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印象派绘画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及互应关系

2017-01-24 14:03王晓东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印象派

王晓东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简述印象派绘画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及互应关系

王晓东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首先由绘画演变而来,随后为印象派音乐创作所借鉴,其音乐形象轮模糊廓,音乐色彩时常朦胧并且不易分辨,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印象派音乐与印象派绘画无论在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几乎是一致的。听印象派音乐时,往往会感觉到印象派主义对音乐的直观描绘性,所创作的音乐作品犹如绘画一样展现在眼前。

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

19世纪末的印象主义是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他们所探寻的这种新语言、新风格,却意味着同浪漫主义的一些传统形式与风格的决裂,并为20世纪“现代派”艺术的出现做好准备,因此,印象派就成为联结两个世纪艺术的纽带。19世纪的印象主义首先是从法国的绘画中借鉴而来的。

1874年,巴黎的一些青年艺术家们展出了一些他们的作品。其中,以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引起人们巨大反响。在这幅风景画中,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描绘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作者的这一动机的选择,是同当时自然科学界对光的传播与照射的物理研究成果密切相关的。画家们把过去常常被人们忽略的许多现实的色调变为众所共有的财富,把人们视觉能感知的自然界中物体,以光所提供的条件为前提表现出来。印象派画家认为,在表现光的过程中,艺术家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线和空气对色彩的影响方面,至于画布上所描绘的受光物体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正是因为这种有悖于传统的绘画形式,这次画展受到了当时传统人们的舆论奚落,人们以讥讽的口吻给这幅画取上“印象主义者”的诨号。从此,这个含混不清的偶得之词便保留了下来。然而,社会的发展却并没有阻挡住这种艺术风格很快变成一种国际性的风格,由于“印象主义”在当时影响相当深远,以至于波及到了音乐的创造领域。

19世纪末,印象派音乐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法国的杜卡、西班牙的法雅、英国的德留斯等,也被划入在印象派的行列中。

德彪西生于1862年8月22日,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德彪西并非出身音乐世家,但他却十分热爱音乐。1872年,11岁的德彪西才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在那里学习了12年。他的作曲课、声乐课等诸多课程皆为当时的知名音乐家讲授。德彪西是一个看谱就能知音的学生,他的钢琴弹奏得非常出色,演奏过贝多芬、舒曼和韦伯的钢琴奏鸣曲,肖邦的《第二叙事曲》等。

德彪西在音乐学院学习时,就显露出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始终有一种打破陈规、探索新领域的强烈愿望。为了寻求一种新的音响组合,他常常在钢琴上连续弹奏一串串的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以及全音音阶等。全然不按照传统规则予以预备和解决。为此,他常常遭到教师们的责备。

1880年,德彪西开始接触到俄国穆索尔斯基的作品,这位大师极富特色的新颖和声,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来所开创的“印象主义”音乐奠定了基础。1890年以后,他的音乐已开始带有“印象主义”色彩,他的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远。作品中已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也看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以德彪西为首的印象主义音乐家们在题材、调式、和声、音响等音乐基本结构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深刻变革。光与色的运动,光线、云彩、雨中花园、透过树叶的阳光这些印象派画家的内涵,在德彪西的音乐里都通过音符表现出来。拉威尔曾说过“德彪西是真正拿音乐来绘画的”。例如,在《24首前奏曲》中,他把色彩、光线、诗意、画意结合得最为完美。其中的“帆”“雾”“枯叶”“骨壶”“焰火”等,乐曲既有标题又有诗意,又有五官感受和体验。既有和声细腻、繁复,又有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色彩感觉。另一首“雾”,除去第29、30小节由渐强到“强”外,其余全部在极弱的力度范围之内;此时的白键与黑键交替的写法无比生动地刻画了似见非见雾蒙蒙的灰色调。第二首“枯叶”也是全曲在“轻”的范围内,却轻中还有轻,四个不同音区的层面分别以不同的“轻”的力度演奏,九和弦与全音阶的奇异音响生动地刻画了枯叶满地的空寂印象。另外,在德彪西的音乐中会有许多不同的音乐碎片,在他成熟的音乐作品中,你很难找出完整的乐句,它总是一个个片段组合在一起,从而拼凑出一个新东西,给人不断闪烁的感觉。又如《前奏曲》第一集第二首“帆”,乐曲开头只是几个碎片,第一个碎片,只有一点点,就结束了。然后又出现一个新的碎片,这是一个完整的节奏,这是一个水的波纹,从头到尾不断,在高音上好像有不断的光线射出来,照在水面上的影子,是帆在飘荡,风一吹,水就动,帆船上有一个人在唱着寂寞的歌。他把歌声、帆、水流,镶嵌在一起,成为他的音乐表现语言,给人一种不同于以往其他作品的感受。《沉没的教堂》描写一个教堂正在沉下去的情景。此曲是在叙述一千年前,洪水淹没了一个古堡,这是上帝对不信奉神灵的罪人进行惩罚,城市的教堂沉到海里去了。这个教堂原本是繁荣的,很多人在那里做礼拜,它里面有很多大钟,沉没以后,整个教堂被水冲击着,不停地撞击着大钟,使他发出浑厚、洪亮的声音,又通过水流的传递,把声音传到岸边人的耳朵里,这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钟声。整个画面可谓“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另外,德彪西音乐作品的光彩性,也是很特殊的,他并不是在描写光线和色彩本身,而是给人一瞬间的反映。所以它的颜色不是两种凝固的颜色,像中国国画里不断变化的墨,当我们在欣赏她的时候,不要只看到黑白两种颜色,要看到它的墨色一直在变化,正如表现得光线和色彩,不是凝固不变的。在这个瞬间,你能感受到的光和色,马上能变化成另一个感受。类似于透过树林的月光,有时月光被遮住了,你看见的是没有被遮住的折射过来的月光;有时你看到的是没有被遮住的完整的月光;有时是通过树丛露出的一丝月光,这样的光,不是直截了当的凝固的光,而是一种闪烁不定,摇晃、变化、忽明、忽暗、忽隐、忽现的光,这样的音乐描写,会使整个曲子处在一个色彩和光线不断闪烁、不断变化之中,使人对音乐作品充满了光的感觉。

以上可见,19世纪末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主义的产生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印象派绘画主张的重光与色彩,和印象派音乐提倡音响和音色如出一撤,都是对过去传统的革命与反叛。以德彪西为首的音乐家们运用丰富而复杂的织体反映作品的微妙和难以捉摸;采用暗示和隐喻体现音乐的模糊轮廓、朦胧色彩以及难以捉摸的音乐形象。正如德彪西所说,“旋律的连绵进行从不被任何东西打断,而且永远不回复它的本来面目”。 德彪西是一位革命性的音乐家,在他的音乐中,色彩、音色与节奏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和声与旋律。虽然他的作品还存在着调性,但经过德彪西创新之后,音乐创作就不再被既定规则所限制。德彪西的音乐同时又具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他那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对20世纪现代音乐的起源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因此德彪西又往往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保·多尔米,朱少坤译.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3]保罗·霍尔姆斯德彪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J605

A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德彪西印象派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钢琴家德彪西(上)
「印象派画家」金农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美丽的邂逅
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
最好的礼物——印象主义大师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