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民族主体浅析

2017-01-24 14:03杨笑妮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白山高句丽部族

杨笑妮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渤海国民族主体浅析

杨笑妮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本文较为全面地梳理关于渤海建国过程的靺鞨、渤海历史文献,分清了突地稽率领的亲唐的粟末靺鞨主体和以大祚荣为首的附高丽的粟末靺鞨残部,对“附高丽者”的观点进行辨正,推翻了渤海“高丽别种说”的论断,澄清了渤海国的民族主体始终是靺鞨族。

渤海;靺鞨;粟末靺鞨;高句丽;民族主体

一、“高丽别种说”与“靺鞨说”

据《旧唐书·渤海靺鞨传》记载“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高丽既灭,祚荣率家属徙居营州。万岁通天年,契丹李尽忠反叛,祚荣与靺鞨乞四比羽各领亡命东奔,保阻以自固。”

而这里的“本高丽别种也”被一些学者作为大祚荣是高丽人,以及渤海靺鞨的主体民族是高丽族的证据,形成了“高丽别种说”。而这类说法也可细分为两小类,一是认为高句丽人占据了渤海国的上层阶级,但大部分的中下层阶级仍是靺鞨人。另一种则直接认为渤海国的绝大部分居民都是高句丽人。

然而更多的学者对于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有另外的认识。即渤海国是“一个以靺鞨诸部为民族主体,联合高句丽遗民、汉人和邻近众多部落民族建立起来的古代国家。”

二、靺鞨与高丽的关系

《隋书·靺鞨传》记载“靺鞨,在高丽之北,邑落俱有酋长,不相总一。”又有《北史·高丽传》记载,隋文帝杨坚曾在玺书中责高句丽王“每遣使人,岁常朝贡,虽称藩附,诚节未尽。驱逼靺鞨,禁锢契丹。”这些史料说明靺鞨和高句丽在地理位置上是相邻的关系,并且在与高句丽的斗争中处于下风。

而正是由于高句丽“驱逼靺鞨”,造成了“其白山部,素附于高丽,因收平壤之后,部众多入中国。汨咄、安居骨、号室等部,亦因高丽破后奔散微弱,后无闻矣,纵有遗人,并为渤海编户。”据此可知由于生存空间被高句丽挤压,靺鞨族团已经分裂,其中的白山靺鞨已经归附于高句丽,由于高句丽逐渐成为东北亚最强大的政权势力,引起了中原王朝对它的不满,最终在公元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安市之战“收靺鞨三千三百人,悉坑之。”不仅高句丽灭亡,被高句丽所驱驿的靺鞨部族也成为和唐朝对战的马前卒,受到重创。

三、粟末靺鞨是否依附高丽

然而靺鞨部族中,除了已经明确知道白山靺鞨依附高句丽,黑水、拂涅、号室位于肃慎故地独善其身外,在粟末靺鞨是否依附高句丽的问题上,学者们存在着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粟末靺鞨依附于高句丽。据记载“每战,靺鞨常居前。”“北部反,与高丽合。”又据上文提到大祚荣被称为“高丽别种”,且《新唐书·渤海传》记载“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高丽灭,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地直营州东二千里,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筑城郭以居,高丽逋残稍归之。”由此可推测,在高句丽被灭,且自身实力受到极大打击的粟末靺鞨,对于唐朝是一种敌对的心态。而唐王朝对于靺鞨的管理并不重视,仅仅将靺鞨人的首领禁于营州和将靺鞨人的居住地隶属于安东都护府来管辖。这些举措并不能有效控制对唐朝存在很强敌意的靺鞨部族,在契丹叛乱之时,大舍利乞乞仲象、大祚荣以及乞四比羽就趁机东出营州。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粟末靺鞨并未臣于高丽。据《隋书·靺鞨传》记载:“炀帝初与高丽战,(高丽)频败其(粟末靺鞨)众,渠帅突地稽率其部来降……”这种观点认为“粟末八部在突地稽率领下内附,是举族南迁,是一次战略性转移。”并且认为粟末靺鞨在举族南迁后,参加了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对高句丽的作战,被中原文化影响,使其部族不必像白山靺鞨一样被削弱实力,从而为粟末靺鞨的崛起积蓄了力量。

