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山陕甘会馆雕刻装饰的艺术特征和民俗特质

2017-01-24 14:03刘明玉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照壁会馆木雕

刘明玉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开封山陕甘会馆雕刻装饰的艺术特征和民俗特质

刘明玉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古称“汴州”“大梁”。历史上先后七朝定都于此,为我国少有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夷门自古帝王州”的开封就是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地表古建遗迹众多。山陕甘会馆便是其中艺术价值和建筑价值较为显著的一处。开封山陕甘会馆集宫殿建筑、商馆建筑以及清代民居建筑为一体,既有雄伟壮阔的雍容,又有着典雅韵致的精巧玲珑。其中建筑装饰的雕刻包含三种形式:木雕、砖雕和石雕。无论从选题、造型、纹饰、制作技艺还是审美心理都集中体现了中原地区雕刻装饰特色、独特艺术风格以及浓郁的中原民俗特质。

雕刻装饰;艺术特征;民俗特质

一、开封山陕甘会馆雕刻装饰件的形制与题材

开封山陕甘会馆雕刻装饰件包括木雕、砖雕、石雕三种类型,其艺术风格为典型的清中后期建筑装饰作品精工细雕且厚重大方的风格特征,艺术处理注重雕刻装饰件的局部细节精细雕琢和对细节神韵的表现,一些木雕、砖雕的雕刻件作品在廊檐、门柱、窗棂以及牌坊和照壁等部位,细腻繁复但视觉上却不累赘,其构件和建筑物本体完美结合,建筑的考究与装饰的华美浑然一体,朴素而华丽、庄重而不张扬。

木雕是我国建筑装饰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陕甘会馆的建筑装饰中,木雕数量众多,成就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题材也是最为丰富,在中原地区山陕甘会馆木雕中绝无仅有,可谓是中原木雕艺术水准的唯一代表,也是中原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山陕甘会馆中可谓是“无木不雕、无木不刻”,在建筑木构件的房檐下的枋、斗拱、雀替、挡板、垂花柱等部位,基本上全部被装饰上木雕雕刻件。其雕刻面的构图基本都以圆木周边宽度为界限,一般使用整根木材,这也造成了其大块作品多呈现长条形图形。比较有代表性的会馆关帝庙大殿拜殿下的缠枝木雕,挑檐至额枋宽约1.5米、长约10米的平面内,以龙头为主面,注重点、线、面的协调和节奏,中间穿插石榴、莲蓬、葡萄、金瓜等植物,硕果累累,以祈求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之美好寓意,画面繁复细密、主题鲜明,画面构图呈长方形,雕刻采用镂空透雕、浮雕、弧面浅雕、高浮雕等多种雕刻技法。此处为彩色七层悬空透雕,木雕第一层是蝙蝠,寓意福气盈门。第二层主要是云形透雕花纹,云气缭绕,回环往复。第三层为二龙戏珠。第四层是瑞兽祥禽,有梅花鹿、羊、马、猴、麒麟、大象等有着吉祥寓意的动物。第五层是花草缠枝纹样,有梅花、荔枝、葡萄、桃、柑桔、松竹、兰花等。第六层是有着吉祥寓意的动植物结合,如青蛙卧莲、喜上梅梢、鸳鸯戏水、松鼠葡萄等,还有牡丹花、芙蓉花、菊花、葵花、仙鹤、鹭鸶、鹌鹑、山雀等。第七层是整个木雕最上面的一层,主要以二龙戏珠、凤凰牡丹为主体,最为精彩的部分是龙口中所含宝珠与龙舌部位只有不到两毫米连接,从下面观赏,会给观者以宝珠在龙舍上舞动之感,真可谓是精美绝伦,也显现出中原木雕工匠师傅的高超技艺。

会馆内木雕作品的选题主要有人物故事、花卉、山水、楼台、亭阁、水禽、瑞兽等题材。在人物故事题材中最多的是三国故事,赞颂关公忠贞义烈的品德情操,从侧面反映了山陕商人对武财神关公的敬仰之情。山陕甘会馆木雕在刀法和物象表现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木材自身纹理、色泽特点,发挥材料的内在表现力,在雕刻过程中对于材料自身的色泽、肌理以及结构上的细微变化进行形象的设计,以达到材料和表现物象的完美统一。材料的自身美感加上工匠师傅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和巧妙的构思,使会馆内的木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韵味。

砖雕是山陕甘会馆中另一种比较重要的建筑装饰件,主要集中于会馆正门的照壁,照壁采用仿木斗拱形式,檐桁下全部以青色砖雕装饰,上部为回形纹砖雕边饰。利用四个“寿”字纹梁头将照壁分为五个间隔,每个间隔又有两个斗拱将每个间隔分为三个区域,并用不同的纹饰装饰。爵头亦不是通常的云纹而雕刻为龙头。斗拱间装饰图案以文房器具和博古器具为主,如熏炉、花瓶、书卷、砚台、插花等,另外还有生意人常用的算盘,既有文人的雅趣也有商人的气息,可谓别有韵致。

