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骠教授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的临床经验

2017-01-17 07:34吴姗姗指导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11期
关键词:降气宣肺中医药

吴姗姗 指导 张 骠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210001)

张骠教授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的临床经验

吴姗姗1指导 张 骠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210001)

张骠教授在小儿咳嗽的中医药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认为小儿急性咳嗽与“风”“痰”相关,根据自身对小儿病因病机的认识,以疏风宣肺,降气化痰为基本治法,并自拟方药,随症而治,临床每多获效。

小儿急性咳嗽 张骠 经验 中医药

张骠教授是南京市名中医,儿科主任中医师、教授,曾师从中医儿科名医江育仁先生,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儿科医、教、研工作近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在诊治发热、咳喘、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多汗、厌食、积滞、腹泻、腹痛等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及小儿多动症、抽动症等疑难杂病,见解独到,疗效显著,尤其擅长中医药诊治。曾主编学术专著多部,获多项市科技进步奖。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小儿急性咳嗽多指咳嗽时间少于3周,最常见的病因为普通感冒及急性支气管炎[1]。现代医学对于小儿咳嗽的治疗以抗感染类药物、支气管扩张剂为主,虽有临床疗效,但抗感染药物的反复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张师善于运用中医理论,并总结小儿咳嗽经验方药,在临床中得到明显疗效。现将张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张骠教授认为小儿急性咳嗽不外乎外感、内伤,以外感为主,病因与“风”“痰”相关,以“风”为主,二者常相兼为患,邪犯于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为咳嗽[2]。较之成人,小儿肺脾常有不足,稚阴稚阳之体,邪易化热。

1.1 外感风邪 张师认为生理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外感风邪,发为咳嗽,常与肺有不足内因密切相关,内经中有云“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小儿肺脏较弱,卫外防御机制不全,加之冷暖不能自调,易于感受风邪,如万全《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所言“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风邪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咯痰、或恶风、发热、鼻塞流涕、咽痒、咽痛等症[3]。张师认为临床上风邪多与寒邪、热邪、燥邪相兼为患,则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型咳嗽[4]。“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风寒袭肺,其可症见咳嗽声重,鼻塞流清涕,咳吐清稀白痰,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治以疏风散寒,化痰止咳[5]。张师认为因小儿有“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体质特点,小儿风寒之证易化热,临床小儿单纯风寒证咳嗽较少见,寒热错杂证候较之常见[6],寒热错杂证候治疗时,采用温清并进,寒热共用之法。风热犯肺,其症可见咳嗽频作,咯吐黄痰,鼻塞黄涕,或见恶风发热,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滑或浮数等,治以疏风清热,降气化痰止咳。风燥咳嗽,有寒燥和温燥之分,其症可见咳嗽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鼻塞咽干,口渴,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7]。小儿阳常有余,邪易化热,加之燥为阳邪,可伤津耗液,因此可见阴亏或水亏火旺之表现,张师在风燥型咳嗽治疗每多加养阴润燥、养阴清热之品。

1.2 内伤咳嗽 内伤型咳嗽喂养不当是重要外因,内因责之于脾胃功能系统发育不健全,脾常不足。小儿脾胃之体薄弱,而又偏食肥甘厚腻,乳食不知自节,更加影响脾胃消化功能[8],可进一步损伤脾胃之气,导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如《育婴家秘》中指出“水谷之寒热伤人者,感则脾先受之”。“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9],痰湿蕴结于肺,表现为痰湿蕴肺性咳嗽,可见咳嗽重浊、咯吐白痰、纳呆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滑,治以健脾行气,化痰止咳[10];饮食偏嗜,喜食辛辣刺激,内生痰湿,郁久易化热,痰热壅结于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表现为痰热型咳嗽[11],可见咳嗽声重,咯吐黄痰,或伴发热口渴,小便色黄量少,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指纹青紫。

除此以外,张师以为,肝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而小儿肝常有余,肝阳易亢,木火刑金,上犯于肺,发为刺激性呛咳咳嗽,治以清肺平肝,止咳平喘[12]。

2 治则治法及方药

治则治法上张师推崇《小儿药证直诀·咳嗽》中“盛即下之,久即补之,更量虚实,以意增损”[13],注重虚实论治,分清阴阳,善于随症而治。《内经》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症治之”,拟小儿治疗以疏风宣肺、降气化痰为基本治法,注重风痰的论治。疏风宣肺可包括疏风散寒、疏散风热、疏风润燥。疏风散邪时,注重肺气的调节,注重升降相因;对于化痰之法,宣肺化痰与降气化痰同用,同时注重健脾与行气,脾健则痰无生成之源,气行则痰无所聚。根据小儿“纯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体质特点,用药偏凉。

