《流行歌曲创作与演唱》,李艳梅的《通俗歌曲演唱技巧》和徐元勇的《通俗歌曲演唱教程》等。其中,付林编著的《流行声乐演唱新概念》一书中,采用了美国流行声乐大师赛斯·瑞格斯(Seth Riggs)的教学方法*赛斯·瑞格斯的流行声乐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可参看笔者的三篇拙文——《赛斯·瑞格斯流行声乐教学法》(刊于《人民音乐》2016年第6期)、《赛斯·瑞格斯流行声乐训练法》(刊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赛斯·瑞格斯流行声乐教学中的核心技术研究》(刊于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时代艺术类院校教学模式创新》一书中)。,其理论核心是说话式演唱法(Speech Level Singing)。潘乃宪则将流行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戏曲唱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对高音关闭技术进行了论述。徐竞存、杨玉蓉、刘天礼和李艳梅的著作主要以美声唱法的美学观念来探讨流行唱法,但这些著作大多属于普及型大众读物,受众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和业余歌唱爱好者,对于更高水平的专业歌唱者或准备系统学习专业技能的人群来说,缺乏更深入、更系统的理论支持。徐元勇编著的《通俗歌曲演唱教程》在演唱方法上进行了大胆探索,认为流行唱法使用的其实是中国古代的“斜开唱法”。另外,作者根据中国古代大众通俗音乐的历史发展线索,反对叫流行唱法,希望还是沿用通俗唱法这一称呼。这些著作都对流行唱法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在高音这个问题上系统性研究的著作还是较少。一些著者在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或者个人主观意识较强;还有一些著者用美声唱法的美学观念来研究流行唱法,有些内容对流行唱法并不适用,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笔者在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之后,认为流行唱法中高音训练是一个研究盲区,然而高音的训练又具有重要意义。

一、流行唱法高音训练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笔者在进行大量中外文献的搜集、查阅和研究中发现,无论是目前已出版的著作、论文,还是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评论和相关知识,对于流行音乐的研究,历史梳理多于具体理论、个人观点多于客观评价、形态研究多于唱法研究。也就是说,对于想要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以突破某一歌唱难题的专业演唱者来说,这方面可借鉴和参考的资料不多。尤其是在高音问题上,流行歌手最终求助于美声唱法似乎已经是一个无可奈何的途径。然而,两种唱法无论从演唱方法还是歌曲风格来看都有一定的差别,这样做最终造成了某些歌手“不美不流”的声线或者一首歌曲的中、低音区和高音区音色不统一的尴尬局面。因此,流行唱法中高音训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当今大众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唱流行歌曲不需要唱法,有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有特点的声线、俊朗的外形再加上一定的包装和推销就能“生产”出一位“出名”的歌手。这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影响了一批急功近利的学唱者和更多做着“明星梦”的年轻人。然而,艺术生命可以昙花一现,也可以经久不衰。尽管每年大大小小的选秀节目选出了数量不菲的“歌星”和“偶像”,但从歌坛整体发展状况来看,国外的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波顿(Michael Bolton)、席琳·迪昂(Celine Dion)、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我国的刘欢、孙楠、韩红、李玟、张惠妹等这样的实力派歌手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占有较高人气。而那些“包装”出来的歌手,由于演唱实力的问题,大多经不起现场演唱的考验,可选择的歌曲也越来越有限,因此,常常在推出一、两首歌曲之后,就逐渐销声匿迹,淡出人们的视线。所谓“实力派歌手”的“实力”,就是指演唱实力,它要求歌手不仅能够演唱脍炙人口的大众流行歌曲,也能演唱一些优秀的、具有深刻内涵的、有一定思想性、艺术性的流行歌曲;不仅能够演唱某一种特定风格的歌曲,也能够演唱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包括一些音乐剧选曲——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但要有良好的声音条件,还要有纯熟的演唱技巧,而要想具有纯熟的演唱技巧,演唱方法首当其冲,加拿大著名歌星席琳·迪昂就曾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专门讲过自己的声乐歌唱方法问题。科学的演唱方法不仅可以保护歌唱者的嗓音,使歌唱者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声音状态,也能够充分开发歌唱者的演唱潜力。用系统的理论去指导实践,还可以使流行唱法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可以逐渐上升到一个较为完整的艺术理论层面上来。流行唱法中的演唱技巧有很多,例如:“真声、假声、真假声转换、强弱声转换、高音关闭技术、混声、轻声、气声、喊声、嘶哑声、挤压声、实唱、哭腔、颤音、娃娃音、约德尔(Yodeling)等”[1],高音技术的研究与训练更是重中之重,对歌手的演唱实践能够起到直接的提高作用。

