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高中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3-07 05:47崔乐乐邓洪平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临汾对策

崔乐乐 邓洪平

摘 要:随着临汾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但临汾市环境教育尤其是对中学生的教育存在严重不足甚至缺失。利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在对临汾市11所重点高中的环境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发现:(1)临汾市环境教育处于起步与发展阶段,多数学校能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环境教育;(2)学生的环境意识较为积极,主要来源于学校课堂“渗透式”的环境教育;(3)临汾市各中学环境教育存在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均衡等。依然存在师生的环境知识相对较为匮乏、环境保护行为习惯较差、学校对环境教育不够重视等问题。加强环境教育的对策主要有: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对环境教育的关注度;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环境素养;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专题活动;编写适合临汾当地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等。

关键词:临汾;高中环境教育;对策

山西省作为煤炭能源大省,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目前,山西省也已采取不同方式加强环境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临汾市作为山西省的重要焦煤基地,经济发展迅速,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保护环境已经迫在眉睫,而环境教育水平的高低则是我国环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的关键。因此,通过开展相应的环境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环境教育水平,改善环境行为。查阅文献发现目前临汾市中学环境教育的相关调查研究很少,而临汾市区20余所高中环境教育的调查则更少,为充分了解临汾市高中的环境教育水平现状,本研究以临汾市11所重点高中为代表,对区域内中学环境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改进临汾市环境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选择临汾市11所重点高中的高一、高二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相比其他学校,这11所学校较为集中的分布在临汾市城区——尧都区,包括了省直、市直、区直重点公办高中和重点民办学校,尤其临汾市第一中学校、临汾市第二中学校、临汾市同盛学校的师生人数都高达5000人。总之,临汾市人民群众对这11所中学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学校,对这些学校的环境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可以充分反映临汾市高中环境教育的现状。本研究结合临汾市实际,设计并制定了《临汾市高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问卷》[3,4],问卷分为学生和教师两部分。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650份,有效问卷1476份,有效回收率为89.45%。共发放教师问卷155份,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为85.16%。为了补充问卷内容,并对问卷中部分内容进行有效验证,结合被调查的11所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高中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拟定了访谈提纲,较为全面地了解了高中教师和学生对一些环境问题和环境教育开展的具体看法和认识。

临汾市11所重点高中:

公办学校

省直学校——临汾市第七中学校(山西省師范大学实验中学);市直学校——临汾市第一中学校临汾市第三中学校;区直学校——临汾市第二中学校临汾市第五中学校。

民办学校

临汾市同盛学校、临汾市阳光学校、临汾市平阳中学、临汾市新立学校、临汾市向阳学校、临汾市尧乡学校。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统计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中学生对环境知识的认识情况和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情况统计数据如下。

(1)学生环境知识的认识水平统计

问题1: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74.38%、水污染防治法11.01%、大气污染防治法9.89%、环境影响评价法4.72%)

问题2:温室效应(知道70.11%、知道一点26.74%、不知道3.15%)

问题3:水体富营养化(N、P等营养元素51.46%、重金属元素33.93%、微生物10.34%、石油4.04%)

(2)学生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情况

问题1:对节水、节能、不乱扔垃圾的态度(非常赞成,一直这样做48.76%、赞成,有时这样做41.35%、不太赞成,偶尔这样做6.97%、不赞成,从不这样做2.92%)

问题2:对环境问题的兴趣(感兴趣49.44%、一般42.02%、不感兴趣8.31%)

问题3:关注环保新闻、谈论环保话题(经常32.13%、偶尔59.55%、从不8.09%)

问题4:提高人们环境意识主要依靠(环境教育47.87%、公众监督25.17%、行政处罚26.97%)

问题5: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很大关系77.08%、有一点关系17.30%、没有关系5.62%)

问题6: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态度(坚决制止50.56%、厌恶29.44%、口头劝说17.30%)

问题7:对民俗活动中燃放烟花爆竹的态度(很赞成23.60%、同意10.11%、没意见28.31%、反对37.98%)

具备一定的环境知识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只有具备丰富的环境知识才能提高环境意识。综合可知,临汾市高中学生的环境知识有所匮乏,只有不到50%的学生对节水、节能、不乱扔垃圾的行为表示非常赞成,更有8.31%的学生对环境问题不感兴趣和8.09%的学生从来不关注环保新闻和话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反而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可见,临汾市部分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还有待提高。

结合各学校在临汾市的分布情况,分析:市直学校——临汾市第一中学位于尧都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西部,环境教育效果较好;区直学校——临汾市第二中学位于尧都区东部,经济发展较西部区域缓慢,在环境教育方面较临汾市第一中学差一些;省直学校——7中(山西省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位于尧都区中心,其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情况较其他公办高中好,这可能与学校、政府及社会等的关注程度有关;其余民办高中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尧都区中心,环境教育效果整体上较公办学校好,这可能与民办学校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投入到环境教育中有关。

