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化理念下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教学体系探索

2017-01-28 10:31蒋玉琴
职教通讯 2017年9期
关键词:英语水平英语课程分级

蒋玉琴

无界化理念下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教学体系探索

蒋玉琴

从分析总结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和职业岗位英语教学存在的利弊出发,基于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和学生兴趣爱好及特长的角度,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所倡导的无界化团队合作的理念,提出了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保留分级教学的优势所在,探索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以不同的课程形式、授课方式和课程性质开设多样化的课程,以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效果。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教学体系;无界化

一、英语分层、分类课程开设的背景

早在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鉴于目前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1]随后,相继有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分级教学形式。根据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进行分级的形式,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学生英语层次参差不齐而带来的教学困扰。

实践证明,分级教学形式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较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和英语综合成绩。[2]但是,分级教学形式也存在一些弊端:(1)单一以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和/或摸底考试成绩为依据,把学生分为A级、B级甚至C级,忽略了学生的个体自主性;(2)分级教学不同级别学生,基本统一上基础/综合英语课程,忽略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3)分级之后重组班级的管理难问题、低级别班级学生的自卑心理和放弃学习思想的蔓延等,都在考验着英语分级这一教学形式。[3]之后,也有一些院校取消了分级教学形式,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开设了通用英语(GE)和职业英语(EOP)等分类课程,[4]但职业英语往往由于其过强的专业性,而给学生和任课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探索一种既能够保留分级教学的优势、又能够考虑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的高职英语(此文中专指非英语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5-6]那么,英语分层、分类课程不失为一种优于单一的分级教学和职业岗位英语教学的英语课程体系。

二、无界化理念下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教学体系探索

(一)“无界化”理念的倡导

“无界化”理念(borderlessmindset)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大力倡导的一种创新性理念,它强调在学校、机构等的内部打破各部门、院系、不同岗位人员之间的分界和隔阂,提倡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实现资源与人才的共享。

基于“无界化”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师生,通过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共享和精诚合作,完成了不少卓有成效的项目,也因此培养出了一大批复合型的优秀学子。

在高职英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也需要倡导“无界化”的理念,以实现全校各部门和院系之间、不同专业师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做到资源共享,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各自优势,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效。

(二)高职英语分类课程体系探索

高职公共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01年,之后,这一方面的研究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总体看来,这些研究就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形式采用了分级、分层或分类的措词,实际上,绝大多数都还是在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层次或级别的划分,只是措词不同而已。

今天,我们要探索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有别于以往的分级、分层教学。分级教学把学生按照英语水平进行高、中、低层次的划分,最终的教学目标基本保持一致,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水平。而分类课程则主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置不同类别的英语课程,不同类别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目前,笔者所在院校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英语分层、分类的教学改革,主要改革举措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开设不同类别的英语课程。在课程改革之前,曾经就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和诉求进行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发展趋向大致分为四类:直接就业、专升本、出国留学和自主创业,其比例分别占到61.94%、14.15%、5.85%和15.14%。根据这些学生的需要,分别开设了岗位英语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和应用基础英语课程,供有不同需要的学生自由选择;此外,学校有专门的出国留学培训课程,旨在为今后有出国留学需要的学生提供语言方面的帮助。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设不同的课程。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开设了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和针对某些英语类竞赛的辅导课程。这些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让有兴趣并具备一定特长的学生选择,同时,使这些专项技能类的课程与学校、省市乃至全国的各类英语技能竞赛接轨。为发挥学生在英语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另类的平台。这些分类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在全国和省市的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3.根据学生今后工作单位的要求,设置不同类别的课程。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类课程,学校还根据不同就业单位对学生的入职要求,开设了不同的英语考级辅导课程。由于一些单位在学生入职时有硬性规定,如要求学生一定要具备大学英语三级以上水平,为此,需要学生持有相应的英语等级考试证书。为了帮助有需要的学生顺利考取该类证书,学校同时开设了考级类的英语课程,如大学英语三级辅导课、大学英语四级辅导课、大学英语六级辅导课。