(三)社会意义

流行音乐发展到今天,不仅拥有了比其它唱法更为数量众多的拥蹙者,也引起了专业艺术院校的重视。这些被称为“高雅殿堂”的音乐学院不再视流行音乐为大敌,而是将其作为专业音乐的一个门类,纷纷敞开了大门。1945年美国波士顿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以爵士乐为主的伯克利音乐学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德国和英国相继在1980年代设立了综合性的流行音乐学院或者流行音乐系。我国的流行演唱专业是在1990年代初才逐渐在高等教育中设立的,像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以及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北京演艺专修学院等都陆续为流行音乐开辟了一片天地。国内两年一届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文化部举办的“金钟奖”大赛、“文华声乐节目表演奖”全国声乐比赛以及每年一届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国际“亚洲之声”流行音乐大赛等等一系列的国内、国际大赛,更是推动了将流行音乐纳入专业音乐教育范畴的步伐和流行唱法的专业化进程。而在流行唱法的教学与表演实践中,大多数歌手对中、低音区基本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和基本掌握,而高音区则相对明显力不从心。可见,高音的训练成为演唱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高音的训练对于流行声乐教学、社会流行声乐人才演唱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殊练声训练——以特定乐句作为高音训练的基础

特殊练声训练是以特定歌曲中的乐句作为基础的一种声音训练方法。对于特定乐句的选择,原创旋律或从实际作品中直接摘取下来的均可,又以后者为最佳。传统的基础练声训练往往停留在以局部和片面为主的初级阶段,另外,与实际的歌曲演唱环节用声上相对有差距。特殊练声训练则与歌曲有了更加紧密、直接的联系,从而可以在演唱实际作品时更加得心应手。演唱者不仅可以用感情、力度和表情来配合旋律,最重要的是,心理上已经感觉像是在演唱真正的作品。因此,在进行特殊练声训练之前,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氛围,真正理解创作者心中之所想也是需要的。由于所选乐句多是歌曲中音区较高的部分,而高音部分又几乎总是出现在全曲的高潮处,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可以在遵循共同逻辑原理的基础之上做适当的个性化处理。特定乐句的练习对于流行唱法高音的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效果。

(一)练声曲目——歌曲《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中“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一句*此条目吸取了潘乃宪先生的教学内容。

谱例1

需要指出的是,此条目男、女声都可以使用,可以将F调作为起始调,然后再进行半音上行练习。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从这样F调开始呢?因为此调开始正好其乐句的最高音为bb1。bb1此音的音高既不是特别高,也不是特别低,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从这个音开始练习高音时嗓子比较舒服,这就好像“黄金分割点”一样,具有神奇的效果。当然,对于练声的起始音高并没有严格规定,歌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自身声部去选择适合起始音高。此乐句的最高音在“过”字上,练习的重点是“你”与“过”的七度大跳。也就是说,这里的高音并不是通过音区由低至高一点点铺垫和准备逐渐到达的,而是通过音程的大幅度跳进直接“冲”到高音上的。练习时要注意三点:第一,在力度上不要出现明显的渐变感觉,而是要突出“突强”的戏剧性效果——“只要你”三个字唱得要弱,一带而过即可,而“过”字则要加强力度。随后的四个字“得比我好”力度要稍有减弱,这样可以使声音重点突出、错落有致,锻炼声带肌能,加强高音关闭技巧的掌握。所谓“高音关闭技术”,“是指歌手在发声时,以制止声带的方式使声带压缩拉薄、振动频率加快,两片声带就会更加紧密地闭合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声带‘关闭’状态,这种方法即称为‘关闭’技术(close)。声带‘关闭’之后,将所发出的声音集中到眉心处(额窦),通过头腔共鸣润色爆发出来,就是‘关闭—集中’。也就是说,正确的‘关闭’必然会有‘集中’的效果,而‘集中’则是应用‘关闭’的最直接反映。”[2]第二,尽管要将主要的气息支持放在“过”字上,但却切忌不要把气息全涌到嗓子眼儿上,要学会控制,感觉小腹收紧、力量向下,气息与之相反向上流动,有控制地冲击声带,从而形成力量上下对抗的支持状态。第三,“过”字的母音是混合母音uo,无论是u还是o都并不十分适合声带关闭。因此,在练习时要注意母音的变化,“高音关闭技术在不同母音中的运用是不同的,要根据不同的作品灵活运用,而不要将其绝对化、固定化、模式化。”[3]一定要强化声带关闭压缩、变短变薄的状态,保持喉咙适度打开,在咬字清晰、发音圆润的基础上达到声音集中的效果。

