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建设与运用

2017-01-01 07:15王则胜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船艇战区美国陆军

王则胜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镇江校区,江苏 镇江 212003)

● 军事运输MilitaryTransportation

美国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建设与运用

王则胜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镇江校区,江苏 镇江 212003)

基于美国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的组织体制,从模块化编组、前置和预置“定制包”、发展专用装备、健全训练策略等4个方面,系统分析美国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建设与运用的经验;结合我军实际,提出我军应加强陆军水上机动力量建设、完善水上机动运输力量体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管理使用模式与训练方式,以不断提高其实战化能力。

水上机动运输力量;陆军船艇;美国陆军

美国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主要包括美陆军水面船艇及水运终端部队,具有在全球支持作战保障、部队机动及重新部署的能力,也具有直达配送与远征后勤支援保障的能力。美国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实施并维持港口和内河航道行动,为联合陆上行动提供持续保障。一方面,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承担大宗物资运输,实施水上终端作战机动,以及战区内部的兵力、装备与物资输送任务;另一方面,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支援海上终端行动和海基行动,实施部队集结、执行配送保障与维持兵力部署。此外,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作为战区联合部队的一部分,为战区作战行动提供重要机动能力,达到削减敌军反介入策略、压制区域封锁挑战的目的。

1 美国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的组织体制

1.1 美国陆军船艇部队

美国陆军船艇是陆军运输力量的一部分,自美国南北战争以来,陆军就开始使用船艇输送人员和物资[1]。美国陆军船艇为作战行动提供物资配送和后勤保障,具有全球部署、沿海机动与内河保障的能力。

(1)陆军船艇部队编制与装备。美国陆军船艇根据执行任务情况分为两种类别:驳运船和工程作业船。驳运船用于大宗物资、特大装备输送与驳运,以及用于船与船、船与岸或战区内部人员输送。驳运船主要包括后勤保障船、通用登陆艇、机械化登陆艇以及堤道渡船。工程作业船除驳运服务外,还附带承担水上终端作业,主要包括港口和海上拖船、顶推船、浮吊、浮堤、滚装卸载装置和模块化堤道渡船。美陆军船艇部队包括重型运输船连、模块化堤道运输连、轻型船艇运输连3种连级规模的船艇分队。另外,在编制装备表上还列有比连规模小的分队,用于独立遂行特定勤务保障任务。

(2)陆军船艇部队指挥关系。依据任务和地理位置,陆军船艇被分配到几个不同指挥机构或指挥层级,这些包括但不限于战区后勤地域内的战区维持保障司令部。作为支援联合机动作战的一支陆军建制部队,船艇连或船艇分队最有可能分配给陆军勤务组成部队司令部,并进一步按需分配给下级,用以满足战时部队机动需求。在联合部队指挥官的指挥下,陆军船艇可单独行动或多个分队一起行动。行动期间,船艇长负责船艇上所有行动,并负责船艇所有内部和外部通信,确保满足任务目标需求。当船艇用于向司令部提供机动支援时,船载部队指挥官负责船载部队的管理。战时环境下,船艇作为指挥所,无论船艇在航或不在航,指挥所始终处于运行状态。

1.2 美国陆军水运终端作业部队

美军地面部署与配送司令部是美军运输终端的主要管理者,陆军承担运输终端保障职能的部队是战区陆军持续保障旅,下设运输控制营(包括若干运输控制队)、汽车运输营、运输终端营,所属营的数量及类型根据该旅的保障任务灵活编组。其中,运输终端营负责战区终端保障作业,是实施终端作业、两栖作业的基本单元。

(1)运输终端营。运输终端营下设如下6个分队:一是集装箱/散货运输终端连,负责在固定海运终端港口或联合岸滩后勤操作地域内实施散货或集装箱货物的卸载、回装和转载;二是散货运输终端连,主要任务是实施散货装卸载作业;三是内陆货物转运连,在航空、铁路或公路终端进行货物装卸载和转运,加强货物装卸作业力量,必要时进行货物编组作业;四是海港作业连,在固定式港口、联合岸滩后勤作业地域,执行集装化物资、轮式履带式车辆的装卸载;五是模块化堤道连,在战区内水运终端、水运战术或联合两栖作业、联合岸滩作业过程中,实施物资装备运输保障及搭设浮桥码头、栈桥、滚装卸载平台等作业;六是浮船连,负责在内河、水运终端、水运战术或联合岸滩作业过程中,提供浮船和港口船舶保障。

(2)水上机动运输力量保障机构。为控制和保障水上机动运输力量行动,设有如下保障机构:一是后勤保障船分队,负责战区内部大宗货物和设备的干线运输,在不发达海岸和内陆水道执行战术再补给任务;二是船艇野战维修连,负责维修除通信与安全设备以外的所有建制装备,下设深潜和浅潜分队为船艇维修连水下维修提供支援;三是集装化维修基地,为战区陆军船艇野战维修行动提供装备完整的维修车间;四是港务分队,为运输终端营提供24 h行动控制,管理控制陆军船艇实施战区内运输、水运终端、内陆水道、联合两栖以及海岸后勤作业;五是港口指挥与控制中心,作为陆军船艇行动控制和可视的基本任务系统,用于协作、协调联合与联盟伙伴,实施水运机动、机动保障和机动维持行动。

