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的深圳市某区中小学素质教育问题分析

2017-03-07 05:47邹静颖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博弈论素质教育问题

邹静颖

摘 要:素质教育是由我国政府根据国外先进经验和国民素质现状提出的,但是在素质教育具体的实施和推进中要靠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在素质教育推广的博弈中,行为主体不但包括了提出素质教育的政府,而且包括社会、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在素质教育的推广中,政府和社会是政策的制定者和评判者。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而教师作为素质教育中的行为主体,是依附于学校的存在。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长作为学生的委托人和代理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政府、学校、家长作为最为重要的三个行为主体。他们的行为方式是素质教育是否能够推广的关键。

关键词:博弈论;素质教育;问题

一、学校博弈分析

首先,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我们通过博弈论对学校之间的博弈模型进行构建。在进行学校博弈模型构建前,对学校模型进行一个通用的假设:

1.在深圳市某区存在着学生素质、教育软件设施、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教育资源几乎无差异的两所学校,分别为A学校和B学校,他们都面临着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种选择,而他们作为经济人,均是理性的,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来做决策。学校的效用包括社会效用和经济效用。社会效用主要指政府对学校的评价,可以带来资源的倾斜度;经济效用则指学生对学校的选择性,目前来看主要和升学率有关。

2.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一流的教育资源是有限并且稀缺的,即对于小学来说,一流的初中是稀缺的;对于初中来说,一流的高中也是稀缺的。以此类推。

3.目前我国各类学校,包括初中、高中等录取学生的主要依据仍然是入学考试成绩,并且严格按照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同时,目前也出现了自主招生中的破格录取,可以以概率P进行表示,当存在自主招生时,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会获得额外的效用。

4.推行素质教育会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且仅指升学考试相关学科的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升学率降低。

二、家长博弈分析

家长的博弈是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博弈,期望比经济利益重要。在进行家长博弈模型构建前,对家长模型进行一个通用的假设:

1.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没有差异性的。假设有两个家长,分别为A家长和B家长。在家长看来,自己的子女都是优秀的,不存在自己的子女比别人的子女差的主观认识。

2.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一流的教育资源是有限并且稀缺的,即对于小学来说,一流的初中是稀缺的;对于初中来说,一流的高中也是稀缺的。以此类推。

3.目前我国各类学校,包括初中、高中等录取学生的主要依据仍然是入学考试成绩,并且严格按照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同时,目前也已经出现了自主招生中的破格录取。

4.进行素质教育会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且仅指升学考试相关学科的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升学率降低。

三、政府作用博弈分析

政府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起者和推广者,通过适当的政策干预,实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既定目标。政府要利用人都是理性人的特点,适当地进行奖励或者惩罚,让外部因素影响到内部因素。下面将前两节的模型进行政府干预,更加深入对中小学素质教育推广难得问题进行剖析。

1.政府干预下的学校博弈分析。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学校博弈模型里面,成绩决定效用的博弈模型为基础模型。通过博弈分析,可以得到结论:所有的学校都会采取开展应试教育的策略。这是政府不愿意看见的,此时,政府进行干预,对学校进行奖励和惩罚。

2.政府干预下的家长博弈分析。同样的,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下家长的博弈模型中,政府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和政府干预学校不同的是学校作为一个政府机构下的组织,可以受到政府的约束,政府可以对学校进行奖励和处罚。而政府对家长来说,是政策的制定者而不是管理者,政府并不能直接对家长进行处罚,但是对于奖励,家长肯定是乐于接受的。

3.政府干预下的学校和家长博弈分析。通过博弈模型的构建可以发现,实施政府干预,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政府对学校的干预,还是政府對家长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下都可以影响学校和家长的选择。政府、学校、家长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三个行为主体,不单单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博弈,也不单单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博弈,而是三者之间的博弈。

通过对深圳市某区素质教育中各个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发现,目前素质教育执行不力是在政策环境下各个行为主体对自身进行利益最大化而选择行为策略的结果。如果政策环境不发生改变,各个行为主体就会形成纳什均衡,选择的策略不会发生改变。学校无论如何丰富课程,都不可能很好地执行素质教育的政策。

如果政策环境发生变化,素质教育中的行为主体是可以改变自身的策略,选择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素质教育策略。策略的改变主要来源于学校和家长能够在素质教育中获得更大的效用。简单来讲,就是行为主体必须在素质教育中获得好处。这种好处可以是升学上的好处,也可以是教育资源的好处。

改变政策环境,政府的作用是最主要的。通过博弈分析可以发现,加入自主招生的变量,可以影响到行为主体的策略。同样的,资源较少的学校也希望通过素质教育赢得自主招生的名额来改变学校的资源禀赋。因此,解决素质教育执行难问题根本是改变目前升学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金一鸣,唐玉光.中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0.

[2]张东明.素质教育新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博弈论素质教育问题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PBL教学法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初探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博弈论下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产量规划模型
博弈论下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产量规划模型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山陕商人合作分析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山陕商人合作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