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新设想

2017-03-07 05:47祁亚丽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创新数学

祁亚丽

摘 要:中考是指挥棒,中考试题偏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另外许多操作题、设计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创新

目前学生的解题情况,概括为“不讲不会,新题不会”。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讲过的,几乎“全军覆没”,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的,学生不会解答。老师讲过且多次训练的题目学生应用娴熟。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了漏洞,我们的课堂需要静下来审视,我们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很多学生的计算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遇到词语繁多、文字描述多的题目时,由于不能准确读懂题目和要求,所以常常会思路混乱,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跟不上。出现这种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平时没有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认识不足,认为数学只需要计算好就可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以“趣”激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对教材也进行着革新,现在的教材越来越注重与学生生活相贴合,编排上也逐渐新颖,内容的呈现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有利。所以,应利用好教材,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2.以“读”质疑,以“读”促思

爱因斯坦说过,提问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新课标还明确指出,要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提高发现问题和提问的能力。敢于质疑,是通过阅读积极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创造性地、独立地思考,探索新的知识活动,达到自我解释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刚开始质疑会感觉不习惯,而且不知道要问什么问题,但一旦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习惯,就会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注重过程教学,还课堂给学生

课堂教学重在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参与兴趣,主动融入课堂。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及时收集信息,便于对教学方式做出调整。对于一些内向不愿意参与学习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帮助,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

新教材注重了知识的引入与生成的过程,所以课堂导入也极为关键。如老师在讲平方差一节时可以这样导入:小丽去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她买了10.2千克糖。应该给售货员多少钱?正在售货员取计算器算钱的同时,小丽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为什么小丽这么聪明?学完这节课你也一样聪明。这样的导入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埋下了“兴趣”的伏笔。教师应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成绩的做法,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究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充分让位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首先,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通过师生互问互答,相互合作等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角色互换,从交换和交流中得到启发,同时教师要注意每位学生的发言,并及时地给予评奖,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共同进步。

其次,教师注意及时转换教学思想,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看待学生时用发展的眼光,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摩擦思维的火花。

最后,注意引导学生提问。有效课堂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所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学会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质疑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还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设计优质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顺其所思,予其所需”。练习是课堂的分战场,教师应组织学生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教师巧设开放性题目,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多一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品质和能力,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丽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下旬),2014(12).

[2]吴珂.关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25):88.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创新数学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