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在博物馆教育中的作用

2017-01-24 14:03简小艳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参观者文物博物馆

简小艳

(贵州省博物馆,贵州 贵阳 550081)

论新媒体在博物馆教育中的作用

简小艳

(贵州省博物馆,贵州 贵阳 55008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博物馆要想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对于新媒体的应用必不可少,本文从新媒体的含义入手,对于博物馆中的新媒体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新媒体对博物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让博物馆学界重新界定认识了博物馆教育定位。在和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博物馆也在不断转变传统角色,拓展陈展功能,提升公众服务质量,在多元化需求的市场环境下,阐释新媒体在博物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博物馆教育;新媒体;作用;应用

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在现代已经逐渐地作为一种观察世界的另一种视角而存在。对于承载着教育、收藏、保护、研究等几大功能的博物馆来说,利用新媒体转变自身角色、拓展传统功能、提升观众体验,似乎成为当下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出路。在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事实证明,新媒体交互方式、数字化传播方式不断推动着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给博物馆教育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笔者就这种潜在影响,浅论新媒体在博物馆教育中的作用。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总的来说,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及社群化的特点。在博物馆教育中,笔者认为新媒体可以应用在博物馆网上的互动平台,建设博物馆手机app,博物馆内部大电影、触摸式文物导引屏等方面。

二、新媒体在博物馆教育中的作用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新媒体对博物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让博物馆学界重新界定认识了博物馆教育定位。在和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博物馆也在不断转变传统角色,拓展陈展功能,提升公众服务质量,在多元化需求的市场环境下,对于承载着教育、历史的收藏、文物的保护、学术的研究而言, 新媒体在博物馆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凸显而备受关注。

(一)拓展博物馆的陈展形式

随着新媒体的应用,博物馆打破了传统陈展受制于时间和地域的束缚,让观众能够更加近距离,更加全方位,更加多角度地进行学习、了解和娱乐,观众面对的不仅是单一的、具体的实物,更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采集、建模,模拟3D动画效果,采用最新VR技术,复原时代、场景等综合因素,立体化的展示和讲解,使陈展形式更加具有吸引力,效果更加具有感染力。如观众面对故宫博物院陈展的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巨幅画作《清明上河图》时,不仅能够看到原作的同时,更是能够通过新媒体的帮助,模拟画卷中的场景,让人物鲜活起来,领略宋代的民风民俗,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画面的位置点击播放,达到视听感一体化的情景。

博物馆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APP等互联网、移动手机平台,将博物馆搬到网络上陈展,开辟出博物馆在新媒体线上运用的发展新思路、新模式,获得了大量的关注、点击和阅读,特别是在年轻的一代,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好评。这种模式,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不仅节约了时间,更为有效地进行观展,如要欣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时,可以直接点击进入博物馆,根据博物馆的分类展出进行选择,从中了解有关商周时期的历史及青铜器文化,为什么商周时期都以青铜器为主,这些青铜器在当时有什么作用,都有什么纹饰,代表何种意义等,在此基础上对线上的青铜器陈展,印象会更加深刻,真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让观众对博物馆具体陈展的了解和学习更加丰富和系统。

(二)转变博物馆传统传播形式

新媒体改变了现代人们的交流方式,信息量巨大,信息传播的速度飞快,使现代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更加便捷。博物馆通过转变传统传播形式,由被动的输出转变为主动出击,利用新媒体开展社会教育,体现了博物馆在社会交流方面重要的教育职能和作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国内各大博物馆均在网络平台中上线,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的发展形式。搜索关键词就能够找到相关的信息和内容,它们在网站上往往都开辟有“在线学习”“教育活动”等固定板块,还有一些专业的讲解、专家的讲座等不定期活动,为需要了解和学习的观众带来最为翔实、最为丰富、最为方便的参观学习,轻松做到足不出户,一览博物知历史。