2 美国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建设与运用特点

(1)模块化编组,确保水上机动运输力量高效运转。美国陆军从2008年起加快实施模块化部队转型,在后勤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组建持续保障旅[2]。持续保障旅能够为至少7个营终端提供任务指挥和技术监督。持续保障旅及其下属营,与战区维持保障司令部、远征维持保障司令部以及负责执行战区分配的维持旅保持密切协同。持续保障旅同军事地面部署和配送司令部、战区维持保障司令部之间保持密切任务协同,确保从港口开辟到配送行动以同一方式实施,实现战略到战术的无缝转换,满足地区战役指挥作战优先权。

持续保障旅在远征作战和联合作战中,可以在所有海港部署和行动,具有快速部署、快速反应和持久行动的能力。分配给持续保障旅的重型船艇运输连、中型船艇运输连、模块化堤道连、浮动船只连、舰船野战维修连、港务分队等模块化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在行动中以整建制配属给运输营终端。在战区后勤保障司令部的指挥下,这些分队可在后勤保障地区单独行动,也可以配属给海军用于保障联合两栖行动。

(2)前置和预置“定制包”,提高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响应能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填补陆军实施机动作战支援联合部队的能力缺口。为满足战略环境要求,美国陆军于2003年重新配置并重组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和联合部队结构,其目标是准确定位当前和未来水上机动运输力量,更好地支援区域作战。这种改变提高了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对战区作战司令部需求的响应能力。

水上机动运输力量的配置计划以混编船艇为基础,船艇以“定制包”前置和预置满足训练与地区支援需求。战区内前置和预置的陆军船艇“定制包”,极大地缩短了部队反应时间,保障了战役的作战进程,增强了战斗指挥官可用的有效承受能力。每一个“定制包”能在需要时支援另一战区作战。部署在美国大陆基地的“定制包”,致力于支援南部司令部、北部司令部和美国大陆基地执行任务,并按要求为全球主要作战行动提供援助,同时也支援分队、院校的训练和演练。部署在美国大陆外的两个“定制包”,主要支援特殊战区内部向战略港口前送兵力,以及支援后勤保障、港口开辟、船艇修复、海上救援、港口封锁、反介入和海岸后勤等行动。

(3)发展专用装备,提高水上机动运输力量投送能力。美国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装备型号完整、综合配套[3]。船艇根据执行任务情况分为驳运船和工程作业船两种类别,分为A、B、C等3个等级。A级船艇包括大型拖船、后勤保障船和通用登陆艇,能够长时间、独立执行任务,某些船艇还可以独立完成跨洋航行;B级船艇包括小型拖船、小型登陆艇以及所有堤道渡船,常在受限水域作业,具有海岸保障特性;C级船艇包括所有驳运船,装备有动力装置、通信、环境控制和消防子系统。

为满足陆军未来模块化部队输送的战略发展要求,美陆军着重发展联合高速船艇、港口指挥控制中心和船岸连接桥装备等3类装备。联合高速船艇用于满足联合后勤水路运输部队远征、战区间机动等方面的要求,有助于缓解战役和战术机动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港口指挥与控制中心作为移动式互操作任务指挥平台,配备有能够观察全球海上作战环境的传感器,收集处理资产跟踪和作战区域相关环境数据,实时跟踪各水上机动力量;船岸连接桥装备是确保联合高速船艇和现役船只靠泊装卸载的关键装备,具备在任何地点架设栈桥的能力,可提升部队基地到港口间的保障能力。

(4)规范训练策略,提升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全球机动能力。陆军船艇船员训练策略依据完整程序构建,包括院校和部队训练,也包含了与陆军规章《船艇》相一致的军事职业发展与认证,这对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执行船艇行动至关重要。

美国陆军运输学校是现役和预备役陆军船员的训练场所。船员和分队的海上频繁训练,使得陆军船员有望获取和维持高水平技能。在船员训练中,充分利用虚拟技术和远程教育等现代技术,采用广域模拟手段,其中包括各型船艇综合船桥作业模拟、恶劣天气与损管作业模拟、轮机操作和故障诊断训练模拟以及全球范围大部分港口作业模拟,从而提升了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全球机动能力。美国运输司令部和军事海运司令部每年在全球各军事基地开展输送、运输、内河行动、装卸载等训练或演习,参训兵力包括军事海运司令部下属预置船、海军两栖舰船和陆军远征运输旅的船艇分队与水上终端部队。

遵循军事职业发展规律,船员的航海资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通过相应等级航海技术考试后获得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有效期为5年,且必须在期限满之前进行更新或升级;二是通过船艇专业岗位履职测试获得许可证,用以证明个人有能力安全执行指定技能水平等级的船艇特殊行动。

