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弘扬“赶考”精神的深刻意蕴

2017-03-08 10:01王凤贤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赶考初心中国共产党

王凤贤,张 磊

(1.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80;2.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哈尔滨 15008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新时代弘扬“赶考”精神的深刻意蕴

王凤贤1,张 磊2

(1.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80;2.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哈尔滨 150080)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北京,毛泽东将此喻为进京“赶考”,要求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向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赶考”一词在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政治语言中具有独特的政治寓意。传承“赶考”精神,是新时代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发扬“赶考”精神,是新时代赋予每个共产党人的责任。只要共产党人始终弘扬“赶考”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赶考”精神持续传承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赶考”精神;“两个一百年”;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1]“不忘初心”,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2]。“赶考”的使命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初心的延续,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艰辛探索的延续。中国共产党60多年的执政史,是一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不断取得胜利的“赶考”史。“赶考”永远不会结束,只会给出一个个新的时代考题。新时代,我们传承弘扬“赶考”精神,就是要常怀忧患之心,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赶考”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途中取得新的胜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一、“赶考”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忧患意识的思考

1944年3月10日,郭沫若在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京推翻明王朝又仓皇败出京城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深刻指出导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失败的原因是:一些首领因为胜利而骄傲起来,生活腐化;屠戮功臣,进行宗派斗争。文章发表不久即传到延安,引起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重视。

精通中国历史的毛泽东,清楚知晓历代王朝“始兴终亡”的史实,并深谙历史周期性动荡的规律。中国历史上李自成、洪秀全等领导的农民起义由胜而败的教训,大顺政权、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结局,一个共同的原因是,因暂时的胜利而骄傲,因私欲膨胀而腐败,因权力争夺而自相残杀。毛泽东早在延安时就曾深入思考如何应对“历史盛衰周期律”问题,要求全党认真研读郭沫若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将其列为学习文件,警示全党,以史为鉴,千万不要犯历史的错误。

1945年7月,发生在延安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的著名对话,是毛泽东继《甲申三百年祭》后对党的前途的又一次深刻思考。黄炎培在延安参观访问时,向毛泽东提出“历史周期律”问题。他说:“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历史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历史周期律的支配。”[3]149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律”问题,也正是毛泽东思索已久的问题。对解决这一问题毛泽东已然成竹在胸,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3]149毛泽东当时虽然没有展开论述“民主新路”的内涵,但从延安时期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的大量著作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条新路的含义是相当深刻和丰富的。

1949年初,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局已定,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如何避免掉进“历史周期律”的泥淖、防止因骄傲而失败的问题,向全党提出更高的要求。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车队出发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我们是进京赶考去。”周恩来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又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4]在去往北平的列车上,毛泽东和大家谈起郭沫若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据毛泽东的警卫员回忆,毛泽东一路上都在告诫身旁人“我们不能做李自成”。提出“赶考”这一命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之时的一种政治清醒和郑重宣誓,毛泽东将“赶考”从文本义演化为政治比喻义,从此“赶考”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语言。

事实上,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向全党敲响了警钟。在毛泽东所做的报告中,告诫将要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取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了证明。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又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5]1438-1439这篇政治报告,也被喻为进京“赶考”的政治动员报告。毛泽东一再向全党阐明新的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的是使全体共产党人不要陶醉于胜利之中,要以清醒的头脑为即将建设新国家做好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中央其他领导人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刘少奇曾指出:“得了天下,要能守住,不容易。很多人担心,我们未得天下时艰苦奋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国民党一样腐化。他们这种担心不无理由。在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一个村长、一个县委书记,可以称王称霸。胜利后,一定会有些人腐化、官僚化,不思进取,甚至蜕化变质。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6]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后,毛泽东对党的执政又有了新的忧患意识,告诫全党警惕“彻底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从1949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从1956年到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探索,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共产党人“赶考”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赴西柏坡参观考察,其讲话中也数次对这场共产党人持续接力的“赶考”赋予新的内涵。1989年开始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以及西方的和平演变,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到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是个真理”;“现在西方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我们是要警惕的,但关键是我们自己不要演变自己”;“我们只要照着毛主席当年说的去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自己!”江泽民到西柏坡的讲话,主要针对的是西方的和平演变问题。2002年12月6日,党的十六大闭幕后,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带领中央书记处成员,冒雪到西柏坡考察。指出:“今天,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要求全党领导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7]。在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向全党又一次提出“赶考”所肩负的使命。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在新形势下,抵御“四种危险”,必须牢记“赶考”使命。胡锦涛重提“赶考”使命,是警示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已经日益繁荣强盛,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还远远没有大功告成,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继续享受,全党同志要继续努力奋斗,体现了我们党应对国内外局势、执好政的信心和决心。

二、“赶考”精神的科学内涵及新时代共产党人面对的历史考验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考察。他对当地干部群众动情地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每次来西柏坡,我想得最多的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是经过深入思考的。这里面包含着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毛泽东正是率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实现了从“打江山”到“坐江山”的历史性转变。“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8]习近平总书记重提“进京赶考”,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渐入深水区的关键时刻,对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中的“关键少数”有着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这是提醒全党要保持“赶考”的心态,时刻坚持“赶考”的举措,像“赶考”一样时时检验自己。回顾共和国建设、改革发展的67年奋斗史,一直都有一种精神在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这就是“赶考”精神。

