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独创兵器
——戈

2016-12-27 06:17嵩山少林古兵器博物馆馆长常志气
经济 2016年36期
关键词:金戈嵩山少林

文/嵩山少林古兵器博物馆馆长 常志气

中华民族独创兵器
——戈

文/嵩山少林古兵器博物馆馆长 常志气

西周仪仗青铜戈(嵩山少林古兵器博物馆馆藏)

戈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长柄格斗兵器,在欧洲和亚洲西北部及南部各古老民族之间,都没有发现与此类似的兵器。因此,学者们认为:“戈为中华远古民族固有的自创兵器。”

戈受石器时代的石镰、骨镰或陶镰的启发而产生。全戈由横装的戈头、柄(柲)和铜鐏构成。戈头由“援”、“内”、“胡”三部分构成。援是横出的杀伤部位,由上下两刃向前收弧成尖锋,用以钩啄敌人。内在援的后尾,其上有穿绳缚柲用的孔,称作“穿”。援和内之间设“阑”,并在援下近阑处下延成“胡”。胡上也有穿,胡越长、穿越多,柲和戈缚绑得也越牢固。鐏安在柲的尾端,使戈插在地上不致偏斜。

新石器时代晚期使用的石戈,其援和内的分界不明显。进入青铜时代后,戈得到空前的发展,在形制构造上已相对完整。戈分为长、中、短3种。一般长戈用于车战,短戈用于步兵。出土文物显示,最长的戈,柲可达3米。

戈流行于商至汉代,曾被列为车战中的五大兵器之首,其显赫的地位应该和车战有关。战车前有牵引的马,当战车向敌冲锋时,主要的战斗发生在侧面。而车行较快时,用矛横向直接刺中敌人的机会转瞬即逝,准确度下降。而用戈横向出击,戈侧面突出的刃可以像锐利的钩子一样杀伤敌人。这样,不但有较高的准确度,而且可以利用战车运动的动能,增加攻击力度。然而,单就格斗效能而言,戈显然又是有缺陷的。比如,当用戈钩住敌人的时候,使用者便把自己的胸腹暴露在敌人面前,而将敌人拉向自己,一旦不能杀死或重创敌人,自己便很容易受到致命打击。而就啄击功能来看,其威力又显然要弱于劈砍式的斧钺。

戈对后来兵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超越兵器本身,渗透到古代文化中。

“干戈”是古代兵器的总称,甲骨文已有了干和戈字,“执干戈以卫社稷”是《礼记·檀弓下》对干戈职能的总评述。

干是分杈的树枝,是用来抵御野兽与敌人进犯的防御武器;戈则是在木杆上缚上刃状物,或收获,或狩猎,后来发展成兵器。古代学者将干、戈分别作为防御与进攻两大类兵器的代表,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戎”字。“兵戎相见”、“戎马一生”,这些词汇今天仍被人们经常援用。戈与其他的汉字组成与战争有关的战、伐、武、戮、戡等字。相关的词语有:大动干戈、反戈一击、金戈铁马、化干戈为玉帛、枕戈待旦等词汇,戈字已融入民族文化之中。

商代的戈制造精美,“内”上大都镌刻有铭文。周戈雕镂镶嵌之精,可与商代媲美,而戈刃之锋利,则胜于商戈。战国时代出现了更为精美华丽的错金戈,先将戈内或胡上刻成凹体花纹,再将黄金丝或小金叶错入凹槽之中,然后打磨抛光,就成为灿然耀辉的错金戈了。

随着车战退出战争的舞台,昔日兵器中的王牌——戈,经过秦末农民战争之后,逐渐被淘汰出局,到了东汉便已绝迹。

猜你喜欢
金戈嵩山少林
金戈纺织走出国门成北美“隐形冠军”
金戈古韵齐长城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我爱我家
桃花开了!8年前的痴心绝恋复活了
2017年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夏令营(河南站)在嵩山落幕
尹朝阳:嵩山高
A transition method based on Bezier curve for trajectory planning in cartesian space①
郑州嵩山地磁台站建站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