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教学重点
——以《丹柯》教学为例

2017-01-28 18:10董大光
中学语文 2017年30期
关键词:境界重点小说

董大光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
——以《丹柯》教学为例

董大光

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好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重点。

一、确定教学重点的意义

据顾之川老师介绍,人教版必修教材,以前每单元有4篇选文,但老师们反映课时不够,上不完,所以现行教材每单元只留了3篇选文。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老师觉得常常在“赶课”。如果我们不改变策略,即便每周给10个课时,也不够用。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设计好每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掌握重点知识,有效地提升核心素养。

二、目前确定教学重点存在的误区

1.泛重点(无重点)

有的老师把课文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认为只要是课文里有的,都应一一挖掘出来,每一课都是作家、作品、背景、字音、字形、字义、结构、主旨、手法、练习等等,按部就班,唯恐有所遗漏,影响学生考试分数。到处都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到处都是目标,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

2.重点脱离总目标

任何一个教学行为,都应有明确的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更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目标与重点的关系是,先有目标后有重点。明确了教学的总目标之后,再来确定教学重点。偏离了总目标的重点,将是无效的重点,甚至会冲淡真正的重点。

3.照搬别人确定的重点

不少老师确定教学重点,完全依赖别人:考纲上就是这样表述的,教参是这么写的,下载的课件上就是这么定的,以前老师就是这么教我的等等。老师们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辨析、选择,不懂“拿来”,只是全盘吸收。

4.教师从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来确定重点

语文的课程体系有较大弹性,所以我们的老师面对同样的一篇课文,面对同一层次的学生,却设计出完全不同的教学重点,自己理解比较深的地方就多讲,自己搞得不大清楚的地方就跳过去,自己喜欢诗歌就多讲诗歌,不喜欢戏剧就完全给学生自学,结果是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均衡。

三、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1.第一层级:国家的教育方针

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第二层级:学科课程标准

教育部于2003年制定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作了阐述。这是我们确定不同课型,不同文体的教学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3.第三层级:教材(课本)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们看教材,也有类似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教材就是教材。

很多教师看教材,眼中依次呈现的是:字、词、句、段、篇。教学步骤也就是:读准字音、解释词义、理解句子、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我们看一本教材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几篇文章,每篇文章有几段,每篇文章后有几个练习题,教学就是把这些内容一一讲给学生听。

第二重境界:看教材不是教材。

我们的教学一直贯彻一个理念: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语文学习是借助课文示例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很多人却误读为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确定教学内容。认为随机探究一、二个问题,就可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至于字词、结构、手法、主旨等等,都可以不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点”无“面”的教学,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第三重境界:看教材还是教材。

看教材还是教材,只是我们已意识到它是在课标统领下的一个体系。看教材,不仅要看一篇篇的文章,还要研究整册书的前言,每一个单元前边的单元提要,还要揣摩每一篇课文后面的“赏析”“研讨”“练习”,以此来揣摩编者的意图,明晰各篇、各单元、各册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准确定位每一篇文章在教材体系中的坐标,只有这样才可能科学合理地确定一篇文章的教学重点。

4.第四层级:学情

学情包括学生的基础、兴趣、个体差异、发展需要等。学情不明,教学内容便无法取舍。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会出现不流畅、完不成预设任务等情况。我们一定得摸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此为据,量身定做合理的教学重点。

以上四个层级的依据不是孤立存在的,只要我们认真去理一下,一定会看到一条贯通上下的线索,如果你找到了这一条线,说明你确定的重点应该是合理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实例。

衡水中学的杨春晓老师在上《丹柯》一文时,重点解决了四个问题:

(1)复述故事情节。

(2)主人公丹柯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其中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3)请分别用两组词概括族人和丹柯的性格特点(要求两组词构成反义关系)。

[此处依据第3~5段、第10~13段、第16~19段,分别设计了三个情景剧]

(4)丹柯的悲剧能否避免?如果你是族人中的一员,族人有难。你会不会像丹柯一样站出来引领大家前行?

[此处拓展了丹柯的同类:普罗米修斯、蝙蝠侠、布鲁诺、谭嗣同等]

[最后引导学生做一个不诋毁、不怀疑、不践踏、不杀害英雄的合格的“族人”]

首先,我们来看《课程标准》中对小说选修课的目标要求: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教学修养。

(2)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的艺术特性。

(4)朗读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其次,我们看一下《外国小说欣赏》一书的前言的相关表述:

“本教科书分为八个单元,以小说的基本元素而设定,分别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

本教科书每一单元分为三个板块:阅读、话题、思考与实践。

再次,看一下《丹柯》课文后的“话题”——主题。

“《丹柯》是一篇以思想为目的小说……丹柯那种为理想而献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于实践的态度,鼓舞和感染着读者。”

“思考与实践中《丹柯》中的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这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最后我们结合一下小说的定义: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进而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综合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给《丹柯》定位:《丹柯》是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研讨“主题”专题的唯一一篇重点例文。重点应确定为: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来探究小说主题,引导学生学习丹柯精神。反观杨春晓老师的教学流程:了解基本事实(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精彩片段→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学习丹柯精神。这是符合课程体系要求的。

★作者单位:云南临沧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境界重点小说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品“境界”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慎独的境界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