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情感受挫引导策略的尝试与思考

2017-03-07 05:47罗益成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谈话挫折心理

罗益成

學生是鲜活的生命,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着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对班级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因朋友分别、父母离开或离婚、亲人伤病亡故、自己早恋失恋等,都可能会出现情感挫折,易出现悲伤、痛苦、烦躁、暴怒等,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做好情感遭受挫折学生的工作,是具有挑战性的。发现学生情感遭受挫折,及时了解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就跟医生看病一样,只有病因查准了,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了解学生情感受挫的原因,可以采用观察法,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作业、学习、生活等日常表现来分析,并进行前后对比,以发现其原因。可以采用谈话法,与情感受挫的学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谈话要注意技巧,以旁敲侧击、侧面了解为佳,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或不信任心理,减少学生的自闭心理。在谈话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尽量避开刺激性敏感话题。可以采用调查法,通过其他学生了解学生情感受挫的原因。可以利用网络,如QQ、微信、电子邮件等与学生沟通。网络沟通的优点是能避开面对面,顾忌少些,给学生更大的说话空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还可以与家长联系或从其他教师处收集信息,以帮助判断学生情感受挫的原因。

我在初中班级管理中,面对学生情感受挫,先进行信息收集,掌握产生的原因,然后进行处理,做了一些尝试,在此与同行交流,若能得到方家指点,则是幸事。

一、疏导法

大禹治水,采用疏而不是堵。感情也像水一样,“堵”容易造成感情泛滥,越堵越堵得慌。疏导主要采用谈话来进行,可以是课间十分钟,可以是路上的“偶然”相遇,可在课外活动时的操场一角,可在吃饭时的餐桌旁,尽量避免在办公室,因办公室易让学生产生戒备心理,尽量在一个宽松、愉悦的时间、环境中进行。我初二班上的一名女生早恋失恋了,郁闷痛苦。我了解到她失恋的原因是与所爱的一个初三男生分手了,因为那个男生接受了另一个女生的追求。我放学后有意与我班这个女生同行,边走边聊。我问她喜欢那个男生的原因,她说,这个男生长得帅,成绩也好。我告诉我班这个女生,这个男生现在就这么随意地换女朋友,说明他是一个朝秦暮楚的人,他以后还会换女朋友的。你现在和他分手是好事,免得以后分手更痛苦。你现在好好读书,提升能力,取得优秀的成绩,将来成年了,有比现在这个条件更好的、更有魅力的。找一个比他更优秀的男孩,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二、转移法

当学生情感出现挫折时,可安排一些他喜欢的活动或让他做一些感兴趣的事。如书画活动、游戏活动、看漫画、讲趣味故事等。如班上一个学生的母亲在车祸中丧生,给了他很大的打击。我在班上组织幽默故事比赛活动、搞笑动作比拼等。同时,我和他的父亲联系,周末带他去爬爬山,去景区游玩。通过做具体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从而减轻因情感受挫所带来的痛苦。

三、激将法

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以“刺激”的方式,用刺激性的话或反话鼓动他去做某事的一种手段。其作用是激起不服输的情绪,将其潜能发挥出来,从而得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效果。《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诸葛亮劝说孙权共同抗曹,就是采用激将法。有一年我担任初一班主任,有一名学生因父母亡故,叔父收养,虽备受关心,却总郁闷于寄人篱下,将邻居、同学、老师、亲戚所给的帮助看作是施舍,自暴自弃,学习不努力,打架斗殴。我把他教育了一顿:是你父母给了你生命,如果你还有点自尊心,那就发奋读书,做出点让人赞扬的事来。事后,再给他一些方法指点,这个学生发生了变化,学习变得努力了,表现也好多了。教师在使用激将法时,要注意对象的承受能力,掌握好度,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

四、案例法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典型案例具有警示、教育、引导、示范作用,因为典型案例能直接让人看到事情发展的方向和结果,较为直观。班上一学生父母离婚,内心苦闷,郁郁寡欢。我给他列举身边的具有对比性的父母离婚的两个学生典型案例。

五、冷处理法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小孩摔了个跟头,妈妈马上跑去哄他,这时的小孩常哭得更厉害,如果没人理他,不一会儿,小孩就会自个儿爬起来。学生情感受挫,大家都去关心他,有时会让他更伤心,这给他一个心理暗示,情感受挫原来是非常痛苦的,是无法克服的,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来关心我。这时,让他静一静,或者给他空间、时间,让他发泄一下,只需注意观察,只要不出现过激行为就不要去干扰他。过不了几天,情感就会慢慢恢复平静,就跟涨潮一样,不必紧张,不必阻挡,顺其自然。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艺术,需要班主任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多与学生接触,建立较为深厚的感情。班主任需要提高自己的魅力,提高在学生中的威信,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这样,对于学生情感挫折的处理就容易了。

参考文献:

[1]鲍忠仁.例谈学生心理疏导法[J].教书育人,2001(19).

[2]王功松.学生心理疏导法举隅[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7).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谈话挫折心理
Holism in Education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防止“一谈了之”,《干部监督室谈话工作规程》出炉
挫折
终身不遇
心理小测试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
(1)阅读理解两则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