(二)练声曲目——歌曲《你到底爱谁》中“求求你给我个机会”一句

谱例2

需要指出的是,此条目男、女声都可以使用。将bB调作为起始调(这样最高音正好达到bb1),然后再进行半音上行练习。这个乐句的旋律进行与“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先有三个音的弱起,再通过突然的音程大跳达到高音,因此,对于力度和气息的把握与前面基本相同——“求求你”这三个字一带而过即可,应把主要的气息和力度支持放在高音“给”字上。所不同的是,“给”字的母音是ei,这个混合母音既包含较适合喉咙打开的e母音,又包含有最适合关闭的i母音,因此,“给”比“过”更容易找到集中的感觉。在练习之前可以先单独练习“给”字:先不要急于达到实际音高,而是可以从一个较低音区开始,以基础练声训练中的半音上行为模式进行练习,直到达到作品所要求的高度为止。有条件的学生甚至可以继续向上,达到比作品要求音高还要高出两个到三个半音的音高。

(三)练声曲目——歌曲《等待》中“等待,永久的等待”一句

谱例3

需要指出的是,此条目只适合女声,将#F调作为起始调(这样最高音正好达到bb1),然后再进行半音上行练习。练习时要注意三点:第一,与前两个乐句所不同的是,“待”字并不是在达到高点之后马上下来,而是要求在高音区持续较长时值,因此,气息的支持对于演唱这个乐句来说尤为重要。第二,“待”(dai)同样属于混合母音,由不利于关闭的a母音和最适合关闭的i母音组成。在演唱时,可以在准确发音的同时,将“ai”无限延长,充分体会关闭的感觉。第三,声带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内置器官,因此在演唱时,“意识”的主观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意识”和“感觉”一样,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名词,尽管有些人天生这一方面就比较优秀和突出,但更多的人则还是要在无数枯燥的训练之后,才会从“无意识”转换成“有意识”并最终达到“下意识”的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流行唱法中高音的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流行唱法中特定乐句练声训练法对于歌手高音技巧的掌握具有直接的作用和效果。这也是流行唱法训练中不同于传统唱法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1]王韡.赛斯·瑞格斯流行声乐教学法[J].人民音乐,2016(06).

[2]王韡.“关闭”技术在流行唱法中的运用[J].艺术探索,2012(04).

[3]王韡.“关闭”技术在流行唱法中的实际运用——“关闭”技术在不同母音中的运用[J].歌唱艺术,2013(04).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reble Training in Popular Singing and Specific Vocalization Training Method

WANG Wei

(InstituteofArt,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24 )

Popular singing covers many singing methods and skills, and of them, the training and mastery of the treble skill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addition, the training method of specific vocalization is timely in the popular singing to solve the treble. This paper selects three typical vocalization training items to carry on the elaboration.

popular singing ;treble training; vocalization training

2016-08-07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音乐传播学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 CUC16A47);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理工科规划项目“歌唱者与播音员的音色声学阐释以及其测试软件的开发”(项目编号:3132015XNG1542)。

王韡(1981—),男,河北邢台人,音乐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音乐传播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流行音乐学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音乐传播》期刊常务编辑,研究方向:流行音乐学,音乐传播学。

J604.6

A

1671-444X(2016)05-0068-05

10.15958/j.cnki.gdxbysb.2016.05.013

猜你喜欢
练声母音高音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御制满株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蒙语老乞大》中的蒙古语第一音节母音比较研究
浅谈“o”母音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浅析成人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的方法
浅谈声乐训练中练声的方法及作用
谈声乐教学中“练声”的重要性
正确演唱意大利歌曲五个母音的重要性与具体练习方法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
钢琴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