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成像知多少

2017-03-07 05:47李晓龙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李晓龙

摘 要:介绍了小孔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关键词: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中物体的成像问题,主要包括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三类,由于它们的成像原理、成像特点以及应用各不相同,所以学习完这部分内容之后,学生感觉特别混乱,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梳理了以下几点:

一、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像为倒立实像,改变物体或光屏到孔的距离,可改变像的大小。当物体到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到孔的距离越近,成的像越小。当光屏与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越远离孔,成的像越小,而且所有的像都是倒立的。如图1所示。

当然要成像,对小孔的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孔太大则不会出现成像现象,光屏上呈现的是物体的影子。如果孔太小则在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花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而且小孔不一定是圆的,如:夏天,我们躺在树荫下乘凉,就会看到很多圓形的光斑,这是太阳通过树叶的缝隙,经过小孔成像原理形成的太阳的像。

二、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成像原理为光的反射,物体不论在平面镜前任何地方,都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跟镜面完全对称。如图所示。对于平面镜的成像光路图,我们可以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两种方法作出。两种方法学生都要熟练掌握。

三、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为光的折射,其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过光心和平行于主光轴的两条光线),找出对应物点的像点,作出物体的像,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交点,或者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实际折射光线的汇聚点所成的像为实像,实际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汇聚点为虚像。具体在u2F五种情况下分别作出成像光路图,为了便于理解和找到规律,我们可以把五种情况综合在一起作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是不变的,通过光心的光线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成像的大小、虚实、倒正立也发生变化。如图3所示:

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做实验之后,分别作出五种情况下的单个光路图,教师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在一个图上,作为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一种拓宽,当然也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根据上面的成像光路图,我们可以通过列表得到下面的特点及应用:

可以简单总结为口诀

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远缩小近放大(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近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像)

口诀二: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物体越近的,成像较远,而且像是放大的,反之亦然)

口诀三:物远成实像,倒立先缩小后放大;物近成虚像,正立虚像放大(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先是缩小的再是放大的;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总之,初中物理的这三种成像,只有通过这样比较,才能准确掌握各自的成像原理、特点和应用。也只有这样进行梳理,才能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