4.分层教学适时介入到分类课程中。在学校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类别课程内部采取分级分层的教学形式,针对学生选学数量较大的课程,实施显性的分级教学;学生数量相对较小,只存在一个班级类别的课程,实施隐性分级教学。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尽可能地提高不同类别课程的教学质量。

5.分类课程授课形式灵活多样、课程性质设置不同。对于不同标准分类的课程,授课形式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色。综合英语类课程以传统授课形式为主,辅以混合式的网络教学;考级辅导课程以培训形式为主;技能专项类课程以学生竞技辅导和模拟训练为主。

此外,在不同阶段,分类课程的性质也有所不同。第一学年内的课程一般定性为必修课程;从第二学年开始一般设为选修课。这样,便于学生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选择,从而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留给了学生。

6.无界化合作促进分类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在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和分类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学校各部门之间无界化的合作为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1)在课程的分层和分类过程中,由于打破了原有的班级重组新班,导致英语课程的安排必须先固定时间,同一院系学生同时安排在同一时段上课,需要其他课程教师的配合。

(2)学生真实英语水平的摸排和发展的趋向定位、特长的发现和挖掘,都需要所有任课教师共同参与把握。

(3)岗位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需要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协同确立,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双语教师缺乏的现状下,二者协同确立更为重要。

总之,分类分层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离不开学校各部门、院系和不同专业背景教师之间的无界化合作,只有通过无界合作,才能保证分层教学和分类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分类培养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正确把握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发展去向及爱好与特长

在高职英语课程的分级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进行隐性或显性的分级,因此,对学生真实英语水平的掌握至关重要。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跟某个英语程度不同的学生关系好而选择去某一级别,还有的学生可能因为考试时的异常发挥导致分级考试成绩失真,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以及其他教师协同合作,通过面谈和座谈的方式,从学生自身和身边同学处多方面了解,以把握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此外,关于学生的发展去向和爱好特长等,也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协同调研、访谈、配合来最终确定。

(二)把握不同专业学生今后工作岗位对英语的要求

针对人数最多的直接就业类型的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专业学生今后就业岗位对英语的实际需求。这样,一方面,便于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够正确把握不同单位和岗位对于毕业生英语的准入要求和实际工作要求,从而为英语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南。

(三)分类课程的设置需要呈现梯度性特征

学生在校期间,不同学期有不同类别和性质的课程存在,一些课程可能会延续一个学期以上,这就需要分类课程在不同时段呈现出一定的梯度性,内容呈现简单到复杂的特征。要求学生只有在修完了简单课程的基础上,才能继续修学更难的课程。这样,在给学生压力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不断挑战自我的动力。

(四)分类课程的师资和教学材料、设备需要得以保障

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分类课程,需要配备足够的师资和合适的教学材料。这一方面,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要预先通过引进和培养的方式储备必要的师资力量,同时,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另一方面,需要不同院系、部门和教师之间的合作以确立合理的教学材料。从而从师资、教材和设备等方面,保障分类课程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尽管分层教学能够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所带来的教学难问题,但是,分层教学往往只是把学生往一个方向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多样化发展对英语的需要;尽管职业英语课程考虑了英语课程服务于专业方面,却同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并且因为专业性过强等课程本身的特征,使得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而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的课程体系,既考虑到了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更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发展对于英语的需要,同时,还考虑到了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并且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和授课方式,比单一的分级教学形式和职业岗位英语课程更趋合理。这样的分类课程体系,在无界化合作的校园氛围内一定能够发挥出课程本身的特点与优势,并且能够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燕.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教学模式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152-153.

[3]蒋玉琴.高职公共英语分级教学实证调查与分析[J].职教通讯,2012(9):41-43.

[4]王青,王小宁.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8-123.

[5]蒋玉琴.服务学生发展需求的高职英语分级、分类教学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13(3):29-32.

[6]侯晓静.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类大学英语分类、分层教学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5(26):68-70.

[责任编辑盛艳]

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5年度一般研究课题“基于‘无界化’理念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分类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66)

蒋玉琴,女,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高职英语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7)09-0005-03

猜你喜欢
英语水平英语课程分级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从中式英语探析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英语水平
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