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防近”工作方案》对学生近视率影响的研究

2017-01-10 10:19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小学钟华
新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用眼实验班学期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小学 钟华

《中小学“防近”工作方案》对学生近视率影响的研究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小学 钟华

目前,小学教育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及能力培养,忽视身体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轻视学生视力保健,学生缺少好的用眼习惯,导致近视眼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趋于小龄化。我校2007年3月调查学生近视眼率为27.3%。其中低年级为19%,中年级20%,高年级48%。

一、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让学生知道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保健习惯能有效降低近视率,养成健康合理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懂得预防近视的常识,从而使小学生近视率大幅下降,进而引起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对“防近“工作方案的重视,营造出人人重视保护学生视力,学生自觉保护自身视力的环境和氛围。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1.研究方法:

(1)跟踪调查法:分别抽取低年级二(1)班、中年级四(1)班、高年级六(1)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个学期的跟踪调查,以近视度数降低的学生人数以及新增近视眼学生的人数为研究重点。

(2)问卷调查法: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目的是调查防近方案在校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3)图表对比法:运用图表整理调查问卷和学生近视人数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显示出学校开展“防近”工作方案后学生近视率数据变化。

(4)小组辩论会:召开小组讨论会,对问卷调查及资料进行整理讨论分析,得出一份“防近”工作方案取得的成效报告表。

2.研究过程。

(1)通过2008年和2009年上学期三个学期来实验班学生近视眼人数的对比,我们得出在开展防近工作方案之前学生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和近视率的数据变化,初步取得了实验班近视眼的具体数据。

(2)2009年2月底,在开展《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前对被实验班二(1)班的学生进行用眼习惯和眼睛保健情况调查。

(3)从2009年3月开始,我们制订了学校的防近工作计划,对被抽取的实验班级实施调查,跟踪观察二(1)学生的用眼习惯和眼睛保健情况。

(4)从2009年6月开始,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被实验班级学生在全面推进防近工作方案后学生近视预防和近视眼改善情况所取得的成果,并与2007年和2008年上学期进行对比。

(5)2009年6月底,收集和整理资料,总结学校开展《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所取得的成果,并把成果在校展示和宣传,使“防近”工作方案在全校加以推广。

三、研究成果

1.开展《防近工作方案》后取得的成效:

开展《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前对二(1)班学生进行用眼习惯和眼睛保健情况调查:有9名学生读书、写字时眼与书本距离很近,3名学生会在课间眺望,6名学生读书看报、看电视的时间超过50分钟,12名学生超过30分钟,5名学生读书超过1小时,7名学生偶尔会躺在床上看书或者走路、乘车时看书,学生在校每天坚持做一次眼保健操,在家不做。

开展《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后对二(1)班学进行相同的调查:有2名学生读书、写字时眼与书本距离很近,2名学生读书看报、看电视的时间超过30分钟,没有学生连续看电视超过50分钟,没有学生读书超过1小时,没有学生躺着看书,没有学生在强光或弱光下写字看书。

前后对比说明,在实施《防近工作方案》后,学生的用眼习惯和眼睛保健情况得到了重视,学生改变了用眼方式和用眼时间,用眼习惯普遍得到了改善,说明防近工作方案在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对实验班学生2008和2009年三个学期的视力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个班在开展《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前的两个学期近视眼人数和近视率的数据都没有减少,并有小幅上升趋势,但在开展《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后的2009年上学期,近视率相比上一学期有所降低。这些数据说明了在我校实施开展《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后的短短一个学期时间里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的开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近视眼人数,起到了降低学生近视率的效果。

四、结论

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开展《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对促使学生良好用眼卫生和眼睛保健习惯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预防和控制小学生近视眼有很好的效果,在降低学生近视率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能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对学生近视眼和近视率的预防控制有着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用眼实验班学期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早期干预护理在儿童用眼保健方面的临床应用
利用“多用”,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人类天生会“用眼”的遗传依据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