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人文情怀教育渗透的几种方式

2017-03-07 05:47王军军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

摘 要:“人文”的核心含意是超越个体、超越种族、超越国家,从人类整体甚至宇宙大局的角度思考世界,它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界处开始的一种超越性思想观和价值观[1]。人文情怀的培养目标是对现实教育目标的体现和超越,旨在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创造性发挥和生命潜能的开掘创造条件[2]。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语言课教学;人文情怀教育

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多元化教学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新趋势。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的老师,我理解的语言课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它也可以有效拓展成语言知识储备基础上的人文情怀教育平台;是把单一、枯燥的语言学习有效转化为透过语言探究异域文化、历史及人文精神的文化讲堂。它可以教会学生如何透过语言,了解、体验更广阔的人文世界,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扩大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理解、探究、领悟、习得,把单纯的语言学习行为转化成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透过语言探究人文世界的冲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

那么如何通过具体的课文教学实现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情怀教育功能,使英语教学在完成语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把人文情怀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变单纯的语言学习为透过语言的异域文化探究,提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呢?高中阶段要实现这一教育功能,可以运用“以单元话题为核心、以单元子话题为延伸、课文细节处再升华”的阶梯式教学方法。

一、以单元话题为核心

“以单元话题为核心”的教学,可以在实现语言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上,使英语教学更具有人文气息,增强英语学习趣味性,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和知识魅力。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Book 6,Unit 2 Poems, Reading :A Few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部分的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讲述了英语诗歌的五种基本形式。对于每个部分的学习,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都可以进行恰当的人文情怀教学拓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相同或相似题材英汉诗歌的对比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语言知识运用及英语诗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体会汉语诗歌文字之精妙、语言之凝练、蕴含意义之多重、意境之深远等特点,让他们通过不一样的课堂感受汉语诗歌的无穷魅力。

1.Nursery rhymes(童谣)部分,可通过英文Hush Little Baby和汉语《起床歌》的对比学习,让学生感知人类情感和文化的共通之处。

Hush Little Baby

Hush, little baby, dont say a word,

Papas going to buy you a mockingbird.

If that mockingbird wont sing,

Papas going to buy you a diamond ring.

If that diamond ring turns to brass,

Papas going to buy you a looking-glass.

If that looking-glass gets broke,

Papas going to buy you a billy-goat.

If that billy-goat runs away,

Papas going to buy you another today.

起床歌

小宝宝,起得早,睁开眼,眯眯笑,咿呀呀,学说话,伸伸手,要人抱

小**(宝宝名字),快睡觉,风不吹,云不飘,蓝蓝的天空静悄悄,小小船儿轻轻摇,小鸟不飞也不叫,小**,好好睡一觉。

2.在Some simple poems are like B and C that list things(押韵诗)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英汉诗词的诵读与对比,让学生了解英汉诗歌的押韵形式,感受汉语诗歌的意境美。例如:

I saw a fish-pond all on fire

I saw a fish-pond all on fire, [aI?] a

I saw a house bow to a squire, [aI?] a

I saw a person twelve-feet high, [aI] b

I saw a cottage in the sky, [aI] b

I saw a balloon made of lead, [e] c

I saw a coffin drop down dead, [e] c

I saw two sparrows run a race, [eI] d

I saw two horses making lace, [eI] d

I saw a girl just like a cat, [?] e

I saw a kitten wear a hat, [?] e

I saw a man who saw these too, [u?] f

And said though strange they all were true. [u?] f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3.在The cinquain(五行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把英文Brother与汉语诗词中风格相近的作品进行对比鉴赏,让学生感受英汉诗歌的不同体现格式、画面展现的不同角度。通过学习,体验汉语诗歌的含蓄美以及多重而唯美的画面感,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国学探究欲望。例如:

Brother 1

Beautiful,athletic 1 2

Teasing,shouting,laughing 1 2 3

Friend and enemy too 1 2 3 4

Mine 1

忆王孙

[宋]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4.对Haiku(十七音节的俳句)部分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汉俳代表人物马悦然的一些经典作品,让学生体会汉俳的深远意境和深刻思想内涵。例如:

(1)

观世音菩萨!

别叫悟空多情啊!

他心非石也!

