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2017-03-07 05:47杨猛刚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创造性人格事物

语文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也是语文能力的教学,更是学生情感的教育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尤其是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感,在情感的遨游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情感和审美感,指作者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幸福或痛苦感以及审美评价投射到作文材料上,使学生情感鲜明地作文。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强调情感的融入,要学生学会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在作文写作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1.着重引导学生因情为文

因情为文,不等于无病呻吟,矫情作态。而是要抓住能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来写。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做到真情流露。注意审美修养,善于发现美。行文求美,不仅仅是技法问题,更是自己审美的感受在文中的流露。作文要写出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体验而产生的乐、悲、怒、惊、憎、恶等情感。发自内心的真情感,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它能使人思路驰骋腾飞。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要学生写身边的真人真事,能感动自己的事,发人所未发,这样的作文才能感人。而为了完成写作任务,不认真思考,现编故事,比如2000年高考作文中,就有学生编父母双残,硬生生地创造出挫折来,不但写不出真情实感,还让人烦,对情感的培养也没有多少益处。

2.注意扣住时代精神

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及时把握当代的脉搏,发出时代的召唤。教师要把相关的知识适当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平时广泛搜集资料,多看新闻,重视当前的科技动态、政治变化。当今的时代,中国不断强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学生应让自己的头脑中形成这种优越感和自豪感,并且把这种优越感和自豪感写进自己的作品中,使它们能够进入到读者的思想之中,从而感化和激励人们坚信未来,并为开创美好未来而义无反顾地努力拼搏!

3.构思过程感情化

情感的参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涓涓细流般的徐缓式参与,也可以是冷静式参与。然而无论何种方式,它都是自然的,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否则,就不真、不美了。另外,情感的陶冶對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完成美的创造,促进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二、充分运用想象和联想,把培养创造性人格融入作文构思的过程中

调动生活积累,发挥意识活力,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对经验中的事物加工改造以生成新事物。

1.遵循联想规律,探寻事物的联系

联想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而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联想就不能那么随意了。必须紧紧围绕写作中心,调集各种有益的材料,以供选择。联想除了用于实现思想的飞跃外,还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驰骋,如帮助状物、明理,以求具体形象,如构成对比、映衬,以使表意更加显豁,如缀连材料,以使文章得臻完美。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应特别重视。

2.扣题目合理展开想象

善于观察事物的人往往创造性很强。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产生新的事物。人类的很多发明都是在想象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比如,鲁班发明锯子,是因为他被一种像锯齿状的草叶割破,鲁班就想了:能不能用这种类似的东西锯木头呢?经过多次的实验,终于发明了锯子。可见,想象往往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作为学生,要看到生活的本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善于写出未来美好生活的样子,给人们以无限的憧憬。展开想象的方法有:无中生有、小中见大、借题发挥、变形想象、变质想象等。

三、打破定式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格

定式思维往往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天敌,但人们往往喜欢运用定式,包括学生。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开启学生心灵中创造宝库的大门,唤醒学生身上深睡的智慧精灵。

1.发散思维,多个角度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那么得出的答案也就五彩缤纷。从一点发散到多点,经过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找出许许多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

2.使用逆向思维打开写作新思路

在2010年左右,作文教学中兴起一种反传统作文,深得人们喜爱。如“美丽的谎言”“老师带病上课不值得称颂”等,很能博取读者的眼球。这种作文思维就是一种逆向思维。逆向思维的方式往往能够吸引读者,逆向思维得出的结论往往更能冲击人们的视觉心灵。如写上海世博会,有的学生用对话的体式,有的学生用采访的格式来写,别具一格。又比如,对愚公精神,人们历来是赞美的,但有的学生就反其道而行之,指出愚公精神并不可取,哪有精力和时间移山,还不如搬家来得更实在。

3.善于整合信息,化腐朽为神奇

信息整合能够拓宽人们的思维宽度,提高人的思维能力,通过不断整合信息,使材料变得更丰富、更独特。信息整合之后,材料的结构和质量都比原来的任何一种信息要好很多。学生学会了整合信息后,他们写出的作品就会更新颖、更有价值。

创造性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水平。因此,作为学生,人人都要学会创造性思维,从而创造出更高的人生价值。

作者简介:杨猛刚,1969年12月出生,江苏省东海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教一级。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创造性人格事物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漫画之页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