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07 05:47崔桂杰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分层教学法物理教学

摘 要:在简述分层教学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最后重点提出了分层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物理教学;基本内涵

在大班教学形式下,老师通常运用标准化的教学方法,“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此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方面优等生感觉知识太过简单,另一方面后进生学习较为吃力,降低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应注重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采用科学的教学形式,注重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本文对分层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具体的研究。

一、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分层教学是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分为多个层级,之后依据各个层级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开展教学活动,其是和因材施教异曲同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物理问题一般涉及多个层面的问题,导致解答难度很大。分层教学法能够把繁杂的题目细分为学生较为了解的题目,让解答效率更高。二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剖析水平。分层教学模式表面上看是使用分层的方式解答问题,实际上在划分层级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题目内部的逻辑关系。在使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问题进行深入的逻辑考虑,之后依照该逻辑关系进行题目的细分。在划分层级的过程中,都是以逻辑关系为中心线的,假如该中心线消失了,那么划分就无法有序进行,题目也无法有效解答。因此,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本质上是基于完全的思维结构进行知识点的剥离,此种剥离表面看来是随意的,而实际上均在思维架构的范畴内。也就是说,分层教学法中划分的各个层级是构建在健全的思维架构前提上的,假如思维架构不存在,分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生源种类多,学生个体差异明显

高中学生源自于多个初中学校,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在初中时便形成了优良的思维模式,到高中后便可以比较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未形成好的思维模式,到高中后便无法有效掌握难度更深的知识。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与否老师无从知晓,部分学生掌握了,部分学生还有所欠缺,长期下去,便会降低课堂教学成效。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高中物理老师大多运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近年来,虽然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运用,且预期效果并未达成。物理原本就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科,假如老师缺乏变革的思想,不重视学生融会贯通能力的培育,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一味地听从,独立思考的能力低下。

同时,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是特别关键的。这是因为唯有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或者事物的内在机理,才会科学使用公式来进行具体的解答。可是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别人灌输的信息有时缺乏耐心,拒绝接受,并且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便没有打好物理基础,学习难度较大原理的时,通常会手足无措,乃至产生厌学的想法,此种学习状态对于物理学习成效十分不利。

三、分层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契合学生个体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

和语文、数学等学科比较,物理学科更易产生两极分化的问题,在采用分层教学法的时候应当将学生的整体水平当做划分层级的根据,而不单单立足于测验、考试分数的维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应当把学生日常的上课表现、问题探讨的参与态度、课下习作的完成状况、日常的测验成绩进行有效融合。唯有恰当的划分层级,才可以高效地进行分层教学。在整体剖析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后,可以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三个层级,其一是在物理知識掌握方面有较大难度的基础层,其二是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课堂听课状况优良,可是对于难度较高的题目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这一层是中等层,一般是各个班级中占据比重最高的一个等级。其三是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上课表现优异,对于难度较高的题目,有探究的主动性,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等级和基础层在班级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较小,通常状况下,在班级总人数中占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充分结合课程的特点,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关键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便是利用多种多样的实验,使学生可以形象的认知与感受物理知识,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物理学科的实验有诸多类型,譬如课堂试验、课外实验、分组实验、展示实验等,为此老师应当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安排恰当类型的实验,进而利用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这个章节时便可采用实验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众所周知,牛顿的三大定律均是探究力学的,而这个章节的知识便是针对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老师便能够从实际生活中选取教材,经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即使学生用手掌拍打桌子,抑或两位同学间互相拍掌,亲自体验力的作用和反作用,并且老师可依据现实状况和体育老师商讨,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引导学生体会力的作用和反作用。

(三)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层次划分

由于各个等级的学生在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不一样,假如不以学生的掌握能力为基础进行的教学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效。把教学过程进行层次的划分,有利于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学习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这个章节的知识时,可以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基本的概念与理论的剖析,该层级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掌握能力,应当进行详尽的讲解,对于基础层学生打牢知识基础特别关键。第二个层级是以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该层级针对的是中等层与优秀层的学生,培养其实际操作的能力。第三个层级是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侧重优秀层的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学习模式的渗透,让学生不仅全面掌握课堂知识,并独立思考课堂之外的知识。

(四)注重作业设计安排中多层次设计

通常状况下,老师给学生安排的课后练习都是一样的,未曾注重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别,可是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中,老师会按照学生的学习层级布置课后练习。

例如,对于物理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的学生,老师可指引在做完课堂练习之后继续思考高难度的题目,且利用课下空间对其进行启迪,使其知识面更广,思维水平有效提高;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老师应当将课下练习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简单的,一部分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让学生进行简单内容的练习,之后依据其完成状况决定是否让其继续练习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过分层设计课后作业,让优等生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提升,让后进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调动其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教学应坚持人本原则,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别,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下,高中物理教学更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重视不足。因此,可以尝试将分层教学理念引入高中物理教学,解决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

[2]黄茂津.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理科园地,2017.

作者简介:崔桂杰(1975—),女,汉族,黑龙江省桦南人,理学学士,中教一级。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分层教学法物理教学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