除了官方主办的官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网络平台外,博物馆开始向移动手机APP、网红微博等私人化发展,一方面扩大了博物馆的关注度和宣传力度,相对于严肃的官方信息,这里的故事性和活泼性更加强烈,以另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传播,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另一方面私人平台不容易掌控,容易出现教育偏离博物馆主旨的现象,这就需要做好监督和引导,使博物馆在交流传播过程中,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三)提升公众服务质量

博物馆的公众服务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揭开了博物馆公众服务工作的新篇章。传统的博物馆展览,参观者兴趣普遍不高,尤其是现在这个以碎片化阅读为主的时代,单纯的看文物、听讲解已经很难提升观众的参观兴趣。从2014年起,全国各大博物馆陆续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一时间微信语音导览、展览资讯、活动预约等服务开启了线上模式。无论是博物馆传播还是活动预约,抑或与观众的在线交流,都能通过微信实现。新媒体的新形式融入到博物馆展览中后,很容易就吸引观众,进而让观众产生继续参观的兴趣。同时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博物馆新鲜展览资讯,随时随地和观众展开互动,对馆藏文物进行探讨,利用新媒体定期发布博物馆欣赏指南和文物知识,让观众能够随时随地学、潜移默化学、寓教于乐学,最终产生对于博物馆的参观热情, 优化了观众的观展体验。

三、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技术应用

(一)建设媒体新平台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建立博物馆网站、微博、微信等方式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在众多的互动平台中,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通过网络平台普及博物馆知识,讲解馆藏文物,让大家可以充分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故事,提升博物馆中馆藏文物的魅力,通过建设媒体平台,还可以充分和观众进行互动,通过网络上的“文物知识大讲堂”,让更多的观众深化对文物的认知,和文物专家进行近距离的互动,解决心中对于文物的种种疑问。

(二)数字技术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可以大幅度提升参观者对于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观赏兴趣,同时收获到文物之外的知识。例如通过数字小电影放映和在触摸屏中的数字文物展览,让很多参观者的参观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声光技术和文物的有机融合,让参观者在现实中感受虚拟,以原始场景真实再现的方式使参观者对文物的理解更加深入;此外,数字技术同时可以应用在参观者日常的生活之中,只要在网站上传递出即将展出的文物信息和图片,观众只需要一部可以上网的移动多媒体设备,动动手指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文物信息及藏品背后的故事,让那些没有时间和机会实地参观的潜在观众,带着好奇与兴趣走出家门,走进博物馆,参与到博物馆的相关活动中来,从而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交互技术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

所谓交互技术,就是通过新媒体让博物馆“活起来”,利用虚拟图像和参观者进行互动,给观众带来丰富的交互式体验。例如通过触摸屏,让小朋友在屏幕上玩找找看游戏——屏幕上放出一张文物的图片,让小朋友在博物馆中找到这件文物的摆放位置,同时引导小朋友记住这件文物的名字,在触摸屏中表达出来,以此提升小朋友的观赏兴趣,增强博物馆的教育作用。此外,由于博物馆中的文物都是在玻璃罩子里面,很多人渴望用手摸摸或者更近的观赏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利用互动交互技术,让博物馆中的文物变得可以接触,例如通过参观者在感应屏中的挥手动作,屏幕中的文物可以随着手势的指示给与不同角度的展现,通过参观者抬手、放手的动作让文物随着手势不断起落等,这样的交互式体验使得观展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

四、结语

综上,笔者对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作用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提升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不断创新思路,紧跟时代步伐,把博物馆打造成一个能够适应现代人眼光的高科技实体博物馆,在提升博物馆参观性的同时强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1]任丽.博物馆应用媒体技术在宣传教育中的影响[J].中文信息,2015(12).

[2]潘成,刘宗媛.博物馆中新媒体展示的文化传播与感情传达——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乾隆潮”特展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5(3).

[3]李一帆.数字博物馆与新媒体观[J].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2011.

[4] Lily.新媒体:博物馆文化传播新出路,http://www.sohu.com/ a/146080487_426335.

G265

A

简小艳(1972-),女,贵州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中国博物馆第四届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博物馆社会教育。

猜你喜欢
参观者文物博物馆
最美的蝌蚪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关上手机再看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