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2017-03-07 05:47冯丽瑛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冯丽瑛

摘 要: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而且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可以归结为创新,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产生创新意识的内在动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和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因为这样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会阻碍他们的创新意识。初中生物的很多知识都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相关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生物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探究性实验和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起他们创新意识的前提。比如:在《昆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昆虫,如七星瓢虫、蝴蝶、蜜蜂、蝗虫等。展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昆虫之间的共同点、不同点以及生活习性等,他们通过分析可以简单地了解昆虫的特征。接下来教师以蝗虫为例进行深入的讲解,通过对比、归纳等方式得出昆虫纲的基本特征。通过教师对昆虫习性的分析使学生归纳出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进而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从生活中常见的、学生熟悉的昆虫入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情境

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授“饮食与营养”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如食物的摄入量、食物的种类、饮食的时间等。通过讨论可以发现学生的食物摄入量、食物种类、饮食时间等有一定的差异性。比如,有的学生摄入的食物量较多,而有的学生摄入的食物量则较少;有的学生很容易饿,而有的学生则很少感到饿;有的学生较为偏食,而有的学生则不偏食。针对学生讲述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人一天要摄入多少食物?(2)人摄入食物量的多少由哪些因素决定?(3)人为什么会感到饿?(4)人摄入体内的食物是如何消化的?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紧密相连,通过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进行创新想象的放飞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要重要,因为可供人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是无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想象是知识的源泉。”人的创新离不开想象,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想象。在初中生物学教学时要放飞学生的创新想象,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讲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一直没有光照植物还能呼吸吗?(2)如果植物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会怎样?(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哪些条件?(4)水中生长的植物如何进行呼吸作用?教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和想象。又如:在讲解“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种子的后续生长过程。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样的种子可以萌发?(2)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条件?(3)种子萌发后怎样生长?教师在教学时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而要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四、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联想训练

联想是指人们通过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思维活动。通过联想训练可以间接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联想训练学生可以放飞自己的想象,可以摆脱固有思维的束缚。

(二)想象训练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再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通常我们说的想象包括以下三种: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通过想象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通常是指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从原有的知识出发向各个方面进行扩展。发散思维要求人们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思维活动。发散思维就是一种思维的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四)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通常是指人們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反常规思考。逆向思维往往会给人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逆向思维是对固有思维的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五、鼓励学生质疑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的发明创造都是在他提出质疑、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表明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渴望探究未知的事物,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要鼓励他们进行质疑,要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学生提出质疑,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他们创新能力提高的过程。例如,在讲解“植物根的生长”一课时,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土豆有根吗?将植物的根去除后其还能生长吗?等等。植物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学生很少见到植物的根,所以他们在学习时会提出各种问题。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通过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

六、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初中生接触的生物实验较为简单,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时要进行实验的创新。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实验,实验中遇到问题时他们通常选择向教师或其他学生求助,很少进行自我思考。传统的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性,而且会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部分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探究性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引导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例如,在进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这一实验时,洋葱的叶表片细胞装片要由学生自己制作。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部分学生不能观察清楚的洋葱叶表皮细胞的结构,通过分析他们会发现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自己制作的洋葱叶表皮细胞装片不符合实验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他们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创新。教师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怎样快速地制作出符合实验要求的装片,利用这个实验的仪器可以观察其他物质的表皮细胞吗等等。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对他们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策略。陶行知曾说过:“民主是创新能力发展的条件。”在初中生物教学时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质疑。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郜红霞.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园地,2002(1):56-57.

[2]刘岩.论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甘肃科技,2008(10):178-180.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的实践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