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

2017-01-17 12:14
自然保护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豫西抗旱成活率

吕 敏 生

(河南省嵩县林业局 471400)

豫西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

吕 敏 生

(河南省嵩县林业局 471400)

为了探索适宜豫西山区气候特点的造林技术,经过河南省嵩县林业技术工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采取造林前准备、多种抗旱技术措施综合应用、栽植后防失水等技术方法,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豫西山区的抗旱造林技术,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豫西山区;抗旱;造林;防失水;补水

豫西山区范围包括河南省的洛阳市、三门峡市两个地级市。伏牛山和外方山横亘于该区南部,熊耳山、崤山、嵩山分布于中北部,太行山西南段在东北边缘;老灌河、白河、伊河、洛河、汝河以及黄河干流、沁河等穿越其间,有一系列的河谷平原、盆地。境内海拔高度相差悬殊,从86米到2400多米。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主要是以栎类和油松为主的天热次生林,海拔500~1000m的低山主要是耐旱的灌丛和草甸,而地势较低的丘陵和河川谷地则主要栽培农作物和发展经济林。

豫西山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冬春干旱、夏秋高温多雨。另外,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豫西山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属于欠发达地区;其林业基础薄弱,林业生产抵御干旱等气候灾害的综合能力较差,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受降水和气温变化影响较大。严重的春季干旱所造成的新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是长期以来制约林业生产发展的瓶颈。

近几年来,随着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相对容易造林的宜林地已逐步造林成林,剩余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依靠常规造林技术已不能保证其成活率。嵩县林业技术工作者多年来克服困难,潜心研究,通过引进、改造、创新,总结出一套适合豫西山区的抗旱造林技术,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升林业建设工程的科技含量,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1 造林前准备

1.1 造林树种选择

根据宜林地的具体条件和造林目的选定造林树种,做到适地适树,并注意选择乡土树种。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前提和关键。应尽量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能耐干旱瘠薄的树种。人畜活动频繁的地段应选择抗牲畜啃食、践踏的树种,如栎类、油桐、火炬树、苦楝、臭椿等。

1.2 造林季节、时间及造林方式

春季造林以植苗造林为主,也可直播油桐、油松、臭椿、苦楝、白榆等;雨季造林应尽量在雨季开始后的前半期造林,且选择连阴天墒情好时造林。主要栽植针叶树小苗、容器苗,也可以直播橡子、侧柏、油松等;秋季造林应在树木停止生长后和土地封冻前抓紧进行。大粒种子、带硬壳种子和休眠期较长的种子如山杏、毛桃、油桐宜在秋冬直播造林。

1.3 苗木选择

选用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根系完整、生长健壮、无严重病虫害、具有“一签两证”、无机械损伤、没有失水的苗木,并提倡使用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的旱地苗木造林。造林苗木要进行挑选、分级。

1.4 整地

整地是造林地土壤管理的主要措施,应在造林前三个月至一年进行,山地一般穴状或鱼鳞坑整地,以利保持水土。

1.5 栽植前防止苗木失水及补水

(1)保持根系完整,随起苗随蘸泥浆。特别是容易失水的花椒、柿树、枣树、板栗、油松、侧柏等苗木必须随起苗随粘泥浆。

(2)提倡就地育苗,随起随栽,杜绝长途运输苗木。

(3)运输苗木严防失水。运输前认真包装,蘸泥浆后用塑料薄膜包扎根系或全株,如运输时间较长还可填充湿锯末等保湿。运输中用蓬布包严,落叶树洒水保湿;侧柏等针叶树要加散热装置,严防发热。

(4)重视假植。起苗后运输前及运到后栽植前,一定要搞好假植。要切实做到疏排、深埋、实踩、浇水。严禁成捆假植苗木,以免苗根失水过多。

(5)栽植前浸泡苗根。除泡桐外,大部分裸根苗栽植前将根全部放入水中浸泡24-48小时,每天换水,保证苗木吸足水分,可提高成活率20-30%。

2 多种抗旱技术措施综合应用

2.1 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1)小容器苗造林:用直径4~6.5cm,高10~15cm的塑料容器袋,春季袋内播种油松、侧柏等种子,雨季上山造林,出圃时苗龄达到100天以上,苗根将要扎出袋孔,俗称“百日苗”造林。

(2)大容器苗造林:大容器规格12×15cm、12×18 cm、14×20cm甚至20×35cm。把2-3年生的侧柏、油松苗定植在的大容器袋内培育半年以上,或把阔叶树大粒种子如毛桃、橡子(栎类)、山杏、板栗等播种在大容器袋内,发芽后培育半年以上。除严冬外,全年都可出圃造林。小容器苗成活率、保存率低,2000年前应用较多,现多采用大容器苗造林,连年成活率均在90%以上。

(3)容器苗出圃时要使用木箱、塑料筐或大塑料食品袋盛装,严禁手提苗茎搬运,以免运输途中损坏容器和苗根。装、运、卸苗和造林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禁野蛮操作。

(4)植苗回土时,要沿坑壁四周依次踏实,避免散坨伤根。

(5)容器大苗移栽造林时,应适当深植,覆土高于容器袋3~5cm,以增强抗旱能力,并在坑内撕破容器袋底部。

2.2 截干造林技术

对于萌芽力强的树种可采取截干造林。用利剪截去苗干,截干高度在苗木根茎以上10cm左右,用于雨季、秋季造林或春季早栽。截干造林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形成通直的主干,提高造林效果。适合截干的主要造林树种有刺槐、花椒、紫穗槐、栎类、香椿、臭椿、苦楝、黄连木、五角枫、栾树、火炬树等。侧柏可以半截干造林,即截去苗木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果树类如柿树、核桃、板栗、枣树、杏等尽量降低定干高度,保留60~80cm主干;多主干或多枝树种,除重剪打头外,还要疏除部分枝干。特别是刺槐、花椒、紫穗槐截干造林技术,已在豫西山区普遍推广,成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干旱严重年份可比不截干的成活率提高30~50%。