虽然两种观点截然不同,但其实第一种观点所说的粟末靺鞨是以大舍利乞乞仲象率领的小部分靺鞨部族,而第二种观点指的则是突地稽率领的粟末靺鞨主体,这一部分主体并没有跟随大祚荣东迁,而是在公元623年就已经离开营州迁入幽州了。

根据王承礼先生的《中国东北的渤海国与东北亚》 所言,在营州的靺鞨诸部之间存在着两种分化趋向,一种是降唐的柳城靺鞨(实际上就是突地稽率领的粟末靺鞨中的八部以及浮俞靺鞨的乌素固部落),另一种是附高丽化的北部靺鞨(也就是在668年高丽灭亡后被强迁来的粟末靺鞨、白山靺鞨,而乞乞仲象、乞四比羽的部族就在其中)。

在出现契丹叛乱时,包括了粟末、伯咄和安车骨的西迁靺鞨三大部族趁机东奔,大祚荣回到第二松花江流域和东流松花江流域的故地以后,“保阻以自固” ,吸收一大批粟末、伯咄、安车骨这三部的靺鞨势力,但仍然未能打败李楷固,并且乞四比羽战死。由于之前乞乞仲象已经病死,大祚荣已经掌管粟末靺鞨,而现在更统率了乞四比羽统领的靺鞨部族。在越过天门岭以后,“保挹娄之东牟山。” 进入了肃慎系族群的旧地,在拂涅、白山等部,甚至高句丽残余势力的支持下打败了李楷固并建国。

四、渤海建国过程中的民族融合

渤海建国过程中的民族融合主要可以划分为三次:

从营州随着大舍利乞乞仲象、大祚荣以及乞四比羽东奔的粟末靺鞨、安车骨靺鞨和伯咄人。

在越过天门岭之前,也就是在第二松花江和东流松花江流域吸收的粟末、伯咄、安车骨靺鞨部族。

在越过天门岭之后,在肃慎旧地召集到的拂涅、白山靺鞨和高句丽人。

虽然这三次过程中各民族所占的比例并不确切,但“大祚荣一直活动于靺鞨故地、渤海建国后还曾将都城迁往肃慎故地的上京来看,渤海的建国集团显然以靺鞨人为主,高句丽人所占比例不会太大。”

除此之外,在渤海中后期的大仁秀时代,南部的渤海靺鞨征服了北部的黑水靺鞨。不过由于渤海靺鞨被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在风俗文化上与北部靺鞨很难产生民族认同心里,因此北部靺鞨并未融入渤海国的主体民族,而是成为被统治民族。

综上所述,在渤海国的民族主体并不是所谓的高丽族,也不是大祚荣所属的残余粟末靺鞨。而是以伯咄、安车骨、拂涅、白山四部为主体的靺鞨部族。

[1]刘昫.旧唐书·渤海靺鞨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朴时亨.渤海史[M].平壤:金日成综合大学出版社,1979.

[3]张国钟.渤海史研究[M].平壤:朝鲜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孙炜冉,史话.渤海国的靺鞨人构成解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5]魏征.隋书·靺鞨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

[6]李大师,李延寿.北史·高丽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9.

[8]欧阳修.新唐书·黑水靺鞨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欧阳修.新唐书·渤海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张碧波.靺鞨族的分化、重组与渤海之建国——兼及两唐书“别种说”、“依附说”辨正[J].东北史地,2007(6).

C95

A

杨笑妮(1991-),女,湖南怀化人,考古学硕士,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系,研究方向:北方考古。

猜你喜欢
白山高句丽部族
部落里的秘密
馆藏高句丽铁器的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试论抚顺地区高句丽与女真城址之异同
美丽乡村行之白山街村
凶器哪儿去了
神话还是史事
——高句丽前史叙述献疑
登呼中小白山
高句丽独特丧葬习俗探析
论捺钵制度及其对辽代经济领域的影响
真话还是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