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中地方民俗文化开发的研究

2017-03-07 05:47王聚虎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婚俗民俗文化校本

王聚虎

摘 要: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大潮中,就本县民俗文化有哪些形式、如何搜集、在课程开发中怎样运用、会起到什么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地方民俗文化开发;研究

2001年六月,国务院发表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就赋予学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在课程设置与开发上有了部分的决策自主权。我校在校长的支持和推动下,各学科掀起搜集本地各相关资料、整理编撰乡土教材——校本教材、实施校本课程开发运用的高潮。我县地方民俗文化十分丰富,底蕴深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乃至性格特征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把民俗文化作为新的资源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之中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举措。

民俗文化属于民间文化,它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实践活动,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正如陈建勤教授所说:“我们民族文化的DNA,存在于民俗、民间文化之中。”

一、主要形式

华池民俗文化形式多样,包括华池刺绣、剪纸、巧儿香包、民间绘画、华池婚俗、传统节日、南梁说唱、华池民歌、华池饮食等形式,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主要关注的是:

1.婚俗

包括说媒、看家、说彩礼、挂锁、娶人、撒谷豆、入洞房、耍房、铺床、回门子等环节。

2.传统节日

主要有春节、初一、初二、元宵节、正月二十日、正月二十三等。

3.饮食习俗

有做臊子面、凉粉、玉面、麻浮、炖暖锅、摊煎饼、搅搅团、拌洋芋拨拉、灌猪灌肠、摆宴席等等相关的习俗。

4.南梁说唱

南梁说唱是由说书发展起来的集说、唱、乐为一体的源于华池及周边县区的本土传统曲艺形式,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宣扬忠孝节义,弘扬正气,是甘肃省第一批非遗保护项目。

二、怎样收集

我縣民俗文化的分布极为广泛,收集整理也很困难。为了适应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我们进行合理分工,多渠道并举进行搜集:

1.上网查找

通过网络途径搜寻我县已经上网的民俗文化内容,比如南梁说唱的唱词、视频、人物介绍,还有有关南梁说唱方面的研究等等。

2.实地进行民俗文化采风

利用节假日亲戚朋友举行婚嫁活动的机会,走访主家和婚礼主持人,或与媒人攀谈,从中了解我县婚俗的具体礼仪,以及比较有趣的环节等等;另找机会与做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妪聊天,了解我县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习俗等

3.查找相关文献资料

利用我县图书馆中收藏的不同版本的县志、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作品、影像资料等,查找有关节日、饮食、南梁说唱等方面的材料。

三、如何运用

在通常的研修与教学过程中,究竟如何开展校本课程中关于民俗文化的修习与教学,我们进行了长时间和多途径的探究和尝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广泛涉猎,潜心研究,不断积淀教师民俗方面的文化,提升其民俗文化素养

“欲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需要一桶水。”为使我们在民俗文化教学中能够游刃有余,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或上网搜索,或实地采风,或泡在图书馆查找大量纸质资料、搜寻影像光盘,涉及历史著作、县志、文学作品、专题影像资料、老人口述等等。由此掌握了丰富的本地民俗文化材料,使老师在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中底气十足。

2.有选择地不失时机地将民俗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

民俗文化应该是日常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补充和辅助素材。在平日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有选择地渗透一些地方民俗文化,既有助于激活课堂,又能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比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时,关于饮食内容变迁,我们专门引进并介绍我县饮食中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如炖暖锅、摊煎饼、搅搅团,并说明它寓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团圆、和睦。在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时,向学生穿插介绍南梁说唱,并播放《南梁精神放光芒》视频,以此导入,激趣课堂。

3.针对时弊,举行民俗文化专题讲座,树立新风

目前,我市高昂的彩礼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社会现实问题,我们举行了本地婚俗专题讲座,介绍本地婚俗从近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再到新时期以来的巨大变化,通过对比,从中找出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各种索要物急剧攀升的原因,着力批判现在的高彩礼现象以及耍房中的低俗内容(地方民俗文化良莠不齐,故要有所选择),以此来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简朴易行、高尚文明的婚姻习俗。

4.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实践活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在传授学生书本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学生从亲身经历中体会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才能切身感受到地方民俗文化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我县民俗文化介绍的VCD片,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组织民俗采风活动,收集乡土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与心得体会等,让学生养成重视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发现新问题、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5.编写教案,制作PPT,实施课堂教学

四、有何作用

积极组织实施校本课程中民俗文化的研修、教学与实践活动,有助于拓展和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俗文化素质,陶冶心灵,涵养其热爱家乡、心系祖国的家国情怀。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关于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中地方民俗文化开发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7】GHB2857)阶段性成果。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婚俗民俗文化校本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罗源畲族婚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