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深层问题设计

2017-03-07 05:47陈华云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深层词汇文本

陈华云

阅读课要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一目标为前提,让学生“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教育部,2003),教师和学生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收效甚微。许多教师的教学交流形式化,过分注重词汇理解,忽视文本解读能力,致使课堂阅读教学浮于表层,继而导致文本教学与阅读能力提升的脱节,笔者发现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深层阅读问题的设计。(杨行胜,2013)

笔者有幸参与学校百花奖的教学竞赛的初赛和复赛,在参赛的过程中,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以及课外的阅读材料为例,进行了设计深层阅读问题的尝试。

一、巧妙重设文本细节

许多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更多关注细节,但是问题太过集中某处,会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简单的问答题,或者填表,双边交流比较少,学生的思维活动偏少。因此,问题设计应注重对文本进行更大范围的整合、改编,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捕捉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案例1]初赛课题为模块十一第三单元 The secret of success 中的阅读文本,以Sir Clive Sinclair 为例,针对文章信息多且较为复杂的情况,原来课后练习中是列出具体的时间点,让学生填表,但是形式过于单调,学生容易乏味犯困,笔者找出这四个事件只有一个不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所以就把原来的填表题改成单选题,考查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反思]细节理解题的考查要注意形式,不要全部用问答的形式,教师要对一些信息加以整合,找出出题点,重新设计更能检测学生阅读能力的深层题目。

二、精心确定所猜词汇

许多教师通常先教学与阅读文本相对应的新词汇,讲解其用法,然后过渡到文本阅读,这失去了在文本教学中提高学生猜测词义能力的良好机会。事实上,教师在文本教学中完全可以先确定影响文本理解的关键词汇,包括生词词义或旧词新意,主要突出对语境的分析和把握。而那些学生虽然理解起来有困难,但不妨碍整句理解的词汇,可以暂且忽略。

[案例2]复赛课题为一篇课外美文A letter to my son, 内容是父亲给三岁的儿子提出四条建议,以帮助他更好地面对未来生活的困难,文中有以下语句:

As with any advice, 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 What works for me might not work for you.

[反思]調研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发现,画线部分词汇学生没有学过。让学生依据上下文进行理解非常恰当,因为文中提供的信息很适合猜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测该词的意思,让学生认识到上下文的重要性。猜词时可以从构词法、定语从句、同位语、转折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方面着手。教师可以再举出通过其他方式猜测词义的例子,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三、引导领悟主旨要义

阅读文本时,对中心思想的把握是判断阅读者是否理解文本的重要标准。在针对整篇或者某段文字设计深层问题时,常包括基本论点、最佳标题、主题或者段落大意等。许多老师在教学时基本上能引导学生对文本及段落进行分析和归纳,但是往往不够简洁、精炼,方法上不够巧妙。

[案例3]在初赛Sir Clive Sinclair 的文本中,依照整篇文章,教师设计问题: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篇章的中心思想,让他们明白抓住文章要旨的重要性。虽然文章已经给了标题,但是围绕标题到底讲了哪些内容,则需要紧扣文本。有些同学给出Sir Clives stories这样的答案,过于宽泛了,不够有针对性,而另一些同学却给出了Sir Clives mini inventions 这样的答案,被文章的细节迷惑,以偏概全了。浏览文章之后,我们发现文章前两段是关于Clive 的早年生活,后面几段是他的发明,我们得出Sir Clive Sinclairs life and inventions 这样的信息。

[反思]教师在设计文本主旨要义问题时,应首先确定全文是否存在主题句。有些文本没有明确的主题句,通常都是隐含在全文之中,必须依据事实细节,通盘考虑找出共性。教师最终给出的参考句子既不能以偏概全,又不能泛泛而谈。

总而言之,教师应坚持在常规教学中以课标为依托,加强对文本信息的深入加工和处理,设计出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层问题,教师应坚决摒弃所谓的经验主义及靠感觉授课的不良习惯,坚持不懈地加强阅读理解深层次训练,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深层词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让学生的主动参与由浅表向深层漫溯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空城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