张师根据自身多年临证经验,自拟方药宣化止嗽汤加减,基本药物组成:桑叶10g,炙桑白皮10 g,杏仁10 g,紫苏子 9 g,桔梗 6 g,白前 10 g,前胡 10 g,金银花10 g,连翘、陈皮6 g,炙甘草5 g。方义分析:桑叶性寒,味甘苦,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炙桑白皮甘寒入肺经,善清肺中之热,二者常同用既可疏风热又可清肺热,泻肺平喘力强;杏仁、紫苏子合用可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桔梗既可宣肺去痰,又可利咽;白前、前胡都可降气化痰,二者和桔梗升降肺气,升降相因,共同调节肺气宣降功能;金银花可疏风散热,常和连翘同用;陈皮燥湿化痰,又可理气健脾减少生痰之源,如《幼科发挥》有云“治痰咳,先化其痰,欲化其痰者,先理其气”“气聚则痰凝,气行则痰消”,小儿咳嗽治疗可酌加理气健脾之品,使脾健则无生痰之源[14],诸药共用,共奏疏风宣肺,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随症加减:鼻塞流涕、打喷嚏者,加苍耳子、白芷、辛夷花等疏风通窍之品;咽喉不利,可加利咽药,利咽可分如炒黄芩、射干、山豆根等清热利咽,连翘、蝉蜕等疏风利咽,如玄参、麦冬、木蝴蝶等养阴利咽。《仁斋直指方论》有云“痰因火动,治火为先;火因气生,理气为本……寒痰温之,热痰清之,湿痰燥之,燥痰润之,风痰散之”,咯痰根据痰的颜色性质,辨别阴阳虚实。化痰之时除了化痰药,可加理气、健脾之品,理气药如炒枳壳、青皮等,使气行则痰消,痰无所聚,健脾药如木香、茯苓等,使脾健则无生痰之源;不同性质的痰选择不同化痰药,燥痰痰黏难略者,如佛耳草、紫菀、浙贝母、炙百部等润肺化痰;湿痰痰白易咯者,加燥湿化痰如法半夏等;热痰痰黄质稠者,可加清热化痰之品,其药物多性味甘寒或苦寒,如炒黄芩、浙贝母、竹茹、瓜蒌皮等;口干少饮者,可加芦根、天花粉、玄参等生津止渴;易汗者,可加五味子、炒白芍、柏子仁养阴敛汗,炙黄芪、浮小麦等固表止汗,煅龙骨、煅牡蛎等收敛固涩之品;食欲欠佳,纳谷不香者,可加焦山楂、焦神曲、炒谷芽、炒麦芽等健胃助运;大便干结难解者,可加瓜蒌仁、柏子仁、火麻仁等润肠通便;干咳少痰、呛咳,表现为痉挛性咳嗽者,可加蝉衣、地龙、制僵蚕等平肝熄风通络之品。咳嗽伴时有喘息者,可加炙麻黄宣肺平喘、葶苈子泻肺平喘。

3 预防调护

张师在临床对小儿咳嗽中医药诊治具有独到的心得,同时注重生活饮食调护。明代《万密斋》中有云“若要小儿安, 常带三分饥与寒”[15],《小儿病源方论·养子真诀·养子调摄》中“养子若要无病,在于摄养调和。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小儿饮食不知自节、不能自主根据气温调节衣物,家长根据小儿个体差异,因时而异,减衣或保暖,帮助小儿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定时就餐,少吃零食,不宜过饱。小儿脾胃功能不健全,脾常不足,辛辣刺激、过冷、甜食之品,会刺激咽喉,加重咳嗽的症状,使脾失健运,加重痰湿的形成,同时使内生痰湿易于郁而化热,不利于咳嗽的预后。

4 验案举隅

患某,2016年8月6日初诊。主诉:咳嗽两日。患者2 d前因受凉出现咳嗽咯痰,白天咳甚,阵咳痰黏,色白难咯,咽痒不适,无恶寒发热,无咽痛,无鼻塞流涕,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活动后汗多,纳可寐安,二便调。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查体:咽部充血,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拟疏风宣肺,降气化痰为主。方药为桑叶 10 g,桑白皮 10 g,杏仁 10 g,紫苏子 9 g,炙甘草 5 g,蝉蜕 6 g,制僵蚕 6 g,连翘 10 g,白前 10 g,前胡 10 g,辛夷花6 g,陈皮6 g,浙贝母10 g,干地龙。4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每日2次。二诊:咳嗽减轻,咯痰减少,咽痒已除,拟原法治疗,上方去连翘、辛夷花,加射干10 g,瓜蒌皮10 g,佛耳草10 g。3剂,服用方法同上。

5 结 语

张师在小儿咳嗽中医药诊治方面方法独到,疗效显著。辨证首分外感、内伤,分阴阳虚实。病位以肺脾为主。临床上小儿咳嗽多夹痰夹滞,根据患儿的症状及舌苔脉象辨别[16]。咳嗽咯痰,化痰、理气、健脾三者皆可运用;脾气亏虚,饮食不知自节,易于夹滞,可酌加消食和胃之品。治疗上以疏风宣肺,降气化痰为主,疏风宣肺多用于外感,降气化痰多用于内伤咳嗽,临证之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临证之时,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制宜。同时生活饮食的调整,其对小儿咳嗽的预后及发展,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齐永福.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病(风热证)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2(7):62-63.

[2]司振阳,张骠.张骠治疗小儿咳喘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2009,2(28):98-99.

[3]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6-81.

[4]朱景维,张骠.张骠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J].光明中医,2016,2(31):487-488.

[5]梁燕,李艳红,邢潇,等.高玉瑃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介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76-79.

[6]陈鲁.李安源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J].中医中药,2011,8(12):155.

[7]许济群,王绵之.方剂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印),2013:171-172.

[8]娄悦恒.朱丽霞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15,1(11):3-5.

[9]郭小燕.程万里治疗小儿咳嗽经验举要[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4):54.

[10]韩新民.中医儿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4-99.

[11]李红燕,隆红艳.张骠教授诊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31):53-55.

[12]孙轶秋,叶进.曹颂昭治疗小儿咳嗽经验[J].江苏中医,1993,38(6):5-6.

[13]钱乙.小儿药证直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5-29.

[14]高学敏.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46.

[15]甘国进.范绍荣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11,3(7):9-10.

[16]侍鑫杰.王霞芳治疗小儿咳嗽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7,9(3):1-2.

R249.8

A

1004-745X(2017)11-195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11.021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1103710771@qq.com)

2017-04-05)

猜你喜欢
降气宣肺中医药
紫苏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治疗小儿肺炎小验方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痰除不尽试试这碗汤
自拟疏降和胃方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9例临床观察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