二、开封山陕甘会馆雕刻装饰的民俗映照和艺术特征

开封山陕甘会馆中“三雕”艺术总体特征符合清中晚期的艺术特征,具有端庄、朴厚的艺术风格,其做工一般追求精雕细琢、纤巧活泼、俏丽多彩。山陕甘会馆的“三雕”艺术可谓是清中晚期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在题材的选择与表现上也体现了商人祈福、纳祥、求平安的心理,同时也是传统朴素宗教观的体现,这些雕刻被赋予了迷信、宗教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原和山陕地区民间传统信仰、民风民俗、民间审美心理。

会馆内“三雕”使用了大量的吉祥图案,其选题大体可以分为植物花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祥瑞禽兽、吉祥器物等。会馆内除了使用了大量的祥瑞图案外,还大量使用了狮子、松鼠、鸳鸯、马、猴等动物形象,最具代表性的是龙、凤和蝙蝠图形的使用。

龙、凤作为传统视觉造型元素,是中华民族图腾象征。在封建帝王时代,对于龙凤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禁忌,但在山陕甘会馆内被大量使用,或许禁忌也无法阻止商贾百姓对龙形的敬仰。陈绶祥先生认为龙的产生与中华民族古代农业社会生产有关,它作为中华民族生息发生最本质联系的农业生产主神,“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龙始终是游离于畜和神之间的一种特殊性灵。”[2]普通百姓期望借助龙的神力保佑自己生活安康幸福。对于龙的崇拜是原始朴素宗教观在普通百姓信仰心理的投射,复杂而又神秘。山陕甘会馆是商人活动所在,因其很多活动都与财富、功名利禄相伴,所以对于平安、吉祥的心理追求更甚,这也是当时市井文化世俗风化的一种反映。

会馆龙、凤装饰形式主要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双龙捧寿、双龙献福、丹凤朝阳等。龙的造型多样,大体分为团龙、飞龙、祥龙、夔龙、云龙等。在会馆内龙图形雕刻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会馆大门的照壁上所刻的二龙戏珠,二龙盘结饰以祥云,但双龙所戏的“珠”不是传统所见的火珠,而是蜘蛛。蜘蛛在传统民俗文化中被视为吉祥动物,别称“喜蛛”。在照壁双龙戏蜘蛛反映了会馆商人希望自己的生意可以像蜘蛛结的网一样四通八达,遍布各地。此种形式一般只存在于山陕会馆中,其他商人会馆内则罕见,这恐怕是山西、陕西商人比较独特的一种信仰心理。

有道是“平安是福”,对于常年经商在外的商人来说,“平安”二字更是价值千金。“瓶”谐音“平”字,各式花瓶便被使用在会馆的木雕砖雕装饰件中。瓶、平二字谐音,由此便生发出器物崇拜来。所以山陕甘会馆内大量使用以花瓶相关的吉祥图形。并且瓶的形状一般是口小腹大,好进难出,也暗合了商人对于金钱“只进不出”的心理,也是商人一种朴素的财富观。在会馆中以“瓶”为题材的木雕砖雕作品大概有50多处,主要分布在照壁、大殿两侧、厢房和裙板上。“瓶”题材的雕件因其造型和内容的不同,其间的寓意也有所差别,主要分为和气生财、官运亨通、家庭团圆、长寿安康、万事如意几种。雕刻装饰件中瓶作为主体,周围配以花草、铜镜、焚香炉,或者文房四宝的器物,组成博古杂宝图形。清代有摹古嗜古之风,商人在财富极大满足的基础上多喜好附庸风雅,收集古玩,以粉饰门面标榜风雅。同时,在博古文雅器物图案中,还出现了算盘、元宝、钱串等物件,使风雅的题材中透漏出商人追求财富世俗的心态,这也反映出清代中后期艺术文雅与世俗交融的发展特征。

在会馆的照壁前方书“圣地”二字,背后则是“忠、义、仁、勇”,这是朴素宗教观中对于关公化身为武财神所赋予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国传统礼仪思想的核心所在。“忠义仁勇信,礼义廉耻孝”是传统礼仪中做人的基本信条和规则,关羽践行了这些信条,并成为典范。将“忠义仁勇”书写于最显要的照壁之上,目的是昭显山陕甘商人做生意所坚守的信条,同时这也是山陕甘会馆文化精神的精华所在。

三、开封山陕甘会馆装饰雕刻艺术的审美意义

山陕甘会馆的“三雕”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民间审美思想的综合体现,其典型的题材和装饰元素来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丰富了建筑物本身的美感,也揭示了封建时代商贾富户的审美追求和朴素的审美理想。

会馆中雕刻题材大量选用了三国故事,宣扬“忠义仁勇”的精神信条,在装饰美感展现的同时也在宣扬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在形式和内涵上达到了审美与思想性的统一。山陕甘会馆的雕刻造型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和建筑应用的完美结合,它承载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发展和演变的轨迹,也是中国人精神的共同记忆。

[1]许檀.清代河南、山东等省商人会馆碑刻资料选辑[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8).

[2]陈绶祥.遮蔽的文明[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56).

[3]屈春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傅熹年.关帝神工——开封山陕甘会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TU098.1

A

刘明玉(1981-),女,河南省商丘市人,硕士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06级美术学专业,现为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具象油画的本土化表现方向。

猜你喜欢
照壁会馆木雕
一岩九饮会馆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照壁:从“光天化日”到“五福捧寿”
灵秀俊逸的照壁山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
木雕鱼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
木雕创作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