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2017-03-07 05:47冯莉刘继斌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质疑小组合作习惯

冯莉 刘继斌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实现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实践的目的。不过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也存在诸多问题。就此来简单探讨一下。

关键词:小组合作;数学;习惯;质疑

怎样才能解决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条件创设不够,时机不适当;分组后期缺乏管理,制定的组规没有细化;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适当调控;小组长的培训选拔不当回事等。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火候适当,合作学习方可有效

合作学习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什么内容都要合作,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合作。比如,在学习一个新知时,在还没有进行自学的环节时,上来就合作,只会给学生营造一种假合作或者浅合作的现象。其实,需要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小组内通过设计好的主问题或自己心中产生的主问题,带有学法指导地深度自学、互学,才会激起同组甚至整个班集体思维碰撞的火花,为后续学习产生连动效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主动深度思考学习的奥妙。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不同的题型要选择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那么对于老师就要根据不同的学法指导,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用不同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深度探索的愿望。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道题:化简并求值3x2-3x(x-2y)-3y(2x+y)+3y2,让学生来考考老师,让他们任意报一些x、y的值,因为事先知道化简的结果是0,所以无论学生报的数有多大或多特别,我都能很快说出这个代数式的值,在学生感觉神奇的同时心中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计算能力这么强?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奥秘?”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其中的规律,这时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这样学生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自己找到答案,让他们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这时,不用我们去出题给他们做,他们早就跃跃欲试,互相出题考验大家了……

二、良好合作习惯是合作有效的保障

(1)独立深度自学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出现盲目从众的现象;(2)发挥作用、主动发言的习惯;(3)善于倾听的习惯;(4)自觉遵守小组合作规则的习惯。

三、质疑、释疑激起深度学习的浪花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形成小小学生论坛,那么这节课就是一节成功的优质课……

在教学“有理数的减法”这节课时,一开始,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对比结果:

0-(-2)=_____, 0+(+2)=___;

1-(-2)=_____, 1+(+2)=____;

-5-(-2)=_____, -5+(+2)=___.

思考:这些数减-2的结果与它们加+2的结果相同吗?记得当时孩子们都说:相同。我紧接着追问:“那么,我们可以把减去一个数理解为加上这个数的什么呢?”

孩子们进入了互学阶段,我在巡视时,其中发现一个组的2、3、4号都异口同声地说:“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可是,这个小组的1号却说:“我认为,减去一个数,可以理解为加上这个数的绝对值。”组内成员也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呀!我把他们组的两种猜测,抛给了全班其他组。

很快,全班每个组都在努力地舉着不同的例子验证着,整个课堂中呈现出井然有序又热火朝天的互学景象……

其中一组互学展示的例子是这样的:

9-6=_____; 9+(-6)=_____;

15-8=_____; 15+(-8)=_____.

这两组例子,让同学们很容易就推翻了“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绝对值”的说法。让他们在质疑、释疑的过程激起了深度学习的浪花。

四、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要当小组长

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要当小组长。记得那是七年级开学不久,通过三周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互学、展学)课堂进程表面上进展很慢,但是这已经激活了学生课堂上思维碰撞的火花,大部分小组尝到了甜头,愿意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不同见解,但也有组在互学中很快没有可以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可能是这个小组的组长太强势,没有很虔诚地让组内弱者先讲,只盛气凌人地问小组成员,你们有什么不会的?我给你们讲。而小组成员,可能对他或她的高傲不能接受,久而久之就对他说:“我都会了。”我感觉到这些孩子应该并不是全会,但有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和尊严,不愿意和这个小组长合作了。而这个小组长自认为自己的数学很棒,占据很大优势,又爱自傲,接下来别人都在互学,而他呢,也不再自学了,坐在位置上无所事事。这时,我认为要进行小组调整,这个组长要做他的思想工作,劝解他要先让别人有发言权,让组员尝到在本组的优越感,成员才愿意和你合作,才愿意听从你的管理。若该组长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变自我,仍可以胜任组长进行本组的学习和行政管理。若不能,就要换一下组长,情商高,智商也不差,有微笑服务精神的孩子,才可以胜任小组长。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尽量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参考文献:

邹本勇.让小组合作学习之花更艳丽[J].教育周报(教研版),2017(37).

注:本文系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质疑小组合作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