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方略

2017-01-24 14:03廖婧宇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农村服务

廖婧宇

(新疆昌吉市佃坝镇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服务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3)

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方略

廖婧宇

(新疆昌吉市佃坝镇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服务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3)

2007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引导社会参与,建设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举办的、非盈利的、向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和保障农民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各种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它的基本特征是公益性、社会化、平民化、系统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意义和紧迫性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随着农村广大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的需求结构、消费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已不满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生活,他们迫切希望能像城里人一样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在广大乡镇和农村社区,文化机构和团体很不健全。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中心由于缺少专业管理人员和财力支撑,日渐冷落。不少文化站干部成为搞计划生育、收税费、行政驻村的大杂家。许多曾为文化事业做过重大贡献的农村电影放映员、图书管理员下岗失业了。农村的文化场所设施陈旧简陋,乡镇图书馆里添不起新版图书,农村影剧院换不起破损的座椅等。

因而,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演进,也是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实现政府职能转换的必然结果。

二、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体现在它的“公共性”与“责任性”上。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共性”表现在:第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拥有主体是政府主导下的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机构;第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一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所有村民们的共同需要;第三,衡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的指标不是经济利润,而是长期的服务质量、数量和满足村民们需要的程度;第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村民们广泛参与的文化建设事业,这种参与既包括对文化服务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也包括对文化服务体系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责任性”表现在:其广义的主观责任来自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对农民文化服务责任的认识、理解、感受和农民们对文化服务信赖程度的估价;而其客观责任则是对农村公众利益负责,对宪法和法律负责,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织、管理、服务、规划、政策和标准负责。高层次的公共责任应该表现为“有效地利用所有资源,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终极目标”,要求建立“以人为本、农民需求为上”的理念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全面整合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受众资源、服务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创建和谐社会及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份额和影响力。

因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坚持公益性原则。文化服务是公益性的服务,具有典型的“灯塔效应”,公共文化服务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尤其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更应以政府为主。

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文化生活层面文化探索需要,这种广泛的公共权利只有政府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有组织地提供。这是由政府的公共责任所决定的,也是政府能力和绩效的具体体现。

坚持“以人为本、农民需求为上”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终目的。因此,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优先考虑农民们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

坚持社会公平原则。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坚持效率原则的同时,更多地要从体现社会公平的角度着手,创造平等的服务和文化环境,让更多的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及实施困境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政策法规体系,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规划和保护名录等,这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即政府通过预算投人的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和设备,以及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等,这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物质基础。

三是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即培养和组建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业余文化队伍和支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人员、辅助人员等,这是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发展的核心力量。

四是经费支撑体系,即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顺利运转的基础设施经费投人和后续服务经费来源。这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保障。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突破以下困境:

需求多元化与投入单一的困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公共利益相关者的多样化,对文化服务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文化服务的压力相应加大。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更多资源的可能性并没有明显增加,投入主体单一、政府拨款严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

志愿缺失与公益性错位的困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益性机构的社会地位和形象还有待建立,具体表现为志愿缺失,如志愿者队伍的缺乏,慈善性捐赠欠缺,公益活动狭隘等,使民间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难以成为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补充。

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政府主导、财政支撑、社会合力、资源下移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对策。

第一,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政支撑体系,落实文化经济政策。从当前许多省市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在整个财政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在政府预算中设立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专项基金。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采用统一管理、合力共建、各记其功的办法,基金建立应该由省文化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各市县建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库,集中资金重点扶持,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协调财政、工商、税务、城建等部门联合制定相关政策,便于齐心协力贯彻执行。落实文化经营收入税利返还政策,从旅游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给文化文物管理部门,保证维修和保护经费。这些都是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支撑体系的有效途径。

第二,建设两大平台,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一是文化交流平台。每个中心村和较大的行政村都应该有文化宫、影剧院等公益性文化设施作为文化交流平台,对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在融资、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建立以民间艺人为主体,组建以镇、乡、村曲艺团、小剧团、秧歌队等为载体的业余文艺团体作为文化交流基本组织。二是农村文化队伍培训平台。以农村业余文艺骨干为重点,以县及镇乡文艺团体工作者义务定向培训为辅助,实施“农村文化艺术人才培育工程”,从而为广大农村带来实实在在的文化利益。

第三,实施城市文化资源下移。一是“思想下移”,文化的力量,就在于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和影响,对思想观念的改变和植入,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权平等”的新理念;二是“工作下移”,不断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思路,把工作的立足点转移到农村;三是“人员下移”,文化工作要上去,文化工作者要下去,城市文化团体、文化艺人、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农村,“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积极为农民兄弟提供文化服务;四是“资源下移”,不断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方法,把城市文化资源向公众开放,让平民百姓也能享受到现代文化生活。

第四,在农村建立起以戏剧和电影为主要内容、以村落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文化产品供求体系,形成“三级补助、市场运作”的机制。农民消费文化的样式日趋多样化,但戏剧和电影仍然是最受欢迎的艺术样式,看戏是基层群众盛大的文化节日,它不仅能够满足农民欣赏艺术的需要,更是农民社交的重要形式。我们要通过政府补助和引导,通过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机制使更多的文化产品流向农村市场,满足农民的需求。

第五,在农村建立起以民间艺术文化为龙头,社区、村落和企业、校园为基础的群众自娱自乐享受文化的活动体系,形成农村群众文化的活动机制。农村群众既是文化享受主体,也是文化创造主体,并在创造中享受文化的快乐。通过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壮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使民族民间艺术得以传承、保护和创新。

[1]高雅杰,孟华.浅析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J].台声(新视角),2006(1).

[2]盛荣.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研究现状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刘保昌.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孝感学院学报,2007(5).

G122

A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农村服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