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作,品名师,促成长

2017-03-07 05:47张增发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成长

张增发

摘 要: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是教研员工作的根本。阅读是教师自我发展成长的基本保障。细致地研读教材,教师能在课堂上与学生顺畅地表达交流,方能深入学生心理,而非蜻蜓点水一掠而过;阅读名作,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不再是理论上教给学生怎样鉴赏诗歌、提取主旨、图文转换;观摩名师课堂,读名师之作,从中获取讲课的方法与技巧,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日常工作中,教研员需督促教师多阅读,读名作,品名师,不断成长。

关键词:读名作;品名师;成长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其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教师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素养,通过读名师之作,学习名师的教学艺术,感受名师的独特魅力,逐步提高自己。如从王君老师的《青春课堂——王君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中感受王老师的拼搏与激情;从吴春来老师的《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中感受其真挚的教育情怀;从熊芳芳老师的《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中敬仰其对生命的尊重。

一、以拼命实干让青春在课堂飞扬

王君老师以其热情与魅力塑造了与众不同的活力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最为喜欢的特级教师之一。王老师从重庆的山村中学,用实干与技巧一路打拼到北京,成就了一部教育传奇名作。其《青春课堂》一书将这一路的教、思、写呈现给了大家。日日与语文不分离的王老师,天天想的、做的就是课文解读、课堂设计、师生互动、预设生成……“课堂是你和学生生命在场的地方,要用高质量的课堂书写生命,以课堂的高度定义生命的高度”,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王老师的课充满美、快乐、活力,别开生面。

从王老师的书中,我们能感受到她广博的阅读面,丰厚的知识积累,精巧新颖的思考以及她热爱着的并不断用她的青春与生命实践着的青春活力课堂。王老师能把一块岩石摩挲成玉石,把一滴汗水结晶成珍珠,把一缕阳光塑捏成黄金馃子,“把课上得像散文像诗歌像玲珑亭子足慰人心”(霍军语)。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学习王君老师的拼命精神,在实干的同时不断思考,让热情、青春在课堂上飞扬,将日常教学和科学研究密切结合,将自己锻炼培养成为“师德美好、业务精湛”的老师。

二、像尊重生命一样尊重学生

吴春来老师高举大写的“人”,尊重生命,唤醒生命,用他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吴老师对生命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在他的每一堂课、每一篇随想、每一篇案例之中。他强调,“上课,上的是生命”,语文课堂才能实现生命的狂欢,才能倾听到学生的心声,体味到学生的甘苦,赢得学生的心。教师尊重生命、尊重学生,方能在课堂上点燃学生生命的激情,开启学生生命的灵光,促使学生自由思考并拥有自主阅读的状态、自由写作的状态、自觉表达的状态,扬起生命的风帆,实现生命的绽放。我们在读吴老师的著作时,感受到的是他生命的脉动与活力,对美好生活情感的不懈追求,以及他对生命价值的独特见解。

教师,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教师尊重学生就要:不以分数简单评定学生,而应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不仅教学生应对考试的技能,更注重其人生价值的培养。吴春来老师同样指出,尊重学生首先要树立自己的人格尊严,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和认识,有主见、有选择、有思想、有创新、有超越,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独立的人格树立起自己的生命价值,用自己独立的思考启发学生去认识并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三、用“生命语文”追求毕生教育理想

熊芳芳老师提出“生命语文”教育理念,指出教育要“以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本质属性,与生活牵手,让生命发言,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使生命更加丰满、底蕴更加深厚、人格更具内涵,更有方向与意义、更具质量和品位。

语文是美的,有生命的,它既是文学,又是美学,“生命语文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也是用生命而为的教育”。熊芳芳老师这一创造性的观点,是其对语文的充实,对生命的提升,对语文教育情怀的体现。生命语文给了语文教師更多的文化自觉,给了语文教育更加广阔的内涵。在此理念感召下,教师有更多更广的阅读需求,更能凸显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意义,产生教学的艺术冲动,将教案设计得更加科学合理,增加教师专业成长的个体经验,促进教师发展。“生命语文”是对语文教学意义的深度把握,是对教育本真的坚持追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将这种教育理念植入自己的内心,并指导自己在教学中不断追求、不断总结、不断创造,始终坚守教育的本真。

《礼记·中庸》指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师在品读名师作品、学习名师精神中,要结合自身情况、反思自身,找到改进方法与道路,促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君.青春课堂:王君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春来.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成长
打造青少年教育品牌构建社区教育新局面研究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漂泊中的追梦人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