3 对我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建设的启示

(1)加强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建设。一是适应新型陆军发展需要。我国是陆海复合型国家,陆军为适应“从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的转变”和“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发展要求,必须建强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当前,我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的装备数量少、性能较低且配置不尽合理,尤其是缺乏高效的专业运输装备,导致水上机动运输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信息化海上维权、岛屿争夺战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求,是战斗力生成的“瓶颈”。二是提升岛屿部队保障质量。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是绝大部分驻岛部队日常训练和战备物资、器材及人员进出岛的唯一途径。我国设防岛屿众多,近百支驻岛部队守卫着我国海防前哨。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推进和海军战略的调整[4],驻岛部队战备工程建设和战备训练任务日益繁重,进出岛运输量不断加大,需要一支强大的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为岛屿部队实施配送保障。三是强化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当前军队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任务越来越多,如执行水上搜救、人道主义援助、海外维和等,陆军专业化水上机动运输力量能够迅速、高效地往目的地运送物资与人员,这是其他力量不可替代的。

(2)完善水上机动运输力量体系。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应适应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的需要,从体制编制上整合完善,建立专业的、分工细致的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可借鉴美军的做法,向小巧、精干、模块化的力量转型,如将一些重要保障力量(如舟桥架设与岸滩作业分队)可以并入陆军水上机动运输部队,加强装卸载、抢修抢建、仓储防护、通信保障和建造检测等队伍建设,建成模块化的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有计划地发展陆军专用水上机动运输装备,配备大吨位的登陆艇、滚装船、综合补给船,适应岛屿部队物资装备保障,提高快速保障能力;配备自航式驳运船、浮吊、滚装卸载平台,研发堤道、栈桥系统,提高在简易/退化的港口或裸滩的越岸后勤保障能力。

(3)探索新形势下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管理使用模式。一是预置水上机动力量。可以仿照美军的做法,对一些平时很少用、而紧急情况下或战时又不能缺少的水上机动运输专用装备,可以采用缩编的方式,仅留一部分人负责维护,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扩编,快速投入工作。二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要求,完善军民融合式运输保障体制机制,采用签订合同的方式采购军地通用的装备;推行水运物流设施、包装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体系化,推行军民一体化运输,让更多的水运承包商积极参与水路军事运输。

(4)强化训练,提高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实战化能力。一是强化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充分利用院校和部队现有训练器材和模拟训练系统,开发基于网络信息的集成化训练系统,实现多编队合成、多军兵种联合训练,提高军事训练效益和部队训练水平。二是推进部队训练向实战聚焦。严格落实实战化训练要求,无论是制订演习方案,还是演习地点的选择,都要围绕未来作战环境要求,参演部队进行实装、近似实战条件下的水上机动、船岸卸载演练,检验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和各种机动保障装备的综合保障能力。三是完善军事职业教育机制。遵循军事职业教育规律,完善岗位任职培训和升级培训制度。可借鉴美陆军做法,采用技术资格证书和岗位履职许可证两证制度,完善激励和淘汰机制。

4 结 语

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是新型陆军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我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建设,可借鉴美国陆军水上机动力量建设与运用的经验,结合我军实际,加强陆军水上机动运输力量建设,进一步完善力量体系,积极探索管理、运用与训练模式。

[1] 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Army Watercraft Operations:ATP 4—15[S]. Washington: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2015.

[2] 刘宁.美陆军第七远征运输旅[J].外国军事后勤, 2015(4):1-12.

[3] 秦成,翟性泉,王艳芳.美军栈桥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J].后勤科技装备,2013(2):59-61.

[4] 鄢俊,梁正华,于升涛.关于海上机动保障力量的建设与思考[J].海军学术研究,2013(1):80-82.

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ofWaterMobilityTransportationForcesinUSArmy

WANG Zesheng

(Zhenjiang Campus, Army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03, China)

Considering the organization mechanism of water mobility transportation forces in US army, the paper analyzes its experience from 4 aspects: modular grouping, pre-positioning and presetting custom package, developing special equipment, and improving training polic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tual combat ability, it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complete the system, and explore management and usage patterns and training model of water mobility transportation forces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our arm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ater mobility transportation forces; army watercraft; US army

2017-08-24;

2017-09-14.

王则胜(1975—),男,博士,副教授.

10.16807/j.cnki.12-1372/e.2017.12.004

E234

A

1674-2192(2017)12- 0014- 04

(编辑:孙协胜)

猜你喜欢
船艇战区美国陆军
考虑浮绳联结的双无人船艇系统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美国陆军计划开发高功率微波反小型无人机技术
2020年9月17日,美国陆军士兵在训练中发射新的M109A7圣骑士自行火炮
江龙船艇探索清洁能源船艇有哪些亮点?
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流评价模型
美国陆军士兵正在进行实战演练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美国陆军侦察直升机选型受阻 国会质疑有人直升机时代结束
江龙船艇创新能力突出的船艇制造专家
船艇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