(3)学生对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看法

问题1:进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先提高生活水平19.10%、很紧迫12.58%、不需要刻意保护13.03%、很紧迫,必须从自己做起55.28%)

问题2: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有67.87%、没有20.45%、不知道11.69%)

问题3:目前中学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重视16.63%、比较重视31.91%、一般32.13%、不重视19.10%)

问题4:环境教育不能顺利进行的最大因素(环境教育知识欠缺14.38%、没有设备和条件34.38%、领导不重视15.51%、高考压力35.73%)

问题5:获取环境知识的主要途径(广播电视25.39%、网络29.21%、父母教育10.79%、学校教育34.61%)

环境意识是学习环境知识、保护环境的基础,由调查可知,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对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认识不足,再加上目前中学对环境教育不是很重视,使得中学的环境教育不能顺利开展。然而学生获取环境知识的途径多样化,79.34%的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方式是有声纪录片和相关影片,67.78%的学生认为有效的环境教育仍然需要借助课堂上教师的讲授。综合分析表明,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获取主要的环境知识,同时能通过影片、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落实在具体的环境行为上。32.78%的学生认为获取环境知识最多的学科是生物,其次为化学、地理,可见,环境教育在不同学科的渗透不平衡。

2.教师问卷统计分析

(1)教师所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情况

问题1:进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有79.32%、没有15.56%、不知道5.12%)

问题2:中学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重视9.76%、比较重视15.45%、一般25.28%、不重视49.51%)

問题3:环境教育不能顺利进行的最大因素(环境知识欠缺15.34%、没有设备和条件13.65%、领导不重视44.39%、高考压力26.62%)

(2)教师进行环境教育的活动情况

问题1:《中小学环境教育指南》的了解(非常了解1.21%、听说过7.38%、没了解过91.41%)

问题2:环境教育的培训(经常参加3.93%、很少参加67.35%、没有参加过28.72%)

问题3:带领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经常2.98%、很少54.29%、从来没有42.73%)

问题4:开展环境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的研究(经常进行6.94%、偶尔进行16.27%、从未进行76.79%)

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都认为高中有必要开展环境教育,但事实上有接近50%的中学对环境教育并不重视,49.51%的教师认为之所以很难开展环境教育是因为领导不重视,再加上学校对环境教育的投资有限,缺乏必要的设备和条件。还有28.72%的教师在学校没有参加过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培训,可见,教师进行环境教育的研究情况也不容乐观。更有76.79%的教师从未将环境教育与自己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研究,也很少带领学生开展环保的实践活动。总之,教师的环境知识还有所欠缺,尤其是在提高自己环境意识的培养上。

图1和图2中数据表明30.45%的教师认为最好的形式、获取环境知识最有效的形式仍然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将环境知识穿插渗透在不同学科课程中,充分利用在课堂中的学习。但32.31%的教师认为之所以中学难以开展环境教育,是因为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教材,只能将环境知识穿插在各学科中,当教材里遇到环境知识时,只有16.19%的教师详细讲解,并且能结合所在地的环境现实问题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大多数教师则简单讲解或只针对考试内容。因此,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选修课,结合组织参观、参加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等。

三、结论与讨论

1.临汾市高中环境教育现状

(1)学校师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环境知识和较为积极的环境意识;

(2)迫切希望通过环境教育来改变自己的环境行为;

(3)学校具体开展环境教育较为简单,教师的环境教育知识及教育能力处于基础水平等。

2.存在的问题

(1)不同学校和不同区域的环境教育水平存在不均衡;

(2)环境知识水平、环境意识有待提高及环境行为有待改善;

(3)家庭、学校、社会对环境教育不够重视;

(4)缺乏教师专业的环境教育培训和专门的环境教育教材等问题。

加强临汾市高中环境教育的具体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环境教育宣传,进一步提高学校、政府及社会对环境教育的关注度;

(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环境教育和活动顺利开展;

(3)加强对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如环境知识培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环境教育知识的学习交流活动等,不断提高教师的环境科学素养;

(4)加强课堂渗透,编写适合临汾市环境和具有学校特色的环境教育校本教材,为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奠定基础;

(5)积极组织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捡垃圾等美化校园的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组织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主题讲座,有针对性的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举办保护环境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兴趣;开展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观绿色校园、植物园、公园等,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等,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6)开展环境教育实验课,及时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席亚旭.浅析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环境教育:以临汾市为例[J].科教导刊,2010(9).

[2]段爱琼.东莞市中学生环境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地理教育,2010(1).

[3]牛俊杰,皮芳,张侃侃.对大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环境教育,2006(10).

[4]曾昭鹏,王建.江苏省中学环境教育和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J].环境导报,2003(14):9.

[5]殷培红.中学环境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环境教育,2002(1).

[6]陈丽.环境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

[7]祝怀新.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教学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与资源共享平台(2005DKA21403-JK)。

作者简介:崔乐乐(1988—),女,山西临汾人,硕士学位,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从事学科教学研究,现任教于临汾市第二中学校。邓洪平,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系统进化与保护生物学研究。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临汾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