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017-03-08 10:01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时代

麻 秀 荣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哈尔滨 15008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麻 秀 荣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哈尔滨 150080)

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命题。这是中国共产党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的新情况,高度凝炼和科学总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阶段,使马克思主义达到新高度、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是指引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鲜明地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在系统总结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凝炼和科学总结,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行动指南,是指导全党全国人民的强大思想武器。

任何思想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点。恩格斯曾说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新变化,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及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武装,善于在回应时代课题、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96年的发展历史就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旗帜,不断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历史。当年,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什么样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时代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决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人自己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

毛泽东正是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国情出发,在艰辛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并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新时期,面对中国向何去处的历史抉择,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照抄马克思的书本没有现成答案,照搬外国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现成经验,必须实事求是地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创新的发展道路。有鉴于此,他以非凡的胆识、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深刻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在对时代主题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发展。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严峻考验中,保持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使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形势深刻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破解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难题,使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明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纵深发展;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五大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重大突破,主要领域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提出了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强军兴军、港澳台工作、全方位外交及全面从严治党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开创性、前瞻性、指导性的战略谋划,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因此,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了时代发展变革的新特征,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新实践,对时代特征和时代问题作出了科学判断和准确回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经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人类历史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这是回应时代呼唤,顺应人民意愿的产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那样:“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适应新时代和新的历史方位要求的产物,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担负怎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实现强起来指明了方向,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代、开辟新征程的政治宣言书,是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

十九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集中概括为“八个明确”,科学规划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要求、总布局、战略布局,并清晰勾画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强军兴军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突出强调党的领导的根本政治保障作用。

第一,这一新思想的科学内涵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布局和战略步骤,强调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总目标,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任务,明确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经历2020-2035年、2035-2050年两个阶段,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这是继党的十三大规划“三步走”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又一次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明确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宏伟的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和担当,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论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根本要求。

第二,这一新思想第一次鲜明地阐述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明确强调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继党的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又一认识上的升华。这一新的科学判断反映了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第三,这一新思想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这一新思想系统规划“四大目标体系”,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时代强军建设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内容,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制;建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第五,这一新思想突出党的政治领导作用,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体现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报告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等“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我们党认识水平的提高,彰显了我们党坚定的发展自信、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求实精神。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新的时代问题、新的实践要求,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体系完整、博大精深的,它构成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目标”“新矛盾”和“新使命”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其基本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体现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体系当中,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反映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理论成果和思想结晶,其思想内涵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了新高度、实现了新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科学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达新高度。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和本质特征,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国共产党坚持这一原理,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依据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变化、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的特征和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期待和要求,科学判断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做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部署。如在党的八大和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决定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任务。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实现了各领域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客观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新特征,反映了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历史性飞跃,明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共产党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科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中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谱写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结合各时期的客观实际,准确把握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对中国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了准确判断,由此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党的十九大在总结五年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为这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清晰描画了宏伟蓝图,制定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提出了“决胜期”“交汇期”两个阶段和“两步走”的奋斗目标,全面部署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要求,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强军目标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等,这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理论柱石,这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遇到的新问题,更是不可能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十九大确立的实现这一目标的宏伟蓝图、发展步骤和基本方略,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注入新的真理力量,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期所开辟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彰显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为世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使马克思主义开创出新局面。

自马克思主义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来,社会主义运动曾经历过发展的鼎盛期,也历经过低潮期的考验。中国共产党面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坎坷,不气馁、不彷徨、不懈怠,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全球局部冲突和动荡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深刻变化的复杂局面,中国共产党人以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永不停滞的精神状态,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植根于中国文化沃土,适应中国人民普遍意愿,反映中国新时代发展要求,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这一成功范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途径,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条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道路,由此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将指引我们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大的成绩,迈向更高的目标。

A81

A

1007-4937(2017)06-0017-04

2017-10-24

麻秀荣(1963—),女,黑龙江伊春人,教授,从事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研究。

[责任编辑:王雅莉]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