(2)

雨中芭蕉树,

滴滴答答,答答滴:

天使流眼泪

5.在Tang poems from China in particular(唐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几首同题唐诗,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层次地感受唐诗的深远意境,以及汉语的多角度审美特征。例如:

望夫石

刘禹锡(唐代)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望夫石

王建(唐代)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上头日日风复雨。

行人归来石应语。

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魅力,若要体会它们的绝妙之处就必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多样化的书。尤其诗歌作为人类语言艺术的最高表达形式,更需要我们在细微处多品读。这是上述内容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同学们领悟的重点。人教版高中新课程英语教材中还有很多类似单元,比如“节日”,都可以拓展为英语教学中人文情怀教育的素材。

二、以单元子话题为延伸

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单元子话题加以延伸,通过中英文对比教学,让学生感受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及各自的语言美,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使学生在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汉语文字的无限魅力,从而更加热爱和珍视自己的灿烂文化。对于这个部分的学习,课堂教学可以采取朗读、探究异同、深度感受和体验展示等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课堂探究,也可以逐步树立学生的国学研究意识,让国学教育理念渗透于各学科日常教学。国学教育并不只是语文老师的事,民族文化的弘扬应该是所有教育者的责任。

1.勿忽视单元模块中Reading For Fun对语言教学的提升功能,它可是人文教育的好素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Book 1,Unit 2 中Reading For Fun部分Tongue twisters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拓展。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二段风格相似的汉语绕口令与这段英文的Tongue twisters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不同地域文化的共融性。例如:

英文:(1) Can you can a can as a canner can can a can?

(2) How many cookies could a good cook cook if a good cook could cook cookies?A good cook could cook as many cookies as a good cook who could cook cookies.

汉语:(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别把四十说喜席,别把十四说席喜。要想说好四和十,全靠舌头和牙齿。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2)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2.花点小心思,让英语课堂成为弘扬国学经典的小舞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Book 1,Unit 3,Reading For Fun给我们提供了英文版李白的《赠汪伦》(To Wang Lun)、Book 6,Unit 2 Poems, Workbook, Reading Task 部分提供了孟浩然的《春晓》(A spring morning)。对于这些部分,可能很多老师只做了简单的翻译,却忽视了它的人文教育功能。如果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一次英汉文本的深度对比探究,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汉语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文字的魅力所在,那么教学的意义就大不一样。它或许会成为同学们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国学弘扬意识和爱国情怀的燎原之火。

三、课文细节处再升华

课文细节处再升华就是课文教学中,通过“抠字眼”分析文中主体词的巧用与妙用,进而获取语言背后的人文信息。它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延伸英语教学的功能,利用人文情怀元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体验一文知天下的乐趣。“抠字眼”还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精确表达对文章层次提升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他们写作时不随意下笔的好习惯。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Book 1中,有许多可以运用“抠字眼”实现人文教育功能的句子。抛開单纯的语言知识学习,仔细推敲这些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妙用,就会发现作者用词的精妙以及词的妙用对语言升华是何等的富有意义。这是语言真正的魅力所在。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教师不要仅限于字词和句意的讲授,可以把下列句子集中提取出来并对画线部分进行分析比较,和学生一起探究用词背后所隐含的历史。

e.g.①Later in the next century, people from English made voyages to conquer(通过航海征服了)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because of that,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②In 1620,some British settlers moved to America. Later in the 18th century some British people were taken to(被帶到了)Australia too.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in both countries.

③For example, India have a very large number of fluent English speakers because Britain ruled India from 1765 to 1947.

(以上三句画线部分,分别描述了英国把上述三个地区变为殖民地的不同方式。即:①17世纪初,一部分英国人沿新航线航行并征服了北美大西洋沿岸的土著民族,使其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②1620年,一批英国分离派教徒乘“五月花号”船来到今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他们在抵达美洲大陆之前,由成年男子共同签署了一份契约,奠定了未来殖民地的政治基础。而were taken to则说明澳大利亚最初只是英国的罪犯流放地。③ruled 则说明当时英国是通过强制手段把印度变成了其附属地。)

总之,人文情怀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什么固有教学模式。它不是什么教学规范,也不仅限于英语教学,它可以渗透到各学科的趣味性人文教育,是对教师学科融合能力及文化底蕴的一种考量。人文情怀教育只有完美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及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与教学无缝对接才会散发出无限魅力,并对现代教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李小伟.论语文教学中人文情怀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王军军:女,1968年4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英语教师。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课堂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导入
如何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的困境
高中英语翻转式课堂学习多维体构建
论读写结合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尝试
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实现创新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分组合作教学初探
构建“和谐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文化的构建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