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课改与历史教学变革的思考

2017-03-07 05:47张玉龙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科目考试新课改

张玉龙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一轮高中教育改革逐步开启。2017年上海、浙江迎来深化教育改革的首轮高考检验,并得到教育部的肯定。京、津等四地今年马上进入改革试点,2018年山西以及全国各省市都将融入改革大潮。如何应对新一轮的课改大潮,不断发展与提升自己,将是每一位中学教师面对的新的历史机遇。

新课改是“国家意志”,其实也是“时代意志”。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正日新月异地推动着经济与社会的剧烈变革。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公民,以使其能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工作与生活。基于对未来公民的追问,纷纷提出了21世纪技能(美国)、21世纪能力(日本)、关键素养(欧盟)、共通能力(中国香港)等理念。可以说,由“遵从权威、保守自顾、宿命自抑、理性不足、创新乏力”的“传统人”到“人文底蕴、科学理性、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现代人”的培养成为时代的必然。

中国崛起的核心在于创新人才的崛起。“一个国家的价值就是组成这个国家的个人的价值;一个国家如果为了要使它的人民成为它手中更加驯服的工具,哪怕是为了有益的目的,而……使人民渺小,就会发现靠渺小的人民是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的。”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着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要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基于教育改革深化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正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

“新课改”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坚持有利于培育普通高中学校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围绕“涵养有思想力和行动力的现代公民”,新高考新课改将学校课程特色化、多元化开发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紧密相融,有力地构建了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制度平台。

“新高考”探索多元录取机制,即所谓“两依据、一参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如下图)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参加等级性考试。“一参考”即参考《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查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关注每一位学生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过程性评价。

新高考与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由三科综合到自主组合的变化,为更多历史爱好者的选择破除了文理界限,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学难度的提升。不同学习程度与知识背景的教学对象,要求历史教师更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导学模式,引导学生围绕课程问题自主研修与展示的学习模式,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梯度的构建,也会推动历史教师终身学习、教研一体的常态化。尤其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的开展,对历史教师的学科能力、素养与视野提出新的要求。

跨学科成长也是新课改下历史教师发展的另一要求。首先,“走班制”教學管理的变革,要求每一位老师同时完成教学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教书与育人的紧密结合,要求每一位教师具备德育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的能力。其次,生涯指导不会仅仅是专业老师的职责。因为研究型学习是《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要构成。指导教师对研究性课题的建议,要从学生兴趣出发,但不可避免要考虑大学专业发展,甚至学生成长的规划。所以历史教师也需要掌握社会发展与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推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关于“新高考新课改”,还有几点困惑供大家探讨。第一,“去功利化”及“减负”目标短期内难以实现。变“一考”为“多考”中,生物、地理等级考提前,英语一年两考。有些学生为了保持自己的学科优势会反复参考。而且,高中学生除了高一相对轻松,其他两年一直“焦虑地”面对多重高考一样的考试。第二,“公平化”目标更加艰巨。城市化大潮中,农村和城市在素质教育长跑中差距明显。2018年全国课改迎面而来,县乡地区如何应对?第三,合格考能否为大学通识教育奠定必要的基础?合格考的难度,基本上与现有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难度相当。“新高考”打破了文理分科的壁垒,但高中学业能否满足本科各专业发展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基础?当然,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正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内在助力!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科目考试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高考“新科目”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