2.3 直播造林技术

播后容易发芽生根并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树种,可播种造林。直播造林成功率高、成本低,但见效稍慢。技术要点:

(1)直播造林的种子必须是经过检疫、检验、精选和发芽试验的合格种子。

(2)直播造林除严冬外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可参阅本文“造林季节、时间的选择”)。

(3)一般采用穴播:人工挖穴,穴径20~50cm,深15~40cm。穴内松土,大粒种子每穴3~5粒,如栎类、油桐、板栗、茅栗、核桃、毛桃、苦楝、山杏等;小粒种子每穴10~20粒,如油松、臭椿、黄连木、白榆、花椒、荆条、刺槐等。根据树木种子大小,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二至四倍,播种前要将穴内的底土先行踩实,播后也要用脚踩实。如墒情较差,应逐穴浇水。如结合使用ABT或GGR浸种,效果更好。鸟、兽、鼠害严重地区可选用甲基异硫磷等药剂播前拌种。

2.4 ABT生根粉或GGR处理技术

将裸根苗根部放入ABT3号50PPM溶液中浸泡1~2小时,或用ABT3号生根粉25PPM溶液和成泥浆,苗根蘸泥浆造林,或用ABT3号10PPM浇灌苗木根部,或用GGR6、7、8号的30~50PPM水溶液浸根0.5~2小时,可缩短生根时间三分之一,提高成活率15~60%。

用ABT3号25PPM浸种0.5~2小时或GGR6号、7号、8号30~50PPM浸种2~24小时后直播造林,可提高发芽率15%以上。

2.5 抗旱保水剂应用

(1)将保水剂配制成胶状物蘸根造林,使用浓度为0.5%~2%。

(2)用保水剂施入植树穴内造林,要先将保水剂放入水中充分浸泡,在吸水呈饱和凝胶后再与土壤混合造林,用量按干重为植树穴内干土重的0.1%。采用侧柏1年半至2年半移植苗,带护心土雨季上山造林,施抗旱剂并浇底水,成活率可达95%左右。

2.6 深埋造林、蘸泥浆造林、水容器造林技术

(1)有些树种如杨树,深埋60cm可提高造林成活率,浸根与深埋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2)苗木根系蘸上泥浆后造林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特别是须根细弱、容易失水的苗木更为必要,如花椒、柿树、枣树、板栗、山茱萸等。外调苗木栽植前要二次蘸泥浆,如与抗旱保水剂配合应用,效果更好。

(3)将苗木的一根侧根放入容积约500ml装满水的塑料瓶或玻璃瓶中,瓶口用泥或者薄膜封好,一起栽入树穴中,可帮助苗木抵抗1~2个月的严重干旱。

2.7 栽植后防失水技术

(1)通过覆盖草类、石块、漏斗式树盘地膜以及土面覆盖剂,可以有效防止栽植后失水。

覆盖草类:用野草、树叶、秸秆覆盖栽植穴,覆盖厚度2~3cm,上面再压一层约2cm厚的土。

覆盖石块: 用石块覆盖栽植穴表面,石块单层平放,全穴覆盖。

覆盖漏斗式树盘地膜:即在苗木定植浇水后,以树干为中心,修成边长0.5~1m、中间低、四周高的漏斗式树盘,然后将同样大小的地膜中间戳一个洞,套过苗干,平铺到树盘上,膜面拉直平展,四周压土盖严,苗木周围再压上一些土以防进风。可使地膜上雨水集中到苗木根上,使无效降水变为有效降水,同时保湿增温,促进苗木成活。

覆盖土面覆盖剂:在植树穴的表面用土面覆盖剂覆盖,可防止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可选用天津轻化所研制的土面覆盖剂6号或65号等。

(2)植物蒸腾抑制剂:将1%的黄腐酸钠或乙酰水杨酸水溶液喷施于叶面,可显著减少植株蒸腾失水。

(3)松土除草:雨后及时松土除草,以利保墒。

3 其他方面

(1)专业队造林。凡工程造林,应组建造林专业队施工,并建立工程监理制度,才能切实保证造林质量。河南省嵩县的专业队造林模式多次得到省、市上级部门的肯定。

(2)加强管护。造林结束,管护立即上马。根据情况固定专职或兼职护林员进行管护。新造林地,视情况建立工程围栏或生物围栏,杜绝牛羊啃食、践踏和人为破坏。

[1] 王少明,杨拴温,郭志敏,等.豫西半干旱地区核桃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14,34(02):23-26.

[2] 赵红军.春季抗旱造林技术要点[J].农家参谋,2009,(02):13.

[3] 杨姣娥,牛艳丽.浅谈豫西地区退耕还林造林实用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4):83-84.

[4] 彭兴龙.豫西地区抗旱造林适用技术[J].林业建设,2006,(03):43-44.

[5] 王海波.豫西丘陵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03,(04):52.

S728.2

B

1004-7743(2017)04-0025-03

2017-09-09

吕敏生(1961- ),男,河南嵩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和森林资源管护工作。

猜你喜欢
豫西抗旱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豫西靠山簧的衍变与传承
豫西夜长坪钼钨矿床典型磁异常二维反演浅析
豫西崤山东部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豫西五丈山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研究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防汛抗旱物资储备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