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认知冲突的教学应对

2017-03-07 05:47刘桂红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思想政治高中

刘桂红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已经开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了,并在很多地区的教育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些学生的认知冲突对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认知冲突应对的意义、影响学生认知冲突因素和现象的分析,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认知冲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认知冲突;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顺应形势发展,新课程改革也对高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思想的不断变化,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中,难免会有自己的个性的想法和思考,这些想法可能会和教学内容相冲突,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将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谐地转化成教学内容,让学生能以科学的、正确的方向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就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想问题,利用现有的工作经验,立足新课程改革,为学生解决认知冲突提出合理的方法和对策。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对学生认知冲突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高中生,他们的思想已经逐步摆脱了传统教育的知识束缚和观念束缚,随着他们日常学习、生活内容的丰富,他们会对很多事物产生较为独特的见解。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变得越来越强,这种活跃的思维和随之产生的问题直接反映在课堂之上,很多学生提出的课堂问题常出乎教师预料。如果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合理的回答,学生的思维的一些错误观念不能及时更正,由此学生产生的对概念的歪曲理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目标的达到。学生问题的提出正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学生整体的学习过程和认知冲突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过程,不能说学生的认知冲突是一件坏事,而应该将其看成是学生在未来学习中蕴藏的巨大潜力。如果不能够对这种潜力进行运用,不能科学合理地应对学生的认知冲突,则会对整个教学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能够对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行完善全面的应对,既可以顺利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接受科学的知识教育,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对学生认知冲突的因素和现象

自从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教学过程不再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死记和掌握课本知识,也对学生知识目标的学习进行了简化,很多教师认为这会让教学陷入困境。由于对课本知识内容做不了过多的分类和总结,就可能导致学生认知的阻碍。但是这种改革并不是不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而是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深层含义进行了解。而教学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载体,可以说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行为的进行,都必须从知识出发,再回到知识中去,对所学知识产生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能够学会学以致用,学以致思。

1.对知识类认知冲突的现象分析

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时,会加入自己的主观因素,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问题。比如,教师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神奇的货币》一课教学时,一些学生会有这样的问题:既然纸币是国家机关独立发行的,也就是说我国的货币是自己国家单独印发的,我国西部地区较为贫困,国家多在西部地区印发一些货币,不就解决了贫困的问题了吗?而且经济发展决定了国家实力,我们大量地印发人民币,不就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了吗?何必还要通过其他手段来解决贫困呢?学生在学习货币知识的时候,对货币的概念以及货币用途经常会产生思考,提出问题,这是学生从知识层面上产生的认知冲突。而一些教师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责怪,让学生乖乖学好书本知识就行了,可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释得不透彻、分析得不完整,而思想的认知冲突仍没有有效解决,由此造成的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不理解和不满意等,这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2.对方法类、情感类认知冲突的现象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国家政策在具体的民族问题解决方面也会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个时候学生往往不理解,就会产生问题。比如,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可能会产生以下认知冲突:为什么国家政策规定要给少数民族的高考学生加分吗?教师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可能会责怪学生“问题多”,只是告诉学生国家政策是对的,但是具体怎么来制定国家政策,为什么要对少数民族实行优惠政策如果没讲述清楚,学生心里的疑问仍然存在,不仅影响学生掌握知识,而且会让学生的这种疑问情绪蔓延,形成对国家政策理解的偏差。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认知冲突的科学应对策略

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而且新时期的学生对政治问题、社会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可能与教材内容和国家政策不一致,那么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这些认知冲突进行全面深入、透彻清晰地讲解。

1.及时解决与循序渐进合理搭配

学生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有很多,有的甚至是大相径庭。教师不能单方面地责怪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以积极的教学态度去应对,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国家政策的重大问题的解答。教师处理学生认知冲突的过程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面对不同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多印发货币,解决西部地区贫困”的问题,就不用立即处理,而是要告诉学生,货币之所以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这么大的作用,一是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经济因素,二来就是因为货币的调控作用非常巨大,但是如果不能控制其发行量,就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会慢慢学到这些知识,会着重进行讲解。但是对于民族政策这类问题的解决时,就一定要科学及时,不能让学生的这种与国家政策相对立的思想得到扩散和蔓延。关于“给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教师可以这样来进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为落后,给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恰恰体现民族平等原则,一方面可以增加少数民族人民受高等教育的几率,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的人才,利于少数民族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另一方面加分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公平。通过这样的解决方式,学生就能够及时地了解具体的原因,不会再因为这种思维的不正确而造成其他不良后果。综上所述,面对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到及时解决和循序渐进相搭配。

2.共同交流探究并转化成教学资源并行

首先,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冲突有些是对一些课本知识的质疑,这种质疑正是学生不懂的地方,因此教师要科学地看待这种冲突,将这种冲突转化成教学资源。如果光给学生讲知识,学生质疑无法解决,但是如果从解决冲突的角度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出来的,问题解决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问题解决后教师把它们积累下来将转化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再者,教师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时与学生共同交流探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引导者,当主体提出认知冲突问题的时候,引导者应该做的不是强力的思想打压,而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将学生实际情况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学生一起探寻问题的答案,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困扰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他们的知识理解和能力的构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高中生认识社会发展、了解国家政策的重要阵地,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是难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掌握科学的解决方法,对学生的认知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保障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赵静.高中政治课堂中学生认知冲突与教师应对策略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2]孔令艳.基于活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施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思想政治高中
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建构概念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