“赶考”精神的科学内涵,就是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保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精神;永远保持不畏困难、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保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忠诚履责、尽心尽责的担当精神。“赶考”精神,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含着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和党的执政忧患意识,暗喻了如果执政党考试不及格,就会丧失执政资格,只能被历史车轮所碾压,被时代潮流所淘汰。“赶考”精神,体现了党在革命斗争中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党成立之初,就以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为己任,努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与反动势力及党内“左”、右倾错误路线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因为始终保持强烈的“赶考”精神,在一次次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赶考”精神体现在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凝聚起了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取得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经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成就,正向着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步迈进。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新时代,我们党对“赶考”精神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赶考”精神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2]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考试”,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所要面临的历史考验。主要有两点:一是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考验。党的十八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这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基础,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两个历史性阶段的战略步骤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新的历史考验。”[1]二是中国共产党能否实现长期执政的考验。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也在不断调整其执政目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21世纪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同时也是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理想选择[9]。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自我革新和自我战胜的过程。当前,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党内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党内最大的危害就是腐败,持续深入地反腐败斗争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命运,也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会不会因为脱离群众和腐败蔓延而变质,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双轨运行。以高压的态势,做到反腐败无禁区、零容忍,至党的十九大,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还存在薄弱环节,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非常复杂,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都是我们党在推进伟大工程建设中所要直面和解决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赶考”征途中所面临的巨大考验。

三、弘扬“赶考”精神的新时代意蕴

新时代,在“赶考”征途上,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红色文化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和艰辛探索,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为中国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命题指明了方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在继续,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之路未有穷期。

(一)弘扬“赶考”精神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本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在“赶考”的试卷中又增添了新的命题,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10]。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实现两大历史跨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领导人民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西柏坡时,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周期律”就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赶考”的历史命题,就是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的国家,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实现中国梦并非是一条坦途,要求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正视现实,做出合乎时代潮流的判断。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两个务必”,就是对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戒律和清醒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着眼于“干成什么”,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中国梦的实现就失去了依托。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政治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昌盛、民生改善不断加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同时,也应正视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给出掷地有声的回答。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我们党才能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就要靠头脑清醒,靠保持‘两个务必’”。“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1]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清醒认识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工作韧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真正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与价值,坚守“两个务必”,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坚强的执政能力化危险为机遇,带领全国人民,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赶考”征途中破浪前进,伟大的“中国梦”也必将在新时代共产党人手中实现。

(二)弘扬“赶考”精神是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的历史使命出发,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持续进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发生了历史性、格局性和根本性的变化,党的执政能力得以强化。一是实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党内政治生活呈现出新气象;二是锲而不舍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党的作风转变引领社会风气变革;三是强化党内监督,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四是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五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六是坚持依规治党,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上述新时代从严治党的举措,使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更加纯洁、更加先进,焕发出新的强大的生机活力,为新时代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弘扬“赶考”精神,有助于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毛泽东同志在离开西柏坡时说:“进了城,我们就正式管理这个国家了,更要多为人民着想。”在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两字出现超过200次。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是社会和历史的主体,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活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历来都是党的根本宗旨;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里,始终传承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弘扬“赶考”精神,在本质上就是培育和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强化党的作风建设,这也是在检验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能力的过程,是融入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共产党人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解决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重点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中。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共产党人继续在这场“赶考”的接力赛中,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工作行动上,增强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汇聚为民服务正能量,把勤勉为民融入到点滴工作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弘扬“赶考”精神,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纵观中国共产党96年奋斗史,铸就伟业的根基就是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进之路。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之本,是坚守文化自信之根,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是党为人民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赶考”精神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灵魂,也是思想建党的重要承载。“赶考”的初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赶考”精神下涵盖的报国为民忧患意识、实干奉献责任意识、改革创新进取精神、艰苦奋斗拼搏精神等,在新时代对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蚀和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持续地迎接新的“考试”,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以达到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的进步。

弘扬“赶考”精神,有助于党内监督,实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5]1439“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11]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克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增强了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保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风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一场自我革命、自我再塑的伟大工程。五年以来,中央开展12轮巡视工作,实现了巡视工作全覆盖,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9人;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 900人,处分县(市、区)处级干部6.3万人。制定、修订71部中央党内法规,占173部现行有效中央党内法规的四成,构建起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在内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经过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赶考”答卷崭新而靓丽,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优化,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在探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的征途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弘扬“赶考”精神,有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忧患意识和担当使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新的变化,共产党人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守兴党之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赶考”仍没结束,要将这场考试继续进行下去,向全党传达了一种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生于民族内忧外患之时,肩负起民族复兴伟大使命,非但没有躲避忧患、消极对待忧患,而是化忧患为动力、变忧患为机遇,艰苦卓绝,努力奋斗,最终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这种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不断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才能继续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的各种“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立于不败之地,使我们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96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实现“中国梦”和发扬“赶考”精神的价值所在。实践已经反复证明,“赶考”没有止境,“赶考”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思想理念,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律、开拓创新、不懈进取的永恒动力。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2).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7-07-01).新华网.

[3] 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4] 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945.

[5]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刘崇文,陈绍畴.刘少奇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69.

[7] 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N].人民日报,2013-01-03(1).

[8] 李斌.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N].光明日报,2013-07-14(1).

[9] 王彦坤,袁秀.跳出历史周期律:中国共产党二十一世纪继续破解的“赶考”命题[J].社会科学论坛,2011,(7).

[10]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2).

[1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D616

A

1007-4937(2017)06-0021-06

2017-10-25

王凤贤(196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毛泽东战略思想研究;张磊(198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毛泽东战略思想与中共执政史研究。

[责任编辑:肖海晶]

猜你喜欢
赶考初心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律师“赶考”法官
不忘